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戈和章艺谋都是昨天到燕京的,不同的是陈凯戈是从陕西西安回来的,章艺谋是从山西晋中回来的。
有人上赶着给他们送钱他们当然高兴,现在这个时候拍电影,就没有不缺钱的。
83年,两人在一起拍《黄土地》的时候,有一天章艺谋突然大喊了一声,气恼的坐在地上给自己耳光。
陈凯戈上前查看完,脑子也懵了,原来是这几天拍摄的胶片没有保管好,全曝光了。
他们拍一部电影,经费本来就少,胶片更是精贵。
有时候为了节省胶片,甚至不惜让演员花时间提前排练几遍,确保万无一失了才开拍。
一下子损失了几天的胶片量,再加上补拍所需的支出,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好在那个时候吴天明出面给他们解决了麻烦。
合拍片别的好处没有,经费肯定要比给制片厂拍电影宽裕不少,因而陈凯戈和章艺谋都很高兴。
他们俩在林朝阳家待了一天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陶玉书跟他们聊想法,一直到傍晚,林朝阳又招待了他们一顿晚饭。
正吃饭的时候,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
“大冯?你怎么来了?”林朝阳见到冯济才很是惊喜。
“有部给《十月》的稿子要改改,想找个改稿的地方,我就想到了你们家。你那西院最近有人没?”
冯济才说明了来意,林朝阳说道:“没人。摇人儿呗,燕京的闲人有的是。”
冯济才来林朝阳这不是为了躲清闲,反而是为了见见同道中人,找找灵感。
两人闲话了几句,林朝阳又拉着冯济才吃饭,顺便把陈凯戈和章艺谋介绍给他。
等吃完了饭,陶玉书对章艺谋说:“明天我就联系谟言,请他到燕京来谈改编事宜,你这段时间就留在燕京吧。有没有住的地方?”
章艺谋刚想说话,陈凯戈突然碰了他一下,然后抢先说道:“没呢。”
“没地方,那就住我们家西院吧,那边正好空着。”
章艺谋点头应了下来。
陈凯戈接着又谎称章艺谋的行李放在他们家,先回去取行李再让章艺谋回来,然后就带着他出了门。
等出了门,章艺谋问:“凯戈,燕影厂招待所那不是都安排好宿舍了嘛。”
“燕影厂那什么条件,林叔儿家这什么条件?能一样嘛,你得谢谢我,知道吗?
再说了,你没看冯济才来了吗?我告诉你,这阵子他们家西院肯定能热闹起来。
多认识几个作家,攀攀关系,以后你拍电影,还怕没剧本吗?”
现在的陈凯戈在跟章艺谋的相处中很有优越感,有种把章艺谋当成了小弟的感觉,章艺谋要转行当导演,他不介意带着点俯视去伸出援手。
听着陈凯戈的话,章艺谋轻点头,“有道理。谢谢你了,凯戈。”
陈凯戈得意的一笑,“客气什么,都是同学。”
两人回到燕影厂,去了招待所取了行李,章艺谋独自离开。
他返回小六部口胡同时已经快晚上八点了,林朝阳把他安排在了西院西厢房的单独一间房里。
等林朝阳走后章艺谋在屋里扫视了一圈,条件确实比燕影厂招待所好多了。
他见隔壁厢房的灯亮着,知道那是冯济才住的,想到两人这些天里要当邻居,他决定过去聊聊天。
正巧冯济才刚闭了他屋里的灯出来,两人打了个招呼,冯济才说:“我要看会儿电视,走,一起啊!”
“好。”
冯济才轻车熟路的领着他走进正房,章艺谋本以为他要去东院呢,没想到西院这里正房就有电视,还是台16吋的彩电。
“唉!平时在家里忙来忙去,连点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冯济才坐到沙发上,感慨了一句。
章艺谋人到中年,对冯济才的话深有同感。
两人边看电视边聊天,一晃电视荧幕已经变成了雪花,谈性却不减。
冯济才跑去外面鼓捣了一会儿,回来竟然端了点酒菜,章艺谋问:“你这从哪儿弄的?”
