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彦跪在崇祯面前:「启奏皇上,据城外的可靠消息,两日前流贼的大军已经离开京师,开赴山海关。」
「哦?」崇祯一愣,「王爱卿详细奏来。」
由于现在皇城和宫城还处在流贼的重兵围困之中,外城和内城全都是李自成的人马。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军情有一定延迟是必然的,崇祯也没有怪他们。
「领兵带队的是李自成和刘宗敏,浩浩荡荡,据说有二三十万人马的样子,前锋部队已经到了宣府,现在留守京城的是李岩率领的10万流贼。」
崇祯听了点了点头,掐指一算,现在已经是阴历4月中旬了,离他穿越过来快一个月了。
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山海关大战马上就要爆发了,也是为了朕的两个便宜儿子朱慈炤和朱慈炯,朕必须得到山海关走一趟!
崇祯打定主以后,立即召集文武议事。
大明皇宫乾清宫。
文武百官很快到齐,崇祯坐在龙椅上。
崇祯当众宣布自即日起,16岁的太子朱慈烺开始监国,时间暂定一个月。
这一个月之内崇祯对外宣称他要闭关修炼,任何人不得打扰,朝中之事,全部委托给太子,希望文武百官全力辅佐太子。
崇祯说完,看了看兵部尚书王家彦,到兵部侍郎金铉,再到那些投降过来的旧臣称范文景,倪元璐,李邦华等等。
没有一个说话的,也可能事出有些突然,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说是议事,其实崇祯就是个人拍板决断。
这在大明史上,自明太祖、成祖以来还是比较罕见的。
因为这就相当于直接把那内阁给否了。
意思是朕是皇上,朕一个人说了算。
因为有了前面的陈寅和光时亨分不清形势,多了两句嘴,混丢了脑袋,因此崇祯说完,能有十几个吐息,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提出异议的。
少倾,
「臣等遵旨,臣等一定尽力报效朝廷,倾力辅佐太子,请陛下放心。」
在场的文武官员没有一个差音,简直就是异口同声,一起跪倒一起说话,比演练几遍的还整齐。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个国家的一把手,朝堂上要决策某一件事,那就是一锤定音,绝对不允许有杂音。
这才是皇帝应该有的威严。
可不像那个朱由检,没有钱粮给兵马发饷,跟内阁商议,皇上自己带头掏腰包捐款,轮到文武百官募捐的时候,全都耍起了肉头阵。
有的是哭穷,有的是表演家里穷,故意把发霉的粮食蔬菜拿来吃。
把皇上当猴耍,文官在朝堂上耍,边疆的武将在疆场上耍,好端端的大明被耍的江山殆尽。
迁都之事,还有谈判之事,皇上说了都不算,朝堂争斗熙熙攘攘,文官武将,东林大佬和太监厂公,纷纷扰扰,好像菜市场买菜一样讨价还价,争论不休。
成何体统?!
今天这阵势,连太监王承恩觉得都舒服,皇上好久没有这样的天威了!
君臣之道,三纲五常。
这些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皇权须独断,皇命不可违,龙鳞不可逆,这才是真正的朝堂,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心中只念叨。
「父皇,儿臣有本上奏……」
东宫太子朱慈烺说着,在殿前跪下来。
「皇儿有何本章,平身奏来。」
「谢父皇。」朱慈烺磕了个头,从地上站起来,「父皇只管闭关修炼,朝堂之事,皇儿觉得由王公公奏请父皇裁决为
上,儿臣年幼,不谙世事,监国乃千斤重担,儿臣有些力不从心,儿臣斗胆请父皇收回成命。」
朱慈烺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崇祯突然要让他监国。
「皇儿是东宫太子,一国的储君,16岁也该历练一番了,散朝之后,朕教你一些治国安邦的本事,不必多言。」
「多谢父皇,儿臣遵旨。」朱慈烺再不敢多言半句。
「退殿。」
崇祯直接宣布散会了。
文武百官走后,崇祯特意留下了几位。
除了东宫太子朱慈郎之外,大内总管王承恩,锦衣卫的两位千户杨万里和韩印,老驸马巩永固。
崇祯道:「朕打算亲临山海关,这是朝中机密,泄密者当诛。」
「臣等遵旨。」
朱慈烺、王承恩等人才明白个中缘由,好端端的能让太子监国吗?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留下心腹太监王升、老驸马巩永固辅佐太子监国。
王升是王承恩的侄子,他跟中间东宫侍卫周镜,一同负责伺候太子。
说是监国其实就监一个皇宫和皇城,临时处置宫中之事和皇城之事,五千兵马能守住这两座城就行。
除了王承恩之外,崇祯只带上大内锦卫高手杨万里和韩印,乔装改扮,君臣四人,人不知鬼不觉,当晚三更天就离开了皇宫。
大明武帝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