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终于还是走了,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一次跟以往的任何一次出行都不太一样,不仅仅只是出行的方式不一样,就连身边随行的官员都发生了改变。
各部门的主官更是一个都没有,只是从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两个三把手或者四把手随行。
刘彻的这种行为也等于是直接告诉了满朝文武,皇帝并没有彻底失去处理朝政的能力,但是他也没有收走太子处理朝政的权力。
一切按照之前安排的事情去做,一切按照太子的吩咐去做,除非是就连刘彻都觉得太胡闹了,想要收回刘破奴手中的权力的时候,才会让自己身边的这个小朝廷运作起来。
而在此之前,这个小朝廷主要是负责帮刘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样的,皇帝巡视各地可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他要到地方上去巡视最真实的情况,同样自身也需要对整件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身旁的随行官员跟地方官员汇报情况不一致,那么这件事情当中就有问题了。
其次便是刘彻可以随时随地的处理任何问题,包括换人和追究责任,如果身旁没有这些人辅左,那刘彻就只能让人传令回长安,再由朝廷来负责处理这件事情。
而这也并不会影响到长安这边的正常运作,两者没有冲突时,一切以政令为主,两者产生冲突时,以皇帝为主。
当然,这次刘彻是听从了刘破奴的意见,身旁倒是带了五个起居郎。
刘破奴事件虽然没人敢有太大的质疑声,但那只是明面上的,暗中该有的质疑还是要有的。
而之前的事情他们没办法去左右,那就只能对以后的事情去做出反应,同时向皇帝表示他们的不满。
所以,朝廷新设了一个起居郎的官职,起居郎不仅仅需要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关于两性方面的生活,这帮人甚至还丧心病狂到记录每一个皇室成员的生活,美名其约这是对皇室负责。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他们竟然还找来了一批女官,专门来记录皇室妃子的日常生活。
虽然没人直说他们这么干的原因,但只要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们这到底是啥意思。
毕竟偷人这种事儿,在汉朝女人做出来的也不少,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翌日!
刘破奴跟以往一样浑身疲惫的从床上爬起来,满脸带着后怕的看了眼身旁的人。
这糟老头子也真是失心疯了,鬼知道他这是发的什么疯?
临走之前竟然告诉自己说她给霍氏等人身边安排了女官,关于行房之事,女官会做出安排的。
刘破奴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至少现在是没有这个权力的,现在他必须要听从女官的安排,让他跟谁睡觉就得去跟谁睡觉。
刘破奴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忽然成为了一头种马一样,唯一的任务就是造人……
来到处理政务的宫殿,刘破奴依旧坐在自己之前的位置上,虽然现在是他在监国,但是糟老头子毕竟还在呢,他也不敢直接去坐在糟老头子的位置上。
不紧不慢的处理完面前的许多公务,其实也没什么好处理的。
现在的大汉差不多算是歌舞升平,去年投入的新犁用实际效果帮工坊打了一个不错的广告。
各地纷纷上书请求朝廷能够协调一下,尽快的将更多的新犁指标分配给他们。
当然,各个郡都在上书,这些书信自然也不可能都摆在刘破奴面前,那样的话同样的一件事情处理几十遍,基本上啥事儿也不用干了。
中书省在接到这些上书之后,便安排人前往工坊进行询问,于是做出了建议适当扩大规模,确保春耕前工坊能够比现在增产五千座新犁的建议。
“殿下,现在产量最大的是蓝田工坊,日产新犁约莫两千架上下,其次是益州,估摸着再过几个月产量就能超过蓝田工坊了,至于其他的,大多数都在五百至一千上下,限制产量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原材料问题,尽管我们把工坊设置在了相对合理的位置,但是需求量最大的是木料,而这些木料大多数都需要从异地运来。”小骡子一五一十的汇报着工坊的情况。
刘破奴缓缓的点着头,他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工坊了,起码有三四个月的时间。
把工坊交给小骡子去管理,事实证明刘破奴的选择是正确的,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
