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便会被晋国征讨,这实在是一件不值得的事。
于是,郑文公直接让当时又冷又饿又困的重耳一行人吃了一个闭门羹。
郑文公不待见重耳,为后来的郑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我们如果站在郑文公的角度去看该不该接纳重耳,也许要说郑文公所为其实是对的。
因为当时的郑国,已经不再是郑庄公时代的郑国了,那个时候,说起郑国那可是诸侯中的一霸权主义,谁敢惹郑国,谁就倒霉,甚至连周天子派王军来也一样打你。所以后来伟人都说:郑庄公这个人很厉害。
时代的车轮滚了几代,到郑文公时代,郑国已然是春秋一个二流国家了。受中原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影响,郑国被夹在大国中间,要生存下去,确实是需要一些政治智慧的。既然自己没有实力当大哥,那便当一个优秀的小弟吧。于是,在齐国强大时,郑国便依附齐国。楚国强大时,便依附楚国。晋国强大时,便依附晋国。郑国,成了春秋史上最有名的墙头草,国家信义?不需要!逞强争霸?没必要!我就是我,墙上小草随风倒,坚强的一棵墙头草!
但要做一棵合格的墙头草,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时势是在变化着的,春秋没有永远的霸主,东南西北风也是在轮换着的。而这个时候,郑国如果不审时度势,一旦倒错了方向,那便可能惨遭灭亡的。
作为身负整个郑国责任的郑文公,自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心,所以与其得罪现在仍在位的晋国国君晋惠公,不如得罪仅仅是可能会成为未来晋国国君的重耳。至于重耳以后真的当了国君,那以后再说,哪怕是你重耳真当上了国君,那我郑国也得先看你晋国到底有多牛,反正我现在要紧紧的团结在江湖第一强国楚国周围。
这便是春秋时期小国的无奈。郑文公不想礼遇重耳,但他的弟弟、上卿叔詹却提出一定要厚待重耳。这些我们在讲郑国风云时讲过了,当时叔詹见自己的哥哥郑文公不接纳重耳,便对郑文公说:“主公啊,重耳可是受老天眷顾之人呢。我们应该顺应天意,礼待他。”
郑文公不悦:“这种颠沛流离的糟老头子,不忠不孝,哪会有上天眷顾?冻冻死嘛算了,呆在郑国一天,是郑国一天的晦气。”
叔詹说:“上天眷顾有福之人,微臣认为重耳有三福,遇祸去国而能举止得当,长久窘困而无过失。此一福也。晋献公有子九人,大多死于非命,除现国君外,只有重耳一人在世,重耳历经苦难,必有后福,这是第二福。晋国国君不得民心,有志之士都弃他而去,追随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