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晚明之我若为皇 > 第167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第167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1 / 1)

八大罪其一,肆意屠戮忠良,钱士升案、落水案不过是昏君所为,所屠戮忠臣者过万,使天下震惊。

其二,重开东厂、锦衣卫,厂卫残害忠良、无恶不作,在民间早已臭名昭著、恶贯满盈,君视臣如仇寇,重开厂卫既是以天下人为敌。

其三,拆除东林书院、肆意抹黑侮辱儒学。

其四,以莫须有之罪名掠夺士族钱粮,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其五,大肆征兵、穷兵黩武,不知国事维艰,肆意免除北方税赋,致使朝廷粮食陷入困顿。

其六,征收商税,与民争利。

其七,随意取消军户制度,有违祖制,致使万千卫所兵流离失所,民怨沸腾。

其八,枉顾天下士族施行清田,致使无数士族数代之积蓄毁于一旦,由此引发的物价上涨,致使百姓饿殍满地。

十月二十日早朝,曲阜衍圣公孔胤植的讨伐檄文,在崇祯皇帝的授意下分发到了每一个朝臣手里。

文武大臣尤自看着这道檄文皱眉,每天都有各地的消息传来,先是鲁王、后世福王、周王、秦王、蜀王,自衍圣公讨伐檄文发布后,至少有二十多位亲王一级的藩王起兵讨伐朝廷。

除了藩王之外,郡王就更多了,据不完全消息,至少有两百位以上的郡王参与了这次造反。

大明自建国之日起,即便是成祖靖难时,也从没有这般大的阵仗,数十位亲王、数百位郡王一同谋反,朝廷的新政得是多么不得人心。

不少朝臣与身边同僚或是面面相觑、或是窃窃私语,这两年朝廷是新征了不少兵,但除了秦兵之外,天雄军和白杆兵几乎从未参与过战争。

而这些藩王造反肯定是有备而来,即便每个亲王集合一万兵马,每个郡王集合三千兵马,那也将士滚滚铁流一发不可收拾,朝廷真的能抗下这次大乱吗?

如此多的藩王作乱,谁能成为最终的黑马?倘若朝廷败了,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新君能容下他们吗?陛下又将如何应对?

无数的疑问在朝臣心中诞生,一时间皇极殿内变的乱糟糟的,恐慌的情绪在蔓延。

“不知……诸位爱卿如何看这八大罪?”崇祯皇帝话刚一起头,皇极殿内的群臣自动禁声。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眯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朝堂上站成四排的朝臣道。

不管朝臣们怎么看,反正崇祯皇帝觉得这孔胤植是个人才,野猪皮努尔哈赤造反搞出来个七大恨,这孔胤植就搞出来个八大罪,比那野猪皮还棋高一着。

“启禀陛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皆是反贼之借口矣!两年来,北方旱灾、瘟疫、流寇齐至,朝廷免除北方赋税,挽救北方百姓于水火,不知救下多少生灵,这些藩王不思为朝廷分忧,反倒敢起兵造反,当诛!”

崇祯皇帝话刚说完,内阁首辅温体仁便出班奏道,温体仁虽然都六十大几的人了,但此刻却精神矍铄、字字铿锵,没有丝毫的迟疑。

他是内阁首辅,是崇祯皇帝安插在朝廷里协助处理内政的一把手,此时不出来带头表忠心,更待何时?

“臣附议,温大人言之有理,这两年来,自陛下施行新政以来,国库存银充足,军备重振,朝廷有了银子,才可造福天下万民,此皆是陛下的功劳,无知宵小胆敢触犯天威,当诛!”

户部尚书陈奇瑜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温体仁出言声讨藩王。

“臣也附议,请陛下下旨,出兵讨贼!”工部尚书毕懋康同样紧紧跟着前头两位老哥的步伐。

崇祯皇帝不说话,只是微微笑着听着内阁成员的建议,每有一个人站出来发表看法,他就点点头。

毕懋康说完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范景文也站了出来。

“陛下,自古以来,名不正也言不顺,衍圣公所说的八大罪虽然牵强,但陛下身为天子,理应三省吾身,察纳雅言,新政施行过于急躁,致使没有考虑到某些人的利益,但臣以为,即便如此,藩王因此作乱也是大逆不道,是以……臣也附议。”

