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都市言情 > 大宝剑 > 第391章 满室秘辛(中)

第391章 满室秘辛(中)(1 / 1)

开始封知平还有闲心腹诽,看着看着眼神就变了,从漫不经心到认真,再到严肃,直至表情凝重而不可置信,看完一份随手一放立刻抓起另一份,全然忘了连五还在身旁。

看到他专注的表情,连五满意的点点头,坐到对面轻轻的将乱放的资料拿起来重新整理好,尽量不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

封知平没注意这些,他整个人都沉浸在阅读与思考当中。

这些资料涵盖的面极广,有人事档案,有会议纪要,有正史、秘史、野史三种参考文献,甚至还有不成文的坊间传言。

除了这些,他还在里面找到了几份地图,大部分是某一地区的军事布防图,余下的是这些地区的民用版,而这些地图放在一起的是对应这一地区的财政报表,上面用多种颜色的细线圈画出重点,末尾各贴一张写满蝇头小字的纸条注明作者的分析和猜测。

这种纸条不止地图和报表上有,其他资料上也有,若没有这些纸条,如此散碎的资料很难让人看出所以然来,而这些纸条毕竟不是目录或总纲,封知平看得依然很晦涩。

至此,他才明白最先看到的那份资料是连五故意放在最上面的,那是一份总结性的报告,若没有这份报告,这些资料他根本不会有兴趣看下去。

看完最后一份资料,封知平靠在椅背上仰头望天,默默的回想方才所阅。

散乱的资料如同一块块拼图碎片,不断的在脑海中旋转拼接,逐渐组成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一个不同于正史记载的明武帝呈现于眼前。

明武帝游安疑重而无情,他的功绩在某些方面来说甚至可以比肩天元帝祖游柏川,可后人记住更多的还是他的冷血薄凉,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他眼里丝毫不能与帝位相比,哪怕几位藩王在他登基后俯首称臣他也不肯放过,直至将所有威胁过他的人全部打落泥尘再也翻不起身才罢手,而这还是碍着天元剑的缘故。

封知平曾经也是这样以为的,直到看了这些资料他才知道,事情远没有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游安疑心极重,作风狠辣行事果决,可这些都不是天生的,如果这些资料都是真的,那他的薄凉是硬生生给逼出来的。

当年,其父元宏帝风烛残年,早年定下的太子不成器,难堪托付,其余四位有继承权的皇子勾心斗角满腹私欲,其中一位还险些闹出血脉外流的丑事,宏帝怕将来祖宗基业难保,偌大的天元皇朝沦落为空玄国那样的诸强并立群雄角逐的局面,遂再择皇子皇孙一十二人立为继人,效仿养蛊之法优中选优。

这新定的十二人当中,就有游安。

宏帝想法很好,可他忘了,或者说故意无视一件事,他要托付的不是普通的家业,而是一国,一整座名为天元大陆的江山!

他是个自信的人,自信自己能掌控住这种局面,哪怕几位明臣苦苦相劝,甚至以辞官相要挟都无法让他回心转意,于是乎,空前绝后的十七子争帝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

当时的天元皇朝还没有天听监这种机构,百官监察由工部、吏部、刑部共同负责,机构便是天听监的前身、如今已名存实亡的督察院,他们是皇帝的耳目,按道理应不偏不倚将最纯粹的信息和分析传达给宏帝,如天听监一样绝不涉及党争,奈何三部同属让督察院成了三姓家奴,内部派系林立山头多不胜数,原本四位帝选还好,如今翻了四倍还余一个,督察院彻底四分五裂,沦为与各部官员一样的党争之徒。

等宏帝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朝廷已人心动荡,十七位皇子同立朝堂,在各自拉拢的官员的帮衬下天天打嘴仗。

原先四位帝选的时候虽然也相互攻伐,但至少还算有节制,正事要事商量得满十天半个月总能商量出一件,现在一两个月能商定一件就得烧高香,然而宏帝并没有制止,他仍然认为自己掌控得住,甚至还有些喜欢这种场面,认为帝选们“活跃”是个好现象。

直到血案发生,一位皇子被另一位皇子秘密培养的死士刺杀成功,宏帝才发觉不妙,要知道在此之前天元帝子争位可从没发生过命案。

最让他震惊的是肇事者竟然差点把官司打赢了,起重要作用的是几位很得他信任的几位老臣,其中一位还是礼部尚书,本来很明确的案子到宗人府走了一圈不但没定罪反把疑犯给洗白了!

