第二路的澳新军团为了避免土耳其炮火的打击,选择在夜间登陆。
原定登陆地是加巴山丘,但毕竟是旅游地图,不太准确,他们跑到了加巴山丘以北的安扎克湾,这里海滩很窄,只有1.2公里长,30米宽,两端都被悬崖峭壁所阻塞,巴掌大的地方,并不适合登陆作战。
现在这里拥挤着部队、牲畜、火炮、补给品,人员物资乱成一堆,扩大占领区以及恢复秩序还都需要时间,可时间不等人,塞菲克和凯末尔正的土耳其援军赶来。
不过这一路协约国部队的威胁却是五路中最大的,摆在这群澳新军团面前的萨里亚尔山位于加里波利半岛北部,是土耳其军队南北联系的要道,向东可以俯瞰整个达达尼尔海峡,一旦这座山被奥新军队占领,土耳其军队就有全局崩坏的危险,
不过命运并没有抛弃奥斯曼帝国,凯末尔带着部队火急火燎抵达萨里亚尔山时,正好碰上澳新军队在攀爬山地斜坡。
凯末尔的部队居高临下,很快将澳新军队压迫在了崖坡之下。
4月26日,16000多名澳新军队还是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了,他们躲在斜坡和山脊上,依靠简易的掩体躲避土耳其军队的炮火。
5月1日,与凯末尔回合的赞德尔斯下令向登陆的协约国军队发动全面反攻,企图将协约国军队再次赶下海。不过土耳其军队除了付出了重大伤亡,一点战果也没有,协约国军队依然牢牢占领着滩头阵地。长期没有进展土耳其军队只能停止反攻后,而协约国军队却发起了反攻,双方进行了反复的白刃战,除了大量的伤亡外,双方都没有任何战果。加里波利半岛上的战斗彻底变成了欧洲西线上的堑壕战。
据说拉锯战结束协约国撤退后,土耳其军队从自己的战壕走到协约国军队的战壕双脚甚至可以不接触地面直接踩尸体走过去,可以想象这场拉锯战到底死了多少人。
陆地上打得火热,海战也没有消停。德国潜艇和土耳其舰队,不断袭扰英法舰队,甚至击沉了3艘英国战列舰。
大英帝国也不会白白被人占便宜,很快调来了潜艇和炮艇,驶入达达尼尔海峡甚至更远的马尔马拉海,袭击土耳其船只和港口,给土耳其运输船队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达达尼尔海峡的战斗已经成了一种纯粹的消耗战,无数的士兵、海量的物资被拉上前线。物资被急速的消耗,士兵被子弹打死打伤,然后后线再补充士兵和物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方就看谁能耗过谁。
战后统计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双方参战兵力都超过了50万上下,而且这50万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累计参战士兵人数,这意味着战场的士兵一茬换一茬。
不过这个时候,战局并未清晰,双方都忍受着全方位的巨大的消耗咬牙坚持着,达达尼尔海峡的战斗越来越向着西线的长期僵持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