崇祯一开始听范景文说话还有点皱眉头,可这范景文前半句是在数落崇祯皇帝的不是,结尾却又话锋一转,站在了温体仁的立场上,不由得莞尔。

这是范景文典型的说法方式,范景文是今年才经过陈奇瑜等人推举入阁的,与温体仁相比,范景文议政总会从两方面看问题,这让崇祯皇帝极为欣赏。

虽然崇祯皇帝有些乾纲独断,但他并不希望朝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即使是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有错时,有人敢站出来仗义执言,但前提是你说的必须有道理,别给他整之乎者也孔曰孟曰那一套。

与温体仁、洪承畴、陈奇瑜等几人坚定的帝党不同,范景文算是中间派,只要是符合朝廷利益的,有助于改善国计民生的、有助于崇祯皇帝成为圣君的,他都没有意见。

这位被儒学浸润一辈子的老忠臣,尤其看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认为不论朝廷新政多么令他们不满,这些藩王都不该以造反来作为抗议手段。

“臣也赞同范大人的说法。”

“臣附议。”

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吴甘来、兵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熊文灿相继出班赞同范景文的观点。

这二人是与范景文一同入阁的,这就跟同科中进士一般,隐隐的使他们三人互相支持。

“其他爱卿们呢?都什么想法,朕想听听。”崇祯皇帝仍旧笑着对群臣道。

内阁之中洪承畴在山陕治理鼠疫,杨嗣昌刚发来奏疏,目前应该还在回京的路上,宋应星只是挂了个内阁的虚衔,一直在玉泉山研究高科技。

有了内阁所有人的表态,其余朝臣哪里还敢不开眼胡乱发表意见,所以听了崇祯的话,当即都跪地请旨道:

“臣附议!恳请陛下出兵讨贼!”

温体仁等内阁成员见朝臣意见竟如此统一,便也跟着其余朝臣跪地请崇祯皇帝下旨,出兵讨贼。

不过不少朝臣心里都疑问连连,半个月前衍圣公发布讨伐檄文时,朝臣们都忧心忡忡的,内阁并全部朝臣都写了奏疏希望崇祯皇帝从军营回来主持朝政。

但崇祯皇帝竟然对此置之不理,直到昨日才从军营回到京城,这让朝臣们十分想不通,毕竟都火烧眉毛了,你这当皇帝的难道就不着急吗?

尤其是现在的崇祯皇帝,一身龙袍坐在龙椅上一直都笑眯眯的,仿佛藩王造反跟他没关系的样子,尤其是说话的语气都如沐春风,笑意中甚至透着一丝兴奋,这就很离谱。

“嗯,诸位爱卿平身,你们的意见朕知道了,不过在此之前,为何朕只听到你们要朕讨伐藩王,此番动乱是孔胤植发起的,何以不听你们说让朕讨伐衍圣公?”崇祯皇帝笑道。

他当然兴奋,事实上在得知孔胤植发布讨伐檄文的那天,崇祯皇帝兴奋的拉着黄得功和周遇吉在军营里喝了个酩酊大醉,当然,只有崇祯皇帝自己醉了。

布局好几个月,这些他想铲除、却又不好下手的家伙们终于都坐不住了,不论是宗室、还是衍圣公,犯些小错崇祯皇帝还真不好下狠手,否则就会遭人诟病。

但你们敢造反,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管他三七二十四、三八妇女节,不论是谁、不论你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只要你敢造反,崇祯皇帝就能名正言顺的灭了你。

“这……”

众朝臣闻言皆是不知如何作答,就连温体仁也没敢直接站出来回话。

原因很简单,儒学是天下文人的精神支柱,而衍圣公一脉又是儒学的支柱,历朝历代,衍圣公皆是儒学的代表,衍圣公倘若倒下了,谁知道以后儒学将何去何从呢?

这还是其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时候倘若谁站出来声讨衍圣公,倘若以后儒学没落,那这人肯定就是罪人,要受天下读书人唾弃的。

温体仁也好、陈奇瑜也罢,他们或许不逐利,但却都十分惜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名利,绝大部分人想全都要,只为名不为利的凤毛麟角,不追名不求利的,几乎相当于圣人了。

可这世上,又能有几个圣人?

