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春秋一统 > 一、春寒料峭终还暖 第五十一章 码头偶遇

一、春寒料峭终还暖 第五十一章 码头偶遇(1 / 1)

到了宫门口,赵英圻目送着公主走进皇宫。

宫门前松老在一侧躬着身迎了一下公主,然后转过身来看了一下赵英圻。

赵英圻笑着做了个揖,松老也笑着跟他躬了躬身。

等到公主还有松老隐没在宫门里的时候,赵英圻转身向城外走去。

此时距离关城门已经只有两刻钟了,走正中的落凤门肯定是来不及出城了,赵英圻想了想决定从西门出城。

西门外也有一个小镇,是通河在同英府城旁最大的码头,各类物资集散都在这里进行水陆转运。

码头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也都能看见。

而且马上就要到周国国君五十五寿辰,很多国家都派来使者与贺礼。

二皇子和李元白在春内道占领了嘉、内两县之后工部就已经在着手疏通嘉县的通河河道,等到通河河道疏通完成,周国就可以从同英府直接通过通河转北河至岚宣运河直下江南,甚至还可以沿澜江逆流而上西进直至越国国都陵州。

届时,这个码头肯定还会再进一步扩建,成为周国西部最大的转运枢纽。

同英府内亥时四刻就会关城门开始宵禁,而这个城西的码头恰恰是亥时四刻才开始忙碌,第二天要到同英府内贩卖的货物还有这一天从同英府发往各地的商品都会在夜晚紧张的装卸。

赵英圻有心去这码头上看一看,却不想碰到了一个熟人。

三皇子的门客,董祥。

急急匆匆的,从码头里出来,提着一个六尺长三尺宽的大匣子,挥手与一个人告别。

赵英圻码头外一个马车后稍微隐藏了一下,看着董祥急匆匆的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入同英府。

赵英圻想起前段时间城北狩猎时这个董祥和三皇子侍妾密会的事情,感觉应该是要来新副本了,就进码头去看了看。

这个码头与城里不同,城里白天很热闹,这个码头是白天黑夜都很热闹。

脚夫、商人、小贩等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里行来走去。

赵英圻沿着最大的这条路一直走到底,也没有什么发现,那个和董祥招手离开的人也没找见。

回想了一下董祥的那个匣子,还算精美,就又返回去着重寻找大街两旁稍显高端的店铺。

果然,在一家兵器铺发现了那个送董祥出码头的人,应该是个掌柜的。

赵英圻打量了一下这个兵器铺,大门上方正中一个牌匾“灵锐阁”,旁边还有一个药铺和铁匠作坊。

药铺正在上板准备打烊了,而铁匠作坊里面还在叮叮当当的打一些铁器。

赵英圻背着手,走进了这家兵器铺。

这家兵器铺一共三层,第一层的大厅里面摆着一些兵器架,兵器架上都是一些简单的刀剑,环首刀、手刀、柳叶刀、三尺剑、四尺长剑、匕首等等样式丰富。

从刀刃上面的钢纹来看,都是很不错的兵器。

赵英圻走到一把刀前,这是一把腰刀,除了钢质略好,刀背略厚以外,没有其他什么特点,十来斤的重量对于目前的赵英圻而言实在是有些轻了。

掌柜的在门口的柜台后面扒拉着算盘,抬眼偷偷看着这个一身青灰色骑装的年轻人,记忆之中没似乎没有见过这么一个人,不熟。

“这位客官,本店打烊了,您若有兴趣,明日再来如何?”

赵英圻没有看那个掌柜,只是又从一旁拿起一把小手刀,这把小手刀只有尺余长,与匕首的区别可能只有单面开刃了。

“明明还开着门,怎么会不做生意呢?”

“本店确已打烊,只是有一批原料还没卸货,在下只好等着送货人来。”掌柜的已经走到了赵英圻的身边。

“没关系,我只是看看,也没准备买什么,看上了明日再来取也一样。”

掌柜的想了想,也就只好招待一下:“这位客官是使刀的?”

“恩,刀用起来比较顺手而已。”赵英圻把手刀放下,又环顾了一圈,故意将失望之色变现出来。

“怎么?客官不满意?”

“对啊,这里的刀也算精良,但是并不趁手,分量不够。”

掌柜的稍微退了一步,到赵英圻身后的盲区,又好好的打量了一下,感觉这人年纪轻轻的应该不是什么高手。

“客官说笑了,本店这些兵器都是精钢打造,禁军中许多三甲的司马、校尉都来本店挑选兵器,客官练武须得循序渐进,不可贪功啊。”

赵英圻没说什么,笑了笑,从一旁的刀架上抽出一把环首刀,在手上略微掂量了掂量,在手中左右各挽出一片刀影,朝着地上斜斜劈出一刀。

一道刀气击打在地面上,在店中的青石板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白印。

掌柜的有些诧异,内力透体而出且成型,这是头甲高手的标志,但是威力不足,看来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已经是二甲巅峰了啊。

“这位老爷武艺精深,既如此不妨随小的上二楼看一看如何?”掌柜的变脸倒是挺快。

“不太方便吧,贵店明明已经打烊了。”

“不妨事,不妨事,老爷武艺不凡,这一层的粗制兵刃实在配不上老爷,不妨请老爷随小的上去一叙?”

