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是动员家长让孩子上学,交通不便,道路泥泞,都是走路去的,非常敬业非常辛苦。
那时候上学要交学费,农村家庭生活不宽裕,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有时读到中途,也会让孩子辍学。
等到做通思想工作,往往已经耽误了正常的上学年龄,因此年龄参差不齐,有些入学时已经十几岁,常有毕业时已经十七八岁的。
能够读初中的就更少,我有两位小学女同学,学习成绩都不错,其中一个还一直是班里第一名,尽管都考上了初中,但是家里都没让她们去。
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都收到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什么时间在班里聚会,最后是“切记切记”的两个重复语,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纸条就是这两个女同学写的,或许她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在毕业之时,想留下点美好回忆。
年纪太小,又都是农村孩子,根本没想到过要聚会,老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可能历届毕业生都没有过这样的举动,都是一毕业就回家的回家,继续上学的继续上学。
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她们那么小的年纪,是怎么想到的,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胆量。因为小学期间,男女同学是从来不交往不说话的,否则会被其他同学取笑,可见两人之聪慧。
那时候根本不知道离别的伤感,同学情谊的珍贵,后来我去还是没去,去了之后又做了些什么,都已经记不起来了。估计是没去,玩心太重,短暂的惊奇之后,应该被忽略或者忘记了。
父亲在学校有非常高的威信,虽然从没看到他打骂体罚,但是每个学生都怕他,看到他就远远躲开,谁家小孩不听话,一句“告诉你们宋老师”,比什么都灵。
几位老师都非常敬业,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很好,连续好几年,升学率都是100%,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它农村学校很难做到这一点,许多学生考不上初中,只能回家种地。
记得小学时,学校对课外活动相当重视,教室前面平整出了一块操场,因为是黄土地上平整出来的,一到雨天一片泥泞,无法进行户外活动。
操场可以容纳全校师生做课间操,那时做得还是第七套广播体操,八个动作八个节拍,熟悉的韵律伴随了七年。操场上竖起一个简陋的蓝球架,用木料树起了一个杆子,上面安了个蓝框,框只有一个,蓝球也只有一个。
天气好,学生们在操场上玩蓝球、玩攻城,跳绳、踢键子、打板等。攻城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