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一百八十 准备

一百八十 准备(1 / 1)

乌云浓密,细雨飘斜。

马场校场上,三千人马如雕塑般挺立。

小半年的时间,这三千人已经是合格的骑兵了。

当然,比辽金党项的精锐差的不少,最起码骑马打仗没什么问题。

“秉殿下,三千亲卫集结完毕,请求训示。”王进道。

赵桓抬手,沉声道:“照常训练。”

“喏!”王进得令,回声喝道:“都有,各营按计划训练。”

驾~驾~驾~

呼喝中,马蹄飞扬,各兵散开,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按照规定,每人每月可休息一天。

但是此时此刻,校场满人。

朝堂无秘密。

顾林弹劾太子,官家犹豫不决的消息,整个开封城的人都知道了。

议论纷纷,甚嚣尘上。

这意味着什么?

太子储位不稳,国朝根基恐有动摇。

在这种大事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最简单的一点,东京人都知道太子仁慈,才能出色,节俭,有明君之相,继位后大家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至于赵楷,和赵佶一个模子出来的,继位后日子很难变好,甚至不变坏就算不错了。

只是再多的议论也没用,最终决定权在官家手里。

因此,赵桓给东宫上下下了禁口令,严禁谈论此事。

太子一言既出,上下无不遵从。

但是,东宫上下有了莫名的紧迫感。

军兵主动取消休假,以更认真的态度投入训练。

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家没了笑容,动作比以往更加有力。

对此,赵桓略感欣慰,却不乐观。

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怕是有人会承受不住。

看了一圈,赵桓召来魏勇道:“你收拾一番,准备亲自去趟泉州,与李纲送封信。”

“喏。”魏勇应下。

他是明白人,当太子不明白交代的时候,便绝对不好奇,只完成交代的任务。

赵桓派魏勇送的信,除了告知李纲朝堂的事情,便是让他想办法拉出五千可战之兵来。

不错,赵桓准备动手了。

等着赵佶决断,实在太被动了,危险性也极大。

当然,以李纲刚正的性格,未必会附从东宫。

但是,李纲不会告密。

这点把握,赵桓还是有的。

至于张叔夜、刘韐、张所三人不必再行嘱托,只要把朝堂消息传递过去就好。

这三个东宫铁杆,一直都在整顿本地军兵。

当然,地方兵马怎么调到东京来,这是一个问题。

国朝军制严格,调动兵马需要繁琐的手续。

知州可以调动本州兵马在本州内活动,却无法越境。

否则,不等朝廷惩罚,地方其他各州必然拦截。

赵桓需要的是出其不意,一击毙命,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对峙造反。

所以,还需要仔细计划。

思绪流转中,赵桓信步到了军略室。

军略室,其实就是参谋部。

各营的录事参军都在此处,学习、研讨、制定各种方略。

当然,东宫亲卫没有战事,各项计划都是假设的。

进了里面,只见大大小小的地图挂满了四壁,屋子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沙盘。

见礼过后,虞祺道:“我等本来正在研究如何征剿梁山贼寇,只是朝堂事发,我等甚是不满,打算研究如何突袭皇宫并控制开封府。

只是是否开始,还要殿下定夺。”

虞祺军略出色,只是武艺薄弱,因此被调来做了总录事参军事。

相当于总参谋长吧,随行的,还有一个小书童,那就是虞祺的儿子虞允文。

这是赵桓的注意。

事实上,虞祺干的很不错。

出任东宫亲卫录事参军事后,他们父子俩的表现让人侧目。

特别是虞允文,年纪虽小,却时常有不同的见解,众人都夸有名帅之资。

听到虞祺的建议,赵桓更是开怀。

东宫上下不但认识到了危机,更为此做出了准备。

赵桓思忖片刻,道:“尔等知晓东宫实力么?”

“亲卫马军三千,沙门岛步军八千,地方可用军马一万五千余,总计三万不到。”虞祺道。

这个数字大体准确。

赵桓道:“如此,你们便制定计划,只是务必保密,不得泄露分毫。”

“殿下放心,我等皆守口如瓶,非但如此,从今天起,我等十余人,不再落单!

尽量避免出营,假若有人必须出营,也要三人同行,定然不泄露分毫!”虞祺道。

这个保密手段,已经相当可以了,实在不能要求更多。

感动之余,道:“辛苦大家,本宫保证两年之内,必有结果!”

“愿为殿下效死!”众人拜下。

想了想,赵桓又道:“其余人开始准备,虞祺跟我来一趟。”

“喏。”虞祺应下。

作为参谋,该问不该问的心中有数,因此无人探究赵桓要带虞祺去那。

便是虞允文,也就在军略室,并未跟随。

众人上马,直往东边走去。

不一刻,到了一片林子前。

林子颇大,草木森森。

隐隐约约地,里面有惊雷声传来。

赵桓道:l“东宫一直在研究火器,其地点就在此处,除了刘子翼以及护卫此处五百军兵,你是第一个来到此处的。”

“多谢殿下信重,臣定然仔细看,把这股力量善加谋划。”虞祺回道。

到了近前,只见树木遮蔽下,高高的围墙把庄园团团围住,墙头有军兵来回巡逻。

仔细看,这些军兵除了寻常刀枪,背后还有火枪。

护卫五百,乃是从沙门岛抽掉来的精锐,忠心是第一考虑。

因为这里面是东宫压箱底的手段。

护卫除了保证此地安全,还是操练火器的种子。

火枪还是铜制,虽然因为扩大了产量,价格略有下降,然而还是不菲。

“铁制火枪对各部件精度要求颇高,加工难度又大,因此进展缓慢。”刘子翼介绍道。

赵桓问道:“铁枪产量如何?”

“每三日成枪一把。”刘子翼很不好意思。

“无妨,慢慢来。”赵桓安慰道。

限于场地和工匠数量,产量上不去实在是太正常了。

“抬枪生产了多少?”赵桓又问道。

“以控制内城城墙计,需要抬枪三千杆,目前已经制造三百,尚需要半年时间。”刘子翼回道。

抬枪,实际上是超大号的散弹枪,两个人协同操作,不论是用来巷战攻坚,还是据险防守,皆可谓神器。

当然,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尺寸大,制造比火枪容易,体型小,价格比火炮便宜,操作也相对简单,因此成了主力。

说到底,其实是过度产品,待火枪火炮成熟,必然淘汰。

不过在这个时候,它就是神器,不接受反驳。

这,才是赵桓为政变做的终究准备!

最新小说: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皇叔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天空中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