好在他还没老糊涂,不信所谓的“铁证”,当即请出天元剑一试,结果不言而喻,包括那位“清清白白的”皇子在内,掉了好多人头。

宏帝感觉事态不妙,想要补救,无奈为时已晚。

首先,他的身体不允许,早年以药物催升修为的隐患在晚年悉数爆发,他的内力散失得极快,人可谓一天老过一天,等他想起来补救时精力已然不济,整日昏昏沉沉,有时甚至连朝都上不了,只能在清醒时请几位重臣入御书房私谈。

其次,百官已经分裂,除了仅有的几个为人方正的冷眼旁观,其余的各有派属,而被他委以重任的督察院总使早已暗中倒向某位皇子,阳奉阴违,领了整风肃纪的旨后大喜过望,借此良机帮着主子大肆攻伐,一口气就流放了两位皇子一位皇孙,其人其主风头一时无两。

而游安是个很有武学天赋的人,他醉心武道,本无心皇位,无奈正是他的武学天资入了宏帝的眼,圣旨一下,只能遵从,无可奈何的成了帝选。

成为帝选后他一直低调行事,十七位帝选中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依附他的官员很少并且多半是中立派,与其说依附不如说心照不宣,他们都想等胜者出笼宣誓效忠,然后各回各家该干嘛干嘛。

他一直表现得很无害,所以受的折腾相对比较少,可到了这种时候,他的“无害”反成了错处,不知谁最先开说起他是在是示敌以弱想做麻雀后面的猎人,于是乎他一瞬间成了众矢之的,几乎所有的帝选都将矛头对准了他。

经历过两次刺杀后,他愕然发现,刺杀他的人不再是死士,而是游离于朝野视线外的江湖人。

要知道包括太子在内,所有帝选没有一个是蠢货,太子的“无能”不是真无能,而是宏帝看不顺眼,认为他太软弱竟被四个给他练手的兄弟压制住,真蠢的话太子早不是他了。

这帮面蠢心精的皇子皇孙们在那位被天元剑砍了的仁兄身上学到了教训,并悟出了一个可行性很高的法子,刺杀这种事不再派自己的属下,转而从江湖上招揽,用层层转包的方式尽可能的淡化自己的参与,他们认为这样或许能瞒过天元剑的探查。

而江湖人干这种事比他们苦心训练的死士更合适,尤其那些杀手组织,只要钱够什么活儿都敢干,同样厉害的还有那些情报组织,在如今派系林立相互掣肘的局面下,从他们手里买来的消息比自己打听到得更快更准。

一时间,原先不放在眼里,提一嘴都嫌辱没身份的“江湖”成了皇子们眼中的宝藏,大把的银钱撒进“湖”里,砸起惊涛骇浪。

因为这场动|乱,很多江湖人扔了自己的初心和信仰,转行做杀手、谍报工作,一些恬不知耻的还自称”侠客”,坚称自己所为乃侠义之举,是为了伸张正义、匡扶正统、为民除害云云,打着正义的旗号干着偷鸡摸狗的破事儿,实叫人无语。凌渡电子书

江湖上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有这个楼那个阁的冒出来又转眼覆灭,有些老牌的杀手组织和情报组织甚至直接合并成,推出一条龙服务,逐渐将买卖从江湖转移到了朝野。

游安碰到的就是这样两单。

事发后,在大理寺和督察院都极不配合的情况下,他艰难的查到了谁来杀他,却怎么也查不到谁要杀他。

痛定思痛,他终于明白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次帝位之争不同以往,不进则死,根本没有退的余地。

于是乎,他亲自带人灭了来杀他的人,而对于要杀他的人,因为不知道,所以他选了最简单的办法——通杀。

查不出谁要害自己,那就全是嫌疑人,反正这潭浑水谁也干净不了,搞对了最好,搞错了就当为民除害。

自此,“绝皇”开始了他的绝情之路,聪明的他将精力从武道转移到这方面之后,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通过几份大理寺不受理的状子查出有人强占民田,顺带查出买|官卖官,整理好证据威胁刑部侍郎倒向自己,将证据作为“投名状”由其奏禀宏帝,倒了三位皇子和一片官员。