益州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主要还是占据了资源的优势,虽然山路崎区难走,但是架不住漫山遍野都是树木,一个县的树木都足够整个益州所需了。
小书亭
“益州那边的树木别砍的太过份了,路途稍微远一些也无所谓,工坊产量有限,一口气砍太多的树木也用不完,最好是隔上几颗砍一颗,另外开春以后也要安排人把砍掉树木的地方再种上树苗!”刘破奴轻轻的摇了摇头。
树多归树多,但是毫无节制的砍伐而不去维护,恐怕要不了多久,只需要一场大雨就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什么的。
刘破奴可不想因为想少走那几步路就给未来埋下那么大的隐患。
“算了,这事儿我让三省去做,增产的问题你自己去决定,大汉大概需要多少架新犁?依照工坊的产能不停歇的工作多久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当需求满足以后,我们的工坊又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转型?不能说今天看需求太大就盲目的扩产,明天供大于求就想着去裁员!”刘破奴又吩咐道。
“大汉对于新犁的需求大约在千万上下,臣估摸着八九百万可能就是极限了,而在生产五百万架新犁的时候,出售的速度就会成倍的降低。而现在咱们有十三座工坊,最迟下半年的时候所有工坊都将进入成熟阶段,到时候的日总产量估摸着会在一万五到两万架之间……”对于这个问题小骡子脱口而出,显然是早有准备。
“按照一万五千架来算,一个月便是四十五万架,一年便是五百四十万架,就算之前造出来的全部不算在内,按照现在的规模,工坊只需要保持两年的时间就足够大汉每户一架新犁了!”刘破奴当即算出了准确的时间,虽然没有精确到哪一个月,但大致两年内就能满足需求也是足够用的。
从原木,从矿石,再到初加工,最终的生产,制造一架新犁大约需要二十个人参与进来,也就是说日产一万五千架的话,那么因为新犁而带来的工作岗位就有三十万人。
跟大汉将近四千万的人口相比较起来并不算多,可是再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工坊在招人的时候是考虑到了扶贫问题的,所以原则上每户只招一个人,再加上行政命令的限制,这三十万人代表的是三十万户人。
尽管有些人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说砍伐树木,运输树木,挖矿挖煤的人会将自家的人也拉过来,哪怕不给工资也拼了命的去干。
而之所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些事情上,刘破奴采取的是多劳多得的原则,不管你拉来多少人帮你干活,这些活都是算在你一个人身上的。
而大汉的平均户人口在四个人左右,算下来整个大汉也就不到一千万户,而除了工坊的生产制造类限制的比较严格以外,其他的外围原材料供应这方面管控的并不严格。
所以说,就算大汉没有一成的人口参与进来,那也有半成的人口参与了进来。
一旦新犁足够使用,工坊没有新的订单,所有的事情都陷入停摆以后,又该怎么办?
普通百姓可不会管你是不是供大于求,他们只会看到是你不让他赚这个钱了,是你让他从好日子又回到了从前的。
这种孤独一掷的行为必须要从一开始就想好日后的转型问题,不然的话现在有多风光,将来就死的有多惨烈。
对于搞经济这一块,就算刘破奴也是个半吊子水平,可把他放在大汉这个时代,那他也绝对是专家中的专家。
不然的话三省那些资历深厚的老人,为什么只看到了现在供不应求,却看不到两年以后供大于求的后果呢?
一方面他们是被巨额的利润给蒙蔽了双眼,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热度太高,让他们下意识的忽略了未来的风险。
下面的人可以谜,但是刘破奴却不能被这些假象给蒙骗了。
“那要不先不扩产?”小骡子也被刘破奴的话给吓得不轻,他考虑过这方面,但却没有考虑的那么详细,更没有考虑过后果。
“这事儿你来决定,不过现在工坊已经基本成熟,不需要再去大动干戈了,你可以把精力分散一些出来去琢磨一下怎么转型这个问题!”刘破奴微微一笑。
他当然知道怎么转型,可他就是不说。
大汉虽然是老刘家的大汉,但也不是他刘破奴一个人的,若是什么事情都想着亲力亲为,那活着得有多累啊?
老子穿越一回是来享福的,结果屁福也没享到,反倒是先把自己累的够呛。
他可以引导,但他绝对不会直接把答桉给说出来。
华夏历史上的每一次崛起,都是靠着勤劳的双手获得的,从来都没有靠过掠夺这种手段,但是这一次,刘破奴想试一试……
我比你弱的时候,你欺负我那是应该的。
但是当我比你强的时候,凭什么我就不能欺负你?
老实人当惯了,刘破奴比谁都更想试一试抢钱这种行为到底有多快乐,为什么会有人乐不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