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外婆的回忆录,杜若对于这座城市生出了不一样的情感。她甚至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上海历史的书籍,程乃珊和宋路霞的文字里饱含着对这座城市深情,也让我愈加迫切地想要在字里行间去探寻外婆生活的轨迹。同样的,她也喜欢在休息日去拍摄那些保存至今的老房子,从思南公馆到首席公馆,从张爱玲故居到武康路,甚至于文艺青年们最爱的田子坊,用之间去触摸那些被时光斑驳了外表的老房子时,仿佛就可以体察到曾经发生过的爱恨情仇。
阳光和煦的午后,泡一壶茶,盘腿坐在高大的太师椅上,杜若读着外婆的文字,一不小心思维便无边无际地肆意翱翔了。她想着,外婆的经历真是小说的上好题材,要是深入挖掘一番,绝对比电视上的抗日神剧精彩许多。
在等待面试答复的周末,杜若去剪了一个利落清爽的bobo头,头发的弧度斜斜地削过两颊,衬得一张脸更是只有巴掌大小。她对于自己能否被录用这件事有点忐忑,虽说面试官似乎给她吃了定心丸,但她并不确定是否有更出色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
杜若的母亲文馨亲自带着相关的证明材料来到上海,她陪着杜若亲自去花旗银行找到了尘封多年的保险柜。两个人站在一整面的保险柜前心中真是百感交集,犹豫许久才将钥匙插入孔洞,房间里静的几乎可以听见所有人的心跳声,杜若猛地吸了口气,只听得“咔嗒”一声,柜门应声而开。
其实杜若在脑海中无数次设想过保险柜中的物品?或许是曾曾外祖父收藏的古董?或许是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在战时兑换的金条?又或许是外祖母那些秘密没任务的相关资料?
杜若却不曾料到,小小的保险柜竟然塞得扑扑满。里头既有外祖父收藏的斗彩茶具和青花瓷盘,也有回忆录里反复被提及的“小黄鱼”和一沓无法兑现的银圆券,甚至还有签着许多名字的地契,如今这些泛黄的纸页也成了珍贵的古董,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不过最让杜若惊异的还是一本厚厚的医学词典,它赫然躺在保险柜中,占据了原本并不宽敞的空间,又和众多珍贵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过杜若几秒种后便明白过来,越是突兀的东西价值却可能越高,这本字典看起来毫不起眼,却被外祖母悉心的收藏,显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她想到当时指引自己找到保险柜的那串摩斯密码,心中便愈加兴奋和激动。看起来外祖母是给自己留下了环环相扣的谜题,等着自己一一去解开。那本医学字典的出现绝非偶然,如果能在外祖母的遗物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