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也不理解真到了那个时候,早已经成人的刘据,为何会做出那等莫名其妙的应对。
叛变也好、弑父也罢,是能临时决定的事情么?
按照现在的刘彻对帝国继承人的要求,如果父子间真到了那个地步,而自己的昏聩也的确不足以执掌帝国。
并对太子产生了绝对不应该产生的杀意,还准备付诸实施。
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刘据要求生理所应当,甚至应该早早就感觉到威胁,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才对!
早做准备,及时纠集亲信起兵,到汤泉宫进行“兵谏”算是合格。
更早的发觉危机,默默积攒实力,利用朝臣的不满如春风细雨般架空自己,由此进行相对温和的权力交接,才算得上优秀!
刘彻本以为自己培养的继承人,应该和自己一样优秀才对!
可却居然会是那种结果?
就因为几个小人的谗言,差点毁了自高祖以来,除了两代少帝之外,五代皇帝励精图治才营造出来的强汉!
还不得不找外戚托孤?
刘彻何等人也,怎么可能不清楚少帝登基,外戚托孤的隐患?
唐奇口中的那个未来,让刚到而立的汉武大帝既惊且怒,不仅一回来就在全境大肆寻找那几个“罪魁祸首”。
最重要的,还是及时改变了刘据的老师班底。
百姓必须独尊儒术,皇帝和太子却没有那个必要!
如果当太子登基之后,儒学如同之前的黄老一样阻碍了帝国发展,新皇帝也必须有魄力、有能力再来一次“罢戳百家”。
就像他自己一样!
为此刘彻不顾儿子年幼,直接将三公、九卿中符合标准的重臣,全部都纳入了刘据的老师班底。
帝王心术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必须要学!
并且为了在不影响大政方向的前提下,不让朝野产生误会,还亲自上阵,秘密教导刘据其他学派的学说。
百家学说,可以不赞同,也可以弃之不用,但必须要知道了解!
并从中吸收养分,迅速的成长起来。
还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提前将才满6岁的小刘据立为太子,光明正大的教导他帝王学问。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那个可怕的未来!
刘彻是个极其冷静又理智的帝王,至少壮年时如此。
基于理智的判断,他觉得再怎么未雨绸缪,也不一定能改变自己老迈之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