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却笑道:“来得正好。【无弹窗.】请他进帐。”
只听外面脚步声起,帐帘一掀,李定国走了进来,进帐之后,先给白起见了礼,口称大将军,然后向刘宗敏拱手施礼。刘宗敏虽然方才表现得很气恼,可是见了李定国,却是哈哈大笑,拉住他的手:“定国侄儿,你能来真是太好了,谁不知你是八大王帐下最能打的将军,你来了,咱们还怕谁呢。”
李定国与帐中各人一一见过,然后对白起道:“大将军,不是末将故意迟延日期,实在是川中道路难走,我数万大军行动不便,将近半个月才出得四川,走到洛阳附近之时,又听到联军已经过了黄河,便急急忙忙赶来,没想到大将军神威盖世,没过几天,就把满人鞑子打得P滚N流,狼狈逃走,末将真替大将军感到高兴,所以不住脚地赶了上来。”
白起道:“将军来得正好,此时我军虽然取得大胜,可是从洛阳一路到此,早已是精疲力竭,各军都无力再进,需要休养一段时日,而此时清军也在山海关休整,我们不能给他们以喘息之机,应当一鼓作气,将其赶出关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便是生力军。听说将军带来了五万人马,足可以胜任此战。不知将军敢不敢率军前往山海关?”
李定国一笑:“定国此来,便是为了抗击满清鞑子,岂有不敢战之理,还请大将军下令,定国赴汤蹈火,也绝不皱皱眉头。”
白起道:“好,本帅这便命你带本部人马,一路直取山海关,将清军及关宁军赶出关外,*其撤回锦州。”
李定国领令,却道:“如果末将此战顺利,清军退出关外,那么山海关就由末将来镇守么?”
白起道:“你占了山海关之后,留部下镇守,自己赶紧回来,咱们还有大事商议。”他没有明说,李定国也明白,战败了清军之后的事,甚至比战争还要重要。用句大白话来说,就是种得了果子,看看怎么分了。
李定国没有在北京耽搁,回到营中,立刻整军出击,他亲率五万铁骑,直杀奔山海关来。
此时皇太极已经回到了盛京(就是如今的沈阳),他是皇帝,不可能在山海关留驻。回到盛京之后,立刻召多尔衮来见。
多尔衮刚刚到达山海关,没过三天,便接到了皇太极的传召,心中十分不安,但是也只得前去。召命上没有提到洪承畴与吴三桂,因此这二人没有随同前往。这是皇太极给洪承畴和吴三桂留了面子,不想训斥他们。
到了盛京之后,多尔衮见了皇太极,没想到皇太极对他还是十分亲热,并没有提战败的事。多尔衮更加不安。跪地请罪。
皇太极摇摇头:“此战之败,罪不在你,而在于朕。朕低估了这帮汉人,最低估的是秦王。他居然派张仪联合了所有的诸候。这是我们没有料到的。大鹰虽然厉害,可是草原上的牛羊都集在一起,亮出了硬角,这连大鹰也没有办法啊。”
多尔衮连忙谢恩。皇太极又道:“这个时候,还不是我满人进占中原的时机,本来朕认为,趁着明朝已亡,中原诸候们群起纷争的时候,问鼎天下,逐个击破敌人,最后可以完全占领中国土地,可是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中原所有的诸候都将我满人视为最大的敌人,他们居然抛开了私仇,联合起来与我满人为敌。少见的齐必协力啊。我们败了,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多尔衮道:“陛下,如今我们还有山海关在手中,只要此关由我满人掌握,随时可以南下,攻进京城。请陛下给我旨意,让我回山海关整顿人马,我保证不用半年,必然可以再次拿下北京。”
皇太极冷然摇头:“你以为他们还会让你在山海关安稳下去?他们还会让你在那里从容不迫地整顿人马?每一个汉人都清楚,山海关对于京城意味着什么,那里可是北方的最后一道屏障了。只要白起还没有被羊油蒙了心,他就一定会继续进攻,直到拿下山海关。”
多尔衮咬牙道:“那就让他来吧,连日以来,我清军将士已经憋足了闷气,正好可以出一出了。”
皇太极道:“你的人马已经太累了,这一逃便是上千里,短时间之内,还有能力作战吗?”
