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坐下吧。”刘襄摆了摆手,没好气的说道:“今天召你们来,折腾了半天,正事还没说呢。”
可他刚坐下,还没说两湖平原的事呢,刘表就开口了:“陛下,下午还要去西郊神明台祭祀太一,眼见着时辰就要到了,要不,容后再议?”
其实,帝都选在长安,祭祀太一的地方,要么是长安西南五十多里的太乙宫,要么是长安城北三百里的甘泉宫,两边都有太一祠。
只是这两座宫殿年久失修,刘襄又不愿意浪费钱财,所以只能选择西郊建章宫里的神明台了。
“那朕简略的说一下,你们好好想想,回头再仔细商议。
朕得神人托梦,言交州日南郡故土,现被占族人所据,名林邑国的地方,其首都占城附近,有一年三熟之稻谷。”
话刚说到这里,众臣面色大变,范贤没忍住,惊诧的问道:“陛下,世间果真有一年三熟的庄稼?”
不怪他忍不住,汉朝南方还没推广一年两熟的种植方法,农业技术还处于轮耕和轮作交替的时期。
轮耕就是种一年歇一年,让田地恢复肥力。轮作就是今年种麦子,明年种豆子,不连续在同一片田地种植同样的作物,让庄稼保持产量。
在范贤的努力下,大汉北方基本普及了轮作技术,用河里的淤泥还有沤制的农家肥提高地力,保证产量。所以,听到天下还有一年三熟的稻谷,根本就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他倒是没怀疑刘襄说的神人托梦。
汉朝人极度迷信,特别相信神神鬼鬼的说法,再加上刘襄身上确实出过他们认为的神迹。
什么炼丹遭雷噼,盛夏能成冰,御龙而战,作法御使天雷破城,他们不懂原理,却真实不虚的看到了结果,所以,觉得神人托梦,可信度很高。
再说了,神人托梦又不是没发生过。
上一个神人托梦的皇帝,是汉明帝,派使者不远万里的取经迎和尚,让佛家思想开始在大汉传播。
当今陛下比明帝可神奇多了,不可不信!
“陛下,老臣愿领兵出征,平灭临邑小国,屠尽占族叛逆,迎回神谷!”皇甫嵩已经怒发冲冠了,区区蛮夷,居然敢窃取大汉神谷,当真该死!
一年三熟啊,何等神奇的庄稼,蛮夷怎配拥有?一定要尽快迎回来。
沮授随即附议:“陛下,为了神谷,当发兵剿灭临邑国,其周边南蛮需尽屠之,以免泄露神物消息。可令攻打长沙的关羽所部沿湘水南下,中有交州士家阻路,需要增兵,可令张郃所部南下支援,亦可调动豫章郡的乐进所部助战。”
“对对对,陛下当尽快发兵,迎回神谷。”范贤不关心那些南蛮,他只想尽快看到一年三熟的庄稼长什么样子。
旁边的荀或、刘表几人也颇为意动。
刘襄抬手止住了这些人:“林邑国远在万里,劳师远征靡费太大,朕已经派荀谌南下,说服士燮投降,利用苍梧士家的力量,取回占城稻。
若此法不成,再派水军将士南下,搜山检海也要将稻种取回。”
皇甫嵩觉得皇上欠考虑了,劝谏道:“老臣以为此法不妥,如此行事岂不泄露了神物消息,让那些南蛮人占了便宜?方才沮尚书提出的策略才是正当之法,陛下,林邑国及周边南蛮,当尽屠之!”
这老头的杀性还是那么大,当初剿灭黄巾起义的时候,就杀了好几十万,刘襄摇了摇头:
“义真公,现在国库支撑不起南征交州啊,况且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那占城稻在日南郡那边才能一年三熟,在长江流域或许能一年两熟,在北方州郡大概只能一年一熟,还有可能养不活,这些都需要试种。
至于泄密的问题,朕巴不得交州那边广为种植,大汉几千万百姓,万万亩良田,需要的种粮如山似海,单单自己培育需要多少年才能满足需求?且良种会不会退化?朕并不知晓,所以,交州种的越多,便越是稳妥。
区区交州,任他粮谷满仓又能如何?若日后敢于反叛,发兵屠灭了便是。”
种地的事,皇甫嵩就不是很了解了,沉吟片刻,又看了一眼范贤,得到对方颔首认可,自己也觉得皇上的话挺有道理,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说道:“那便放过那些蛮夷,若事有不谐,老臣愿请令出征!”
“杀鸡焉用牛刀?义真公乃是国之柱石,区区南蛮如何能惊动老将?安心坐镇长安即可。”
皇帝的夸奖让皇甫嵩既欣慰又失落,老了,这辈子怕是没有领兵出征的机会了,忍不住渭然一叹。
刘襄来不及安慰这个老头,刘表在频频的注视沙漏,快到祭祀太一的时辰了,他赶紧说正事:“占城稻迎回之后的种植地域,朕以为当在南方,可新作物试种不能占据已有良田,恐生意外,引起灾荒。”
他拿过舆图,点着云梦泽和彭蠡泽,示意众人观看:“朕有意开发两湖,变泥泽为良田,这两处地域地势平坦,水源丰沛,正适合广为种植占城稻。”
一众大臣看着舆图,各个眉头紧锁,开发两湖,不异于改天换地,难度太大了。
荀或为难的说道:“陛下,云梦大泽和彭蠡泽,沼泽遍地,瘴气弥漫,若派人垦荒,便是送人去死,不可操之过急啊。”
刘襄笑了