“厨房就有。朝阳这院子隔三差五的就有聚会,谁想来住都行,尤其是外地作家进京,可是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
一开始有人觉得免费住人家房子不太好意思,就留了点东西下来,后来就形成传统了。
凡是入住西院的,离开时多少得留点东西。米面粮油、烟酒糖茶,都快成小卖部了。
你瞧这咸鸭蛋……这肯定是汪曾琪拿过来的,他老家高邮的,就爱腌这玩意儿。”
章艺谋盯着冯济才手中的咸鸭蛋,脑海中不知为何浮现出一群文人墨客推杯换盏、吟诗作对的画面,不禁心驰神往。
“来来,喝点儿!”冯济才招呼着。
章艺谋欣然坐了下来,一边聊天,一边喝酒,不知不觉间便有了几分醉意。
等章艺谋再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九点多了,他赶忙起床,才想起来他已经不是在剧组了。
出房门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住的好像不是昨天的那间房。
“艺谋,起来啦!”
冯济才正在院里活动,见章艺谋起来跟他打了个招呼,又说:“厨房有饭,你热热吃吧。”
“好。”
等章艺谋吃完了饭,冯济才已经回屋去写作了,他闲来无事,也不知道干什么,打算去买本《人民文学》,好好研读研读《红高粱》。
《红高粱》是发表在今年第3期《人民文学》上的,书店早没这期杂志了,他在西单转了一上午,也没买到杂志,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回到小六部口胡同,刚走到西院门口,就见一个小不点正在院门门槛前张望,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好奇。
章艺谋昨天在东院见过这孩子,知道是林朝阳的儿子,他往胡同里扫了一眼,看见了林朝阳正悠哉的站在那里。
“朝阳老师!”
两人互相打了个招呼,林朝阳问:“出门去了?”
“本来想去买本《人民文学》,没买着。”
林朝阳笑道:“不用买,家里就有。”
他说着领章艺谋进了西院,顺便把在门口玩耍的小冬冬抄起抱在了怀里。
“下来,我要下来!”
进了内院,林朝阳才把他放下来,并警告道:“就在院里玩,不许乱跑,听见没有?”
“听见了!”
小冬冬噔噔噔的跑到院里的梧桐树下去捡叶子,林朝阳不再理他,领着章艺谋穿过游廊和耳房,进到后院的后罩房。
入眼是几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少说也有四五千本。
章艺谋不由得咋舌,除了在图书馆,他还是第一次在个人的家里看到这么多藏书。
“报刊在左手第一排,你找找吧,今年的《人民文学》应该都在那里了。”
章艺谋按照林朝阳的话在书架上找了没一会儿,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第3期《人民文学》。
“找着了。”
找完了杂志,章艺谋退出了屋子,林朝阳又告诉他想看书了就到这边来找。
两人回到内院,就见小冬冬正扒着法国梧桐的树干往上爬,已经爬上去有一米多高了。
“下来!”
林朝阳喊了一嗓子,小冬冬扭头看了一眼老父亲,嘿嘿嘿的得意笑了起来,却丝毫没有下树的打算。
林朝阳也不着急,接着说道:“我给你告诉你妈!”