通过财政报表发现有人私扣税银,进而查出私吞国帑等若干罪状,软硬兼施让户部礼部的主要官员倒向自己,举报各自的原主子贪赃枉法,皇子又倒了几个。

如此重重,他一一将对手剔除,聪明的他从不用极端方似亲手解决,而是将年迈昏聩的宏帝当成了刀,此举恰合宏帝心意,对他越来越器重。

有人想学他,却总比他慢一步,有人想杀他,却发现江湖早已不是原先的江湖。

游安本就是武者,早年化名行走江湖着实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经历了两场刺杀后,想通的他立刻联络故友重聚,摆明身份痛陈利害,恳请众人仗义相助。

他的话打动了众人,最重要的是他本人比那些只会躲在幕后砸钱的皇子们更得这些江湖儿女的认同,在这些人眼中他既是皇子也是江湖人,在“义”字不义的当时,他们很欢迎也很期待有这样一位人物撑腰,与他们一起肃清江湖。

在权和钱的双重支持下,一个辉煌而短暂的江湖组织出现了,名曰“义盟”。

义盟的宗旨只有一条,匡扶正义,弘扬真正的侠义精神,将混乱的江湖拖回正轨。

当其他皇子再次砸钱买凶时,他们愕然发现熟悉的“铺子”很多都消失了,余下的大都不敢接他们单,敢接的也会很快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无凶可买,又不敢派自己的属下,皇子们只能在朝政上做文章,奈何行将朽木的宏帝对游安已极为信重,并且在游安秘密入宫一番交心的彻夜长谈后下定决心传位于他,其他人再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有罪的夺爵流放,无罪的指到荒郊野地就藩。

游安顺利登基,义盟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全力出击,在官府的配合下重拳打击江湖上的奸邪之徒,四面开花,待江湖回归平静,义盟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遵守当初的约定就地解散,让人惋惜之余不禁赞叹其侠风义骨,乃真豪杰也。

对此,封知平很不以为然。

一个统合了半个江湖的庞大势力,不解散等着过年吃饺子?

吃砍头饭吧你!

天元不是空玄,天元皇朝拥有这片大地绝对的统治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朝廷允许江湖存在,允许江湖门派建立,允许江湖人在不伤害良民的情况下随意争斗厮杀,但绝不会允许这些武夫集结成一个庞大的个体!

哪怕现在,皇权的影响力没有当初那么强,天元大陆也保持着绝对的帝统,由八大门派将江湖分成了七份(乾坤阁没有领地,超然而中立),最强的武神在点苍山,可最多的高手还是在朝廷手里!

义盟不解散干嘛,等着游安安排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好戏?

白痴才这么干!

那些人是聪明的,主动解散打消了游安的疑心还博得美名永留青史,封知平越琢磨越想为那些人拍案叫好,大赞一声明眼人呐!

义盟虽然解散了,但它的痕迹并没有消失。

义盟解散后,其主要成员分散各地,多年后江湖上出现了一个门风刚正的门派,叫大刀门,同时还有一个飞速崛起的门派,叫点苍门。

封知平终于知道为何阔刀门和点苍山得朝廷另眼相看,为何血刀门做了那么多恶事还能得朝廷容忍,而血刀门和阔刀门为何对朝廷忠心耿耿,无论平日如何,但有战事有召必回,历次大战八大派中属他们出力最多伤亡最重,原来这三家与朝廷有这么深的渊源。

大刀门正是阔刀门和血刀门的前身,因后人理念不同才分裂成了两派。

点苍山的历史则在“一本”上写着,成立之初只是点苍山附近的一个中流小派,附近还有其他门派和道统存在,后来逐步发展壮大才成了如今的点苍山,附近的门派不是被吞并就是迁走,而占据了整个点苍山的点苍门也将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直接以山为名。

“一本”上没写关于“义盟”的事,根据资料来看,当初点苍门的创立应该是有原义盟的骨干参与,并不像大刀门那样完全由原义盟骨干一手创建。

而大刀门的出现并非偶然,更不是“故友重聚”那么可笑的理由,根据资料来看,大刀门的建立是有明武帝暗中授意的,其目的是复制当初的义盟,集结江湖上的正义之士共同对抗江湖上一个突然出现的神秘组织——冥教。

看到这里时,封知平心里一个激灵,不自禁的想到了另一个与他极有孽缘的恐怖组织——黄泉。

最新小说: 九道真仙 呆呆欲仙 重生之莲花池 仙医都市行 道长的尸新娘 暴莉萌花 第五位参与者 跃凡门 梦灵曲 乱西游之猿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