多尔衮道:“我们是累了,可这帮流贼也不是铁打的,他们到了北京,应该会休整一些天,等他们休整过来,我大清铁骑,早已严阵以待了。这次败仗,是我低估了白起,从今以后,我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皇太极瞧着他,眼神很复杂,这是他朝中最能打的王爷,在军中的威望也极高,可以说整个满清,除了皇太极以外,最有能力,最得人心的,便是多尔衮。此人唯一缺少点政治头脑,但也不是个莽夫。皇太极对他一直是有戒心的,如今又将洪承畴与吴三桂派到他帐下,听他指挥,实在不是皇太极的本意。
如今多尔衮战败,其实是挺合皇太极心意的,他这一败,失了军中的威望,在民间的人望也会有损失,皇太极是希望看到这一点的,所以他才对多尔衮好言相慰。
此时皇太极在想,山海关还要不要守,如果多尔衮守住了山海关,日后进攻北京城,也非常容易,那时候他真的复夺了北京,会立刻声威大震,皇太极实在不想发生这种事。
可是不守山海关,日后再想进攻中原,谈何容易。吴三桂率领数万人马,就可以牢牢顶住自己的十万大军。如果山海关被李自成重新占领,李自成一定会派重兵守卫此关,那时再想打进关内,难如登天。
正在他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北京城下已经有一支人马,气势汹汹地向山海关杀来了。
多尔衮闻听大吃一惊,忙问:“是谁的人马?有多少人?”
探报道:“回王爷的话,那支人马打的旗号,上面写的是张字,据前方报说,乃是四川张献忠的人马。为首的将官叫李定国,人马不少于四万,都是骑兵。”
多尔衮心中大惊,他知道,张献忠的人马并没有参与这场会战,怎么到了北京,突然冒出来一支四万余人的大军。
皇太极闻听,心中叹息一声,他知道,山海关是守不住了。
眼下如果从盛京调兵,前去增援山海关,加上多尔衮收集下来的人马,本来是可以守住的,可是那样一来,会造成盛京周围的空虚,整个辽东,再也没有多少人马了。而蒙古人,则很有可能趁机而动。
虽然大清已经征服了蒙古,但是蒙古人一直并没有完全心服,说不定出现机会之后,他们会突然杀来,盛京离着蒙古草原并不太远,蒙古骑兵来去如飞,短短几天之内,就可以攻到盛京来。
而且据蒙古来的消息说,自从多尔衮战败,蒙古草原上已经有部落蠢蠢欲动了。
比起山海关,这更让皇太极忧心。他不怕汉人军队攻进辽东,因为气候,因为地形,都对自己一方有利,所以汉人的军队不会贸然进犯,可是蒙古人就不同了,草原上部族有多凶悍,皇太极很清楚。一旦让他们看到自己内部空虚,这群草原狼一定会像闻到了血腥一样,迫不及待地露出尖牙。
因此皇太极几乎在眨眼之间,便做出了决定,他拍拍多尔衮的肩膀:“还是撤退吧,山海关不能守了。我们的人马不能再有损伤了。”
多尔衮急了:“陛下,如果不守山海关,日后我们如何进攻中原……”
皇太极把他领到地图前,指了指蒙古草原:“你还不明白吗?”
多尔衮愣了愣,低头沉思了片刻,这才抬起头来:“臣明白了,汉人与蒙古人比起来,还是好对付的。”
皇太极点头:“你回去吧,把山海关里的人马都撤出来,去宁远镇守。”
多尔衮立时领旨,星夜赶回山海关。
此时李定国的前锋人马,已经离山海关不到五十里了。
洪承畴与吴三桂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不是这里的主帅,没有命令不敢妄动,二人的心思一样,就是赶紧撤军,李定国来势汹汹,而且兵强马壮,都是生力军,而自己一方尚在休整之中,军中伤兵太多,病倒的人也不少,马匹也不齐全,军器丢失无数,很多人都是空着手逃回来的。这样的军队,岂能与敌人再一次死战。
洪承畴甚至已经下令,只要敌人再挺进三十里,他便不等多尔衮来到,直接撤军,有什么后果,自己一人承担。
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终于回来了,而且带来了撤军的旨意。
洪承畴与吴三桂大喜,立刻布置撤军事宜。幸好洪承畴事先已经做了些准备,所以还不至于显得那么慌乱,全军人马还算有次序,有步骤地依次撤出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