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大明部队攻下徐州城,没有伤害任何的老百姓,就连士兵都伤害的很少,被杀死的,都是那些忠心于刘良佐之人,这种人,连送去感化都没有必要。
“乡亲们,我们是大明部队,有我们在,你们不会受买受到战争的影响。”
这刘国栋还是挺有潜力的,现在的他,就像是个传销头头,给这徐州城内的百姓洗脑。
现场鸦雀无声,也不知道是这些平民没答应过来,还是他们听多了这样的话。
“格外放心,我们大明帝国讲究明主,崇祯帝也是个明君,想说什么尽管告诉我。”
刘国栋看无人应答,略微有些冷场,随即开始了吹捧模式。
要是崇祯帝知道了,绝对会重用这刘国栋这个人才,他实在是太有潜力了,要是让他去搞宣传那一套,绝对能受到百姓的青睐。
“将军,你说的是真的吗?”
“二狗,不用怀疑,我表姨就住在河北,她们一家,现在过的可好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鲜枣崇祯帝可是一代明君啊。”
“谁说不是呢,相传,这崇祯帝啊,是紫微星下凡啊!”
“那太好了,我们有救了,再也不怕吃不上饭了。”
……
这一次,刘国栋的话,终于得到了回应,百姓们居然神奇的接纳了,大明的军队。
陛下真厉害,没想到消息都传到敌营了,看着议论纷纷的百姓们,刘国栋有些汗颜,心中对崇祯帝也是无比佩服。
“将士们,把土豆还有红薯,都发下去。”
“顺便交他们,怎么种植,不要让百姓们饿着肚子。”
刘国栋想起之前赵云交给自己的任务,让人拿出来了几大麻袋土豆和红薯,分发到每家每户。
“大明威武!”
“这崇祯帝还真是个明君啊!”
“谢谢你们,谢谢崇祯帝。”
……
刘国栋的这个举动,可把这些百姓激动的不行,一个个对大明的仁慈,感激不尽。
随后,大明军队的将士们,都开始动了起来,每家每户的交他们怎么种植,还特意交代了不要吃太多,每年都要存一些,要不然下一季度就没种子了。
到那时,百姓们只能去买了。
这边徐州城一片祥和,军中将士,深受百姓爱戴,看到这一幕,崇祯帝估计会很欣慰吧,这也不愧对他对大明所做的一切。
另一边,薛仁贵带着自己的兵马,花了半天左右的时间,回到了开封,把刘良佐关押了起来,等待回京之时,把刘良佐带回去。
至于许定国?他还被关押在宿迁的地牢里,大明的士兵每天盯着他,让他一点小动作都做不了。
至于之前的那些俘虏,早就已经被薛仁贵安排送了出去,至于位置可能连薛仁贵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这次的俘虏,薛仁贵也只用了半天,都被送走了,下次再见面的时候,这些人,可能已经成为大明的将士,为大明卖命了。
安排完这些,留下人守在开封,等待着支援的到来,就又朝着徐州去了。
至于薛仁贵为什么这么急,还不是怕徐州城在出个什么异常情况,南明在把徐州城夺回去了,那之前做的全白费了。
(京城)
“陛下,开封传来战报。”
大早上的,崇祯帝还在书房看书,开封的战报就传来了。
距离,上一次薛仁贵给崇祯帝穿战报,已经过去数十天了。
上一次的战报,写的就是薛仁贵已经拿下徐州城,让崇祯帝放心,战俘也分配到了河北各地了。
至于说,那薛仁贵要增援的事情,那都过去十五天左右了,当时看到战报,崇祯帝就派人增援过去了。
毕竟不管是徐州,还是薛仁贵,还是刘国栋,还有那些将士,一个都不能丢、一个也都不能被南明的人俘虏。
“哦?大伴,念。”
听到是开封传来的战报,崇祯帝还是很兴奋的,这薛仁贵自从去了河北之后,就从没有让崇祯帝失望过,每一次都是好消息。
“陛下,臣薛仁贵和刘国栋,已经稳住徐州城一带,我们已经全部接管。”
“最迟半月,这南明的大部队就要来了,臣也打听清楚了,这次他们派了五万人,由高杰手下,还有刘泽清的手下带队。”
“这次,南明发动这大么大的兵力,这是一个对南明后方动手的好机会。”
“趁着南明兵力薄弱,直插淮安,刘泽清必定没有算到。”
王承恩缓缓开口,把这封战报读完,读到这里,这战报就完了。
“好,好,好一个薛礼,不愧是朕的心腹。”
崇祯帝那叫一个高兴啊,这南明和大明相比,兵力本就不多,现在居然派五万人马去夺回徐州,这是不把大明山东看在眼里吗?
“大伴,把这份书信以最快速度,送到郑芝龙和赵云手中,我明天要听到山东动兵的消息。”
崇祯帝做事果断,快速的写好了调令,派人把这封书信送出去,随后又写了一封,传回开封,再从那边给薛仁贵。
“是,陛下。”
王承恩也高兴啊,现在这大明的战争是接连开花,想必要不了多久,这南明就收回来了,到那时,大明才是真正的大明。
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大明。
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崇祯帝思索了起来,现在地盘有了,但接下来,又有一个事难住崇祯帝了。
那就是,大明还缺人才啊,科考最快,也就一年一次,现在的大明人才实在是太稀缺了。
大明的内部,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治倒是好了不少,但是还不够,那些幕后的人,还是一时间难以除掉。
“来人,宣王猛。”
思索片刻,崇祯帝决定了,要干一件大事,这事情还是刻不容缓的那种,现在不做不行。
没一会儿,王猛就从礼部赶来,坐在了崇祯帝的对面。
“景略,现在礼部的内患处掉了吗?”
崇祯帝上来,就对着王猛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面色严肃。
“回陛下,内患无忧,以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