此话一出,小冬冬立刻从树上出溜下来,跑过来抱住了林朝阳的大腿,撒娇卖萌。
章艺谋看着父子俩的相处,不禁感觉可乐。
林朝阳跟章艺谋聊了几句,就听见院外有人在喊他,便拎着小冬冬走了出去。
原来是有从日本寄来的国际挂号信。
林朝阳打开一看,还是北村美裕寄来的,形式跟上回的差不多。
先是跟林朝阳汇报了一下《闯关东》这几个月的销量,又翻译了不少专业评论家和热心读者的评价。
不过这次不同的地方是,北村美裕在信中提到了版税结算的事。
《闯关东》是今年1月在日本上架的,上架首月便卖出了9000册,之后口碑不断发酵,销量一路稳中有升。
到上个月,也就是6月份,单月销量已经来到了145万册,半年来的累计销量也已经达到了718万册。
《闯关东》在日本国内的定价为3600日圆,按照林朝阳与河出书房签订的版税合同,他这次的版税超过了2060万日圆。
自从去年广场协议签订以来,日圆疯狂升值,如今美日货币汇率已经从去年的1:210左右狂升至1:170。
国际大事跟林朝阳关系不大,不过日圆升值确实给他带来了点好处。
原本这些版税也就10万美元左右,现在直接变成了12万多,版税相当于无形之中涨了一大截。
也许是因为《闯关东》初入日本图书市场,销量表现不错,在信的末尾北村美裕提到他们河出书房希望能够跟林朝阳加强合作,继续引进出版林朝阳的作品。
林朝阳看完了信后给北村美裕回了封信,原则上同意了河出书房的想法,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闯关东》出版时不讲条件是因为作品首次在日本出版,现在既然上架后表现不错,自然要提高点待遇。
又过了几天,谟言提着行李从山东老家回到了燕京,按照陶玉书给他的地址找到了小六部口胡同。
两天前,他在山东老家接到了陶玉书辗转从燕京打来的电话,说想把他的《红高粱》改编成电影,让他有时间尽快回燕京一趟。
得到这个消息,尽管有些不敢相信,但谟言还是告别了家人,急忙踏上回京的火车。
之所以说是“回京”,是因为他在半个月之前刚刚从燕京离开。
自从那年被陶玉书从众多业余创作者中拣拔出来之后,谟言的创作生涯便展开了新的天地。
陆续在《莲池》《花山》《月报》《人民文学》等诸多杂志上发表了多部。
1984年,他得知了军艺刚刚组建了文学系,正在招生,几经周折顺利的成为了军艺中文系的学生。
如今已经在军艺学习了两年时间,7月份学校放暑假,他才回了山东老家。
见到陶玉书后,谟言感觉分外亲切,跟她讲起了这几年的境遇。
“当时我去军艺时间晚了,报名已经截止。
多亏了徐老师看到我的名字有点印象,问我是不是写《民间音乐》的那个谟言。
我说是,他说之前看过朝阳老师点评《民间音乐》的那篇札记,对我有点印象,这才破格准许我报名。”
说到军艺的入学经历时,谟言满脸感激之色,陶玉书没想到林朝阳当年小小的举动竟然会影响谟言的人生,但还是说道:
“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红高粱》发表之后反响这么好,充分说明了你这几年一直在进步。”
两人叙了叙旧之后,陶玉书带着谟言来到了西院,想让他见见章艺谋。
冯济才来了燕京之后,沉寂了有几天的西院重新热闹了起来,今天院里来了好几位客人。
陶玉书给谟言和章艺谋互相引荐了一下,又给谟言介绍了一下电影的情况,最后提到了稿费单问题。
“艺谋是《红高粱》的导演,导演报酬是5000块钱。
谟言你的版权使用费是2000块钱,另外剧本改编的稿费是4000块钱,你能写剧本吗?”
章艺谋和谟言听着陶玉书的话都很惊喜,两人之前都没跟陶玉书谈过报酬的问题,没有想到她竟然如此大方。
章艺谋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是领工资的,外出拍戏每天会有补助,一个月也就100多块钱。
谟言能比章艺谋好点,他现在是带薪上学,部队给他开工资,他自己每年还能赚几百块钱的稿费。
谟言很想把剧本改编稿费也揣进自己兜里,但他压根没有写剧本的经验,这钱拿的十分没有底气。
“陶老师,写剧本我恐怕不行。”谟言迟疑着说。
“你是原著作者,是这部的创造者,要对自己有信心。”陶玉书劝道。
两人正说着话,另一边的郑万龙笑着问道:“玉书,怎么不让你们家朝阳写?”