“依朕看,这衍圣公拿着朝廷的俸禄,世代享受着荣光,不思为朝廷效力,胆敢带头拟定檄文造反,罪名当比藩王更甚,谁赞成?谁反对?”崇祯皇帝见朝臣们都不说话,自己道。

不说话是吧?不想当出头鸟是吧?不想被天下文人唾弃是吧?

好,朕不为难你们,这坏人朕来当。

在崇祯看来,衍圣公比藩王更可恶,藩王顶多算是大明的吸血鬼,可衍圣公却是历朝历代的吸血鬼,并且已经吸血吸了一千年了。

不论怎么改朝换代,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朝代换了一次又一次,也不论多少百姓陷入战火、饿殍满地,孔府总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做,还旱涝保收。

不论是新帝登基,还是新政权建立,都要先讨好孔家,赏银子、分土地、加爵位。

据厂卫调查,孔府的建筑群之广,仅次于崇祯皇帝所居住的紫禁城,孔府直系、支系总人数早已破万,所拥有的良田、府宅、店铺遍布整个山东,曲阜更是成了孔家的。

这是崇祯皇帝绝不允许的,以前你不犯错还不好搞你,现在不趁你病要你命,更待何时?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看着朝臣,等着他们的意见,他不认为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毕竟人家都造反了,你还去给他说好话,你到底是哪边的?

“谨遵陛下旨意!”犹豫了良久,内阁首辅温体仁才站了出来。

因为他觉得崇祯皇帝一直在盯着他看,仿佛他不发表意见就不打算放过他似的。

想着这事儿是陛下他自己提出的,自己作为朝臣,当然要听皇帝的了?那么陛下处置孔家,仿佛应该跟他没关系才对。

念及此,温体仁心中大定。

“谨遵陛下旨意。”

到了这档口,还能说什么?有温体仁带头,陈奇瑜以及所有中低级官员皆是随声附和。

崇祯皇帝脸上虽然笑嘻嘻的,但心里却猜透这朝臣们的想法。

“陛下,如今各地藩王四起,民心动乱,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平定叛乱,恳请陛下立即调边军剿贼!”吏部尚书李邦华出班奏道。

说起这李邦华也是个聪明人,自任了吏部尚书以来,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几乎不与其他朝臣来往,再加上他那喜欢得罪人的性子,在朝廷也算是鹤立鸡群。

不过李邦华的号召力还是有的,毕竟吏部尚书掌控着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李邦华一开口,皇极殿外的中低级官员不少出言附和的。

毕竟出兵剿灭造反的藩王,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官心所向。

倒是温体仁、陈奇瑜等内阁成员沉默不语,尤其是温体仁,此人身为内阁首辅,崇祯皇帝去军营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他在处置大部分内政,与崇祯皇帝交流也最多,相比于其他朝臣,也是最了解崇祯皇帝的真实想法。

“藩王作乱当然要剿,不过当下建虏屡屡犯边,调集边军不是上上之策。”崇祯皇帝看了一眼朝臣道。

“朕本来打算调集京营兵,十万京营兵虽然已成规模,不过考虑到大多是还没参与过战争的新兵,尤其是骑兵初训时间短,还需一些日子加强训练,是以,朕决定再等等。”崇祯皇帝又道。

什么民心动乱,崇祯皇帝手里掌握着东厂、锦衣卫、外务府三个消息渠道,民心乱不乱他会不清楚?

他之所以命令造反藩王所属的当地官员不要反抗,不就是为了百姓考虑吗?只要不影响到百姓,民心又怎么会乱?

崇祯皇帝所施行的所有新政,何曾对百姓再加过任何负担?

这两年来,他又是免除赋税,又是开渠赈灾、治理鼠疫,山陕之地也再无流寇,不知多少百姓为朝廷、为他崇祯歌功颂德呢!

他废了那么多的物力、财力、钱粮,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民心?

只要民心不乱,他的基本盘就不会乱,至于崇祯皇帝为什么不急于出兵。

很简单,他想让百姓们知道,谁才是真心赈济他们的恩人,谁才是他们的真命天子,谁才最值得信任。

且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最新小说: 秋绛 苍生如妖 穿越育儿系统 穿越之蛇女修仙 盛世宠妃:腹黑王爷,别使坏 御世娇妃 缠魂乱 惊神时代 佳人有点毒 窈窕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