...

“什么都没了...”

什么王图霸业、造福黎民,全都没了,自己如今所做之事与王图霸业有什么关系,与造福黎民更是背道而驰。

明明已经非常劳累,但是抱着焕焕的董祥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只是不断的在内心问自己:这一切,难道就是所谓的报效国家吗?

很明显,这不是。

修整了五天的董祥,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却又一次陷入了莫名的自我怀疑。

这是大雨的第十六天,董祥奉命率一千五百部下到码头去督促矿石装船。

码头其实就是前面讲过的那个被冲垮了堤坝的池塘,这个曾经的池塘上面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平底货船,许多头戴斗笠的水手和脚夫赤着上身,将矿上运下来的矿石从推车、马车、牛车上再一麻袋一麻袋的装到货船上。

董祥注意到麻袋浸了雨水之后会变得很重,而且让平底船的吃水线变得很深,这样会大大的降低矿石运输的效率。

在和太子派来的都尉沟通之后,决定将运到船上的矿石从麻袋里面腾出,经过简单控水之后再装入货舱,货舱上面再覆盖油布。

头一天这么做,虽然码头上的效率比较低,但是每艘货船的装货量得到了提高,而且北河下游的买家表示每艘船的价格可以上浮一成半。

这种装货流程就成了码头上的惯例,之后全部按照这个来进行。

但是让董祥十分不解的是,货船为何要向北河下游的买家运输,为何不直接运输到北河上游。经过流金运河直抵金州?

金州是金国的国都,以金为名不光是因为金国矿产丰富,一发现的金矿更是天下之最,更是因为金州具有全天下最好的冶炼技术,金州的黄金、白银、黄铜、钢铁冶炼技术冠绝天下,几乎全天下的足金有七成多是从金州进行提纯冶炼流入全天下的。

而且金州的御铸坊是天下闻名的神兵冶炼作坊,金国皇族产业。

嘀咕了一天的董祥实在没忍住,就问了问太子派来的都尉。

“这矿石直接送到金州,熔铸成铜锭再流通全天下,咱们金国只能挣一份钱,可是如果先送到南方朔、吴、陈等国,他们炼出的铜锭远不如咱们金国,所以还是得回到咱们金国金州来精炼,这样咱们金国不是就可以挣两份钱了嘛!”这是都尉的说法。

刚开始董祥还觉得很有道理,特别英明的决定。

但是没过几天,就越想越不对,这实际上来说是复杂了流程,中间多了一环别国商人倒手,而且国内还多了一环皇族产业剥取火耗、炭火费等,实际上是皇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国家的利益砍了一大部分,借助别国商人落入自己的口袋了。

董祥突然为狗子、二蛋还有丫丫他们感到悲哀,他们的一切,不是为了这个国家,只是为了朝堂上坐着的那对父子,为了他们可以将一切私有化,这个金国名为国其实只是他们两父子的后院而已。

但是董祥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尽量让自己负责的这些地方少死人,多给工钱。

说到给工钱,董祥才明白为什么镇子上的人越来越觉得他父子二人不像姓董的了。

十三年前,矿上刚开,两三百个工人,是这么多工钱。十三年后,将近三千工人,工钱批下来的总数也只翻了四倍。

十三年过去了,曾经一个人挣的工钱,如今是两个半人在抢,还免不了上下其手层层盘剥,这些年年景又十分不好,冬天越来越长,不是大旱就是大涝,种地还不如到矿上上工。

知道这一切的董祥,感觉自己留在这里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这一次的大雨终于过去了,一个月的大雨让整个青陵县都仿佛变了一个样,城外那片隆起的矿山变成了一个七里方圆的大坑,董家镇边上的池塘变成了运河边的一个大码头,运河也已经几乎变成了北河的支流。

关键的是人,青陵县的人都开始变得沉默,与董祥儿时不同,现在的人们街上见了不再笑着对他招呼一声“祥子”了。

董祥感觉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这个地方,因此他选择到金国西部边疆,想要以自己的方式最后为这个国家做一些事情。

尽管父亲、府令大人还有焕焕都不想让他去,但是他执意如此,谁也犟不过他。

董祥的爹爹,作为一个父亲还是十分合格的,最起码的在确定董祥不是一时兴起之后,找遍了关系,甚至自己亲自到金州当面求太子,给只有三甲身手的董祥安排了一个校尉的职衔。

虽然看起来品级不高,但却是专门负责向西边运送补给粮饷的军需官,手下带着两千士兵,平时还会管着一千到一千五的民夫,也算是一个主官了。

董祥走的时候没人来送,焕焕也没有来,因为董祥是专门避开说好的时间,伴随着夜色离开的。

离开前,董祥回头看着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悄悄的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心,那就是下次回来的时候,可以让这片土地再次属于自己,接纳自己。

最新小说: 皇叔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天空中一朵云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我在大唐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