“朝阳正在写新。”陶玉书解释了一句。
“那简单!”李拓将身旁的陈剑雨推了出来,“剑雨剧本写的不错,让他跟谟言配合,肯定错不了。”
谟言有想法,有文笔,缺少的就是写剧本的经验,陈剑雨恰好能弥补他这个缺点,陶玉书觉得这倒是个办法。
她又征询了一下谟言和陈剑雨的意见,两人也挺高兴,有陈剑雨的帮助,谟言有了信心。
而陈剑雨呢,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赚点外快。
4000块钱平分就是每人2000块钱,比他一年的工资还高。
两人高高兴兴的接下了差事,听说他们要写剧本,李拓一帮人也给出谋划策,聊的热火朝天。
陶玉书看着这样的场面,欣慰的退出了西院。
过了几天,陈凯戈带着《孩子王》的剧本来到了林朝阳家。
《孩子王》的剧本是他找了中戏的老师陈迈平一起写的,两人联合署名,陈凯戈对剧本信心满满。
等林朝阳看完了剧本,却对他说:“凯戈啊,当导演嘛,跟编剧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的,但亲自上手写剧本就没必要了。在这一点上,你得跟艺谋学习。”
陈凯戈初听没理解林朝阳的话,旋即明白过来。
林叔儿这是嫌弃他剧本写的差。
“不是,林叔儿,你听我说,我这剧本……你看这场戏,我是打算这么拍的……这个镜头的意象……这句台词它有三层含义……”
陈凯戈意图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林朝阳,可惜他碰上的深知他劣根性的林朝阳。
他说了半天,林朝阳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你拍电影,最终是要给观众看的。哪怕是作者电影,也需要观众。”
意识到自己是在白费心机之后,陈凯戈心中不忿起来。
刚才林叔儿拿他跟章艺谋比,这有可比性吗?
你以为他章艺谋不想写剧本吗?他是没这个才华。
“想什么呢?”林朝阳问。
回过神来,陈凯戈说道:“没什么。”
林朝阳指点道:“阿诚的原著故事性不错,既然你看上了这部作品,这一点应该保留。剧本的节奏要加快一点,无意义的台词和空镜少一点……
剧本不是,但更不是散文,你把剧本写的这么散,拍出来是打算孤芳自赏吗?”
陈凯戈心里很憋屈,很想反驳林朝阳几句,可林朝阳说的句句在理。
最关键的是他手里握着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陈凯戈每每想反驳两句,却始终感觉心里没有底气。
林叔儿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都拿了,在戏剧创作的造诣上肯定比自己高了不知道多少,有不理解的地方一定是自己的道行还不够。
“那我再拿回去改改。”
挨了林朝阳一顿批评,陈凯戈瓮声瓮气的说道。
“嗯,尽快改出来。”林朝阳说了一声,又觉得打完了巴掌应该给个甜枣。
“争取电影九十月份能开机,早点完成后期,可以赶上明年的西柏林电影节。”
听到这话,本来还心情低落,郁郁寡欢的陈凯戈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林叔,我的电影能去戛纳电影节?”
“能不能去还要看你拍出来的质量怎么样。”
陈凯戈之所以会这么激动是在于,当初拍《黄土地》时他就有心想冲击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就是戛纳、西柏林和威尼斯。
可惜时运差了一些,只是在欧洲一些影响力比较小的电影节上走了一圈。
新电影如果有林叔儿的领路,质量又有保证的话,入围肯定不是难事,到时候再得个奖……
陈凯戈有点不敢想了,怕自己忍不住乐出声来。
高兴激动之余,他改剧本的动力也来了。
“我明白,我明白。回去我一定抓紧时间改剧本,争取早日开拍。”
“好,去吧。”
陈凯戈带着剧本兴高采烈的走出东院,路过西院时他听到了里面的喧闹之声,知道里面肯定又有作家聚会。
像这样的场合平时他是很愿意参与的,可现在他一想到自己的电影能够参加西柏林电影节,心里就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什么聚会不聚会的,都不重要,先把剧本搞出来。
心中这样想着,他迈着大步潇洒离开。
时间一晃已经是八月中旬,陶玉书前几天回了香江,主要目的是为了《楚门的世界》的分红结算。
戛纳电影节结束后,电影的海外版权就陆续在出售,截止到八月上旬共售出了包括欧、美、日、韩在内的29个国家的海外版权,累计版权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145万美元。
另外还有中国内地,象征性的2万美元的版权买断费用。
仅海外版权收益这一项,折合成港元为9176万港元。
除了海外版权交易之外,这两个多月里《楚门的世界》也已经陆续在香江、湾岛以及东南亚各国上映。
香江是5月24日上映、湾岛是5月29日、泰国是6月4日、马来西亚是6月5日……各地区和国家的放映时间从25天到35天不等。
到七月中旬基本都结束了放映,其中在香江取得了3346万港元票房,湾岛取得了4273万台币票房、马来西亚取得了629万令吉票房……
总得算下来,《楚门的世界》在香江、湾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放映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后的总票房折合港元达到了7155万港元。
归属嘉禾、许氏、林氏、新昆仑等制片方的的票房收益为2895万港元。
总的算下来,《楚门的世界》的税后总收益达到了惊人的1亿港元。
《楚门的世界》有四家制片方,但嘉禾独占了大部分的收益,因为他们不仅是制片方,同时还包揽了电影的发行。
林朝阳当初以剧本为投资获得了10的收益,最后林氏影业的税后收入堪堪破1000万港元。
这个数字对比嘉禾的收益显得并不多,但电影是门生意,不可能你拿个好剧本就可以把好处占尽。
不管是《楚门的世界》还是《英雄本色》,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林氏影业能够在香江影坛站稳脚跟。
现在看,仅是一部《楚门的世界》就超额完成了任务。
陶玉书回到香江后,嘉禾极其痛快的结算了林氏影业的收益,邹文怀还顺便和陶玉书聊起了接下来的合作。
实际上不仅是嘉禾,连许观文、李翰祥也在期盼着跟林氏影业的二度合作,不过前提肯定是剧本由林朝阳亲自来操刀,但显然目前这个条件是无法被满足的。
陶玉书倒没有直接拒绝嘉禾,毕竟人家现在是香江电影市场的一方霸主,制片、发行一手抓,既然有了好的合作开端,肯定要尽量把关系维持下去。
她只是说林朝阳暂时再写新作品,无暇顾及电影。
等嘉禾的收益到账后,陶玉书看着公司账户上的八位数流动资金,满心欢喜。
有了这笔不菲的资金,林氏影业总算可以大大方方的招兵买马了。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陶玉书给陶玉墨打了个电话,不出意外,她此时正在尖沙咀新世界公寓。
尖沙咀的新世界公寓,是如今香江这个时候不少女明星的聚集地,张曼玉赚了钱已经就在这里买了一套公寓。
面积不大,五百多呎,还不到六十平方米,很适合单身贵族。
自从他们夫妻俩离开香江后,陶玉墨每天除了在公司和剧组晃荡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跟张曼玉凑在一起。
可以用“火车跑在铁轨上”来形容俩人的在一起时的状态——逛吃逛吃。
“你是不是又胖了?”
一见了面,陶玉书就问陶玉墨。
“没胖。”陶玉墨眼神坚定的说了一句。
陶玉书又看向张曼玉,她立刻想一只凑了上来,“玉书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前两天刚回来。”
陶玉书的眼神又打量了两眼公寓内的环境,单身女明星和单身汉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单身狗,屋里的环境实在难以称整洁。
张曼玉被她看的很不好意思,心虚的说道:“最近拍戏太忙了。”
陶玉书并未纠结这些事,说道:“走吧,晚上一起吃个饭。”
三人来到楼下咖啡室,这里除了卖咖啡,还有云吞面之类的餐品,很有香江特色。
吃饭的时候张曼玉和陶玉墨偷偷对视了一眼,不知道陶玉书今天为什么会跑到公寓这边来,让两人有种小学生上课一起说话溜号被老师逮住的做贼心虚。
“麦琪啊,你以前在翡翠台,有没有认识的不错的编剧、导演或者监制?”
张曼玉不知道陶玉书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她想了想说道:“我认识的不多啊,招振强和王晶最熟悉。玉书姐,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们开电影公司嘛,要招点人手啊!”
“需要我帮你问问他们吗?”
“那你帮我问问他们吧,如果有意跳槽的话,就约见面谈谈。”
张曼玉冲陶玉书比了个ok的手势,陶玉书笑容温婉,“谢谢你,麦琪!”
看到陶玉书的笑容,张曼玉不知道为什么眼神有些羞涩,声音越说越低。
“没事的,玉书姐,很高兴能帮上你的忙。”
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