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金色菊花 > 3 、张家桥镇

3 、张家桥镇(1 / 1)

乐平县城北约十里地处有一大镇——张家桥镇。镇上有三千余户人家。叫张家桥,并不是镇上人家全姓张。镇上有上万人口,姓张的可能有四分之一。

早年,张家桥只有十几户人家全姓张,所以称张家。那么怎么又加上一桥字呢?原来是村子的位置特殊。张家离城约十里,再北就是山里,山里人烟稀少。村子处于山与县城之间。从县城到山里必经张家村。从北边山区进城的,也必须经过张家村。清朝光绪年间,张家村出了位秀才,叫张真清。可秀才上京赶考,在报名时就受阻,原来山里人不知名字犯了禁忌,“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不管你是真清假清,就被清回家了。张真清功名无望,只有回家坐堂教学。也改了名,叫张真明。清字不可,明字总行吧。谁知明也是不行的。犯了“反清复明”的禁令。幸好山高皇帝远,没有人管及他,他才安心办学。

那时学堂大部分是私塾。他的本意是为村子里的小孩读书方便(他可是在外地读的书)。没想到学堂越办越红火。北方山里的,稍有条件读书的人家,都把小孩往张家村送。偶尔也有几位慕名而来的城里学生。时代不断前进,人口不断增加,张家村的人员复杂了。叫树大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张家村已经不光是姓张的了。张真明成了村老板,不光是教书育人,也鼓励村民发展林、牧、付业。张家村发达了,张家村扩大了,张家村变成了联系山区与县城的桥梁。

于是在张真明的建议下,把张家村改名为张家桥。

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一九六0年七月,张家桥真的建了一座桥。

在距离县城40公里外,有一片山,这里水源充足,其中可以利用山的形状,建一座大型水库,经过有关部门核定,调动全县的力量——人多力量大,很快地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利用水库的水可以灌溉下乐平广阔水田,主要水渠很宽,要过水渠必须得建桥,桥在张家村东,水从北流经张家村再向南流入下乐平。桥因张家村名而命名:张家桥,这是新的说法。

张家桥发展为镇,是经历了几代人的事。

张平安家就在张家桥镇,是张真明的七代子孙。祖上除了出了个秀才外,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名人。不过人口是发展了不少的,单就张真明之所传的子孙是有几百号人的。人多有什么用,吃的人多只会穷,若要有出息,才能富;嗯,相反,人越多就越穷。

张平安家算是比较好的。父亲张一富是位桶匠——木匠中的一个分支,专攻做桶。例水桶,尿桶,脚盆,饭桶(大的蒸饭樽)吊桶(吊酒用的大樽)等均出自桶匠之手。张一富的手艺精湛,远近闻名,算是有出息的工匠。所生两女一子。老大老二为闺女。小三即张平安。是祖上积德生了两个闺女后朌来的儿子。女儿是赔钱货,本没有资格读书的,除非你家中有钱。张一富还算开明的。老大老二都让她们读了几年书。大的小学毕业,老二初中毕业,进了中专后,先后都出来了。把资金全都用在小三身上。一九六三年七月张平安高中毕业,考取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不简单呀,不亚于祖上张真明,张家又出了个秀才。

张平安要去上海了,家里是给他投了大资的,他得表示一下吧!做点好事再走。他主动给家里去买煤,趁天气好,做好藕煤,屯积存家供母亲使用,免得父亲忙。父亲一天到晚做工是较辛苦的。

北边山里有一煤矿,离张家桥镇有二十余里。镇上是有煤店的,可价贵,还要煤票。不如矿上煤便宜,且不要煤票。张平安想,反正去矿上看看大姐与外甥。一大早就匆匆地上路了。走了一两个小时才走赶到矿山。到达姐姐家,铁将军把门——没人!张平安估计,姐夫下矿井去了,姐姐去上班了(矿山服务队的),外甥上幼儿园去了。没见到人算了,反正不是来走亲威的。他就到煤店去买了一千多斤散煤(免票供应,质量要差点的,反正和煤时,泥巴是不能放多的,多了黄泥煤就烧不着的,张平安家买过)。带的十五块钱全用了。不是正好,而是煤店不找零钱,用煤作价找钱,交多少钱给多少煤。平时身上总有零钱的,可那天去买煤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一般买煤应换劳动服去,张平安不是要到姐姐家去看看吗?因此换了衣服,衣服是换了,可口袋没装钱。口袋没钱那能摸出钱来,于是只好说“下次给”了。

煤是买回来了,可心里还想着小姑娘的话:“大哥,你走吧,不要紧的。”虽然两杯茶不算什么,可一想到自己的鲁莽,实在是有点霸道!人家还叫他大哥呢!难道大哥就这样欺负小妹妹的吗?张平安平时可不是这样的人。

最新小说: 人在监狱:为了出狱研发机甲 吞噬星空之罗致远 深情独霸:许你一世晴天 我的女装大佬身份被妹妹曝光了 商女暖春 非妻不娶 种田妻主有点钱 青山阿 多伦多家庭旅馆 重生山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