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瓮城
许存,汝阳人;自幼就被要求做个读书人,就像父亲一样。
父亲许天策,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正直却又古板,聪慧而又迂腐。
许天策也算是年少得志,年仅二十岁就被举为“乡贡”,参加了明经科考,在应试中不论是“帖经”还是“墨义”,都几乎无可指摘,毫无波澜的高中明经科,是汝阳城里有名的青年俊彦。可惜造化弄人,此后许天策十数次参加进士科考和吏部的“选试”,却再无寸进。
许天策屡屡受挫却越挫越勇,硬是从一个气宇轩昂的少年书生,堪堪考成了皓首苍颜的老儒,却始终痴心不改。
其实也正常,大唐坊间一直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可见进士及第的难度,进士科考必试的《时务策五道》就拦下了无数个读死书的书呆子。
其实中了明经也能做官,或者去各藩镇做个幕僚,可惜家世平平的许天策,既无银钱打点当权官宦为其“论荐”,也无门路投入地方大佬们的幕下,挂上了号却没得到差事的许天策,原本一门心思打算着“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结果却学艺未精没把自己卖将出去。
仕途坎坷,可生活还得继续。思来想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一介书生,为了生存就只能像众多落第书生一样,守着家中二亩薄田办起了私塾。
好在大唐历来尊师重道,私塾先生的日子还过得去,与世争的恬淡生活,也颇有隐居大儒的意趣,因此他也很满意这样的生活,毕竟耕读也是立身传世的好家风。许天策治学严谨,师名极好,十里八乡都愿把孺子送到他的私塾里来开蒙,虽然夫人不幸早亡,但守着个独子也勉强能衣食无忧。
直到广明元年,汝阳城闹起了黄巢军。面对大逆不道的反贼,忧国忧民的许天策义愤填膺,决心放下儒士架子,勇赴国难,替朝廷好好教化一番这些逆贼,当面质问他们,身为臣民自当忠君守礼才好,如何能如此不遵国法纲常?
于是,当街邻们怕遭匪祸,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只有许家大门洞开。经书戒尺都预备妥当后,许先生就轻捋长髯端坐于案前,气定神闲的等着舌战群儒。
没承想,这伙刁民却全无受教之心,闯进家门,一言不发,劈手夺过戒尺,还掠尽先生所有束脩后就扬长而去,甚至连窗口那串刚刚凉晒好的咸鱼都没放过。许先生几欲开口,都残遭暴徒无礼推搡,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经学先生许天策经此一劫,气血上涌,长叹一声:“世风日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