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张三的寨子,陆离一行人继续向江陵城进发,陆离,若薇,赵夫人坐在马车里面,而赵知行则带着两位随从在外面骑马前行,陆离和若薇也是非常的无趣,两个人刚开始还你说我笑,嘻嘻哈哈,但是,遥远的路途,不停的颠簸,弄的两人没有了打闹的兴趣,就这么在马车里面晃了晃去。
看着倚头握卷正在读书的赵夫人,陆离突然问道“师母,咱们赵先生这次去荆襄书院不是要去担任山长,山长是什么职位呀?”陆离叫赵知行先生,所以叫赵夫人师母也是很正常的。
赵夫人回答道“山长,就是书院讲学者兼领院务,你也可以理解为书院院长。”
若薇说道“爹爹以前只是在宜宾城当一个穷教书先生,现在怎么有人请他担任楚国第一学府——荆襄书院的副山长呀?”
陆离插话道“我知道,因为赵先生以前在郢都当过大官,而且学识渊博,当一个书院副山长绰绰有余。”
“你这都是听谁说的,知行在京城里面当过大官。”赵夫人笑问道。
“那个卖豆腐的王婶说的。”陆离说道。
“这个王丽秋呀,哪都好,就是嘴巴太碎。”赵夫人笑道。
“娘,爹以前真的在京城当过大官呀,我怎么从来不知道,你快给我说说。”若薇央求道。
赵夫人掀起车帘,看见赵先生走的离马车有一段距离,然后回头对陆离和若薇说道“告诉你们也无妨,但是若是知行知道了,可不准说是我告诉你们的。”
“知道了,娘,您快说吧,我们保证不出卖您。”若薇承诺道。
“其实呀,知行刚开始就是个穷小子,连书都读不起,是陆离爷爷看见他天资聪颖,拉着他去学堂读的书,我想陆离应该是知道这件事情的。知行刚开始崭露锋芒,是在天启二年的时候,他在宜宾县的乡试,江陵郡试,以及殿试都获得头名,连中三元,在楚国开科举至今,只有两人获此殊荣,一个是当今右相王白圭,一个便是知行。”
“哇塞,赵先生这么厉害呀。”陆离感叹道。
“可不是,他在郡试的策论,写了一篇《过汉论》,提出‘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被考官用朱红圈出,评为佳句,最后这篇文章上达天听,为陛下阅览,当时的天启帝,也就是现在皇帝陛下的父亲,看了之后就说了一个字,然后钦点知行为郡试头名。”赵夫人骄傲的说道。
“说的是哪个字呀?”若薇追问道。
“善!就这一个善字,就可以看出,陛下对于这篇文章推崇至极。”赵夫人感叹道。
“就是这篇《过汉论》,这种民本思想,影响了朝廷的决策,陛下以此为契机,提出重农商,轻赋税,收私田,开阡陌,数年之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知行进入了陛下的视线。”赵夫人娓娓说道。
“两月之后,举行了殿试,其实殿试不仅仅是看才学,更是看形体容貌,是否适合入朝为官,毕竟,作为朝廷官吏,不仅代表其个人,更是代表的也是朝廷的脸面,有不少学子,才学极佳,但其貌不扬,而被淘汰,而知行身长八尺有余,形貌昳丽,在众多学子之中有如鹤立鸡群,自然能够脱颖而出。”赵夫人继续说道。
“那爹爹就这样靠容貌成为了殿试第一?”若薇有点惊讶的问道。
“当然不是,你这个傻孩子,当时的殿试采取糊名制,陛下只知编号,不知姓名,这是吏部为了让陛下更加客观的评选人才,同时对学子们也更加公平,所以,陛下并不知道谁是知行,最后陛下提出了一个问题,才决定了谁是头名。”
“什么问题?”陆离问道。
“陛下提问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人之过也?’”赵夫人说道。
“是典守者之过也!”陆离脱口而出。
“没错,知行也是这么说的,我猜的不错的话,这是你爷爷告诉你的吧?”赵夫人问道。
“是的,师母,这句话就是爷爷告诉我的,出自《论语.季氏》”陆离得意的说道。
“为什么那些大殿的学子都不知道呢?他们可是楚国最博学的青年才俊呀?”陆离有些不解道。
“因为论语属于四书五经,汉代科举才会考察这些内容,现在各国的考试都是策论和诗赋,所以,现在鲜有人去钻研四书五经。”赵夫人解释道。
“那父亲中了三元之后呢?”若薇问道
“他连中三元之后,陛下也知道了眼前的这位青年才俊就是他朝思暮想的赵知行,于是他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直接封他为文渊阁学士,加太子太傅。”赵夫人说道。
“文渊阁,那个帮助陛下处理政务的地方?太子太傅,当今陛下的老师?”陆离惊叹道。“我滴个老天爷呀!”
赵夫人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陆离刚刚的问题。
“成为状元之后,知行也是一步登天,在金殿封官,骏马得骑,游历郢都城一圈,后面更是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不少豪门富商的千金都前去观摩,看看这位新科状元,知行身材伟岸,又英俊潇洒,自然是迷倒了不少女子,成为了当时郢都妙龄女子心中的佳人。”赵夫人略带醋意的说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赵先生当年可真是意气风发呀!”陆离感叹道。
“娘,那爹那个时候那么招人喜欢,是怎么看上你的?”若薇问道。
“你这个臭丫头,你的意思是我配不上你爹咯,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赵夫人假怒道。
看见触了母亲的霉头,若薇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陆离打断道,“那赵先生这么得志,为什么又会辞官回乡呢?”
“这个呀,还得从那场变法说起……”赵夫人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