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养了一个好儿子。
孩子他爸走得早,全靠她一个人做工,把孩子从豆丁大拉扯成一个九尺壮汉。为了糊口和给儿子上学,她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最多时候,一天要做四份工。她丑时起,先把一街人的夜香挑走,再去路口支个摊子卖馒头;等日头上来了就去蚕场做工一直到酉时。回家给儿子做完饭后,她又会揽些针线活借着隔壁的灯火来做,隔壁歇了之后她又要摸黑准备第二日卖的馒头一直到亥时……邻里都讲,她比男人还能干哩!
当初很多人都劝她,既然日子这么苦,就别让她家孩儿去上学了,不如帮衬点家里,早点攒下媳妇本儿好享清福!她不这么觉得。教书先生都说她孩子脑瓜子聪明,是块读书的料!就为这句话,她咬着牙,宁可自己吃糠咽菜,再苦再累也要上孩子上学。她坚信,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是做大事的!
好在,她终于熬出头了!她儿子虽然没有进哪个学宫,但也进了一个了不得的
地方做事——至少她是这么想的。自从去了那里,她儿子在家里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每次回来也都是匆匆扒拉两口饭,在床上衣服也不脱地睡一晚,第二天一早又不见人影了。她经常问儿子,在外面做什么,累不累,他只是笑笑不说话,然后放下饭碗又走了。她总想跟他多说说话,又担心打扰到他做的“大事”。所以她只能在他睡觉的时候偷偷挑起油灯从打满补丁的门帘子里看他两眼。每次看到他郁结的眉头和辗转的身影,张氏都十分心疼。
“儿呀!你做啥娘不懂,也帮不了你!娘只求你要管好自己的身子,别累着!”他满口答应,却从不照做。
虽然孩子“出散”了,但张氏还是常被人议论。别人家娃就算不读书,外头随便找点营生,一年到头总还能攒下几分碎银。张氏倒好,儿子块头那么大,家里那个漏水的茅草屋也不管,还一天到晚往外头跑。有人说张氏一辈子辛劳都喂了狗了!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张氏必定和人翻脸。她儿子是做大事的,沈家村这么小块地方,就好比个池塘,龙是待不住的!
而且自从儿子开始往外跑的,她去城里时跟她打招呼的人也多了起来。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一看到她来,都是笑嘻嘻地放下手里的事情,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张婶儿”。有些还时常来家里给她送些鸡鸭鱼肉,或是给她打扫打扫屋子。
那些小伙子,她根本不认识!一定是儿子在外面做了天大的好事,她才沾了光。这样一想,村里的那些流言蜚语也就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