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1)

【原文】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2];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3]。

其致之也[4],谓[5]天无以清[6],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7];神无以灵,将恐歇[8];谷无以盈,将恐竭[9];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10],将恐蹶[11]。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12]孤、寡、不谷[13]。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车无本。是故不欲琭琭如玉[14],珞珞如石[15]。

【注释】[1]得一:即得道。[2]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妙。

[3]正:一本作

“贞”。意为首领。[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5]谓:假如说。帛书作

“胃”。[6]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7]废:荒废。

[8]歇:消失、绝灭、停止。[9]竭:干涸、枯竭。[10]正:一本作

“高贵”,一本作

“贞”。[11]蹶:跌倒、失败、挫折。[12]自称:一本作

“自谓”。[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

“孤”、

“寡人”、

“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14]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15]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译文】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

“孤”、

“寡”、

“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解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生一”,一是道的载体,而朴则是道德的体现。得道以德,德的最高标志就是返朴归真,所以,

“得一”也就是得朴。天得一以清,大脑得朴则断事清明。地得一以宁,身体得朴则健康安宁。

神得一以灵,人的精神得朴则断事灵验。谷得一以盈,血脉得朴则精气充盈。

精气是朴的物质基础。万物得一以生,人体细胞得朴则自然健康繁殖。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自我得朴则可以确立合乎道的处世法则。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致之,即由治身之道推广到治国之道。推而言之:统治阶级(天)不凭借朴治,使政治清明,国家将恐分裂;百姓(地)不凭借朴治使社会安宁,国家恐将引发动荡;人们的精神不凭借朴治得以慰藉,恐将产生信仰危机;山川河流不凭借朴治获得充盈,水利资源恐将枯竭;万物不凭借朴治来保护,恐将毁灭;侯王不以朴治国,反而自视高贵,其统治地位恐将被推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车无本。任何事情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守贱则贵,筑基则高,世间之所以有贵,是因为有贱为之衬托;之所以有高,是因为有下与之相对应。

正如那些显赫的统治者们,他们的高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他们的贵,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铸成的。

其实,不道的帝王们也非常明白这些道理,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所以,他们用孤、寡、不谷来称呼自己,表明自己是以民为本,以民为基的。

对此,老子给予彻底否定:“这不是以贱(民)为本呀!难道不是吗?”以民为本的统治者施行的是

“无为之治”和

“不言之教”,而不是在自己的称谓上作文章。他们称孤道寡,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高贵的统治地位罢了。

因此,他们的统治地位也只能有数辈而已。就治身而言,只有炼己筑基,使河车转动,身体才能健康长寿。

常人不懂得练功,任精气遗失,河车也就不转动了。河车不转动,大脑就得不到精气的滋补,逐渐形成脑萎缩,各种疾病亦相伴而生。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是以道德功的周天原理来阐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论点。这里,老子所要阐明的道理是:一,同为一气,在上如玉,在下如石;可见如玉,不可见如石。

只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本没有贵贱之分。二,真气之所以能够上行,形成眼前之

“玉”,这是通过修练筑基功,下丹田真气充盈的结果,从而阐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论点。本章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

首先用对比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朴治对于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的重要意义。

而后又辩证地指出称寡道孤的统治者是不道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数辈无辈,江山是不会永固的。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2],外其身[3]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4]?

故能成其私[5]。【注释】[1]以其不自生:因为天地的生存不为自己。

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不自生:不自营生,即无为之意。[2]后其身而身先:遇到利益,先人后己,正因为如此而成就和成全了自己,这说明了不争之德的好处。

后其身:把自身摆在最后。[3]外其身:把自身置之度外。[4]邪:同

“耶”。[5]成其私:成就他自己。【译文】宇宙天地是永恒无穷的。

而宇宙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为万物提供生存条件,而不是自私地只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条件。

同理,圣人把自身利益摆在最后,反而领先得到利益;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度外,反而得以保全自身性命。

这难道不是由于他的无私,反而成就了自己吗?【解析】本章说明

“无心”、

“无为”的最高境界,是在

“忘我”、

“无私”之中收到以退为进的实效。老子在此文中,阐明谦退反进的弯转之理,借天地的无私造化之功来比喻圣人在社会中先公后能私的道理。

最新小说: 娇娇 重生1994:从下岗工人开始 穿成农女我捡个崽崽来种田 偏执上神的小祖宗又撒野了 彼岸军团 诡婿 我成了恋爱游戏中的反派 炉中因果 为何恋爱游戏的女主不太对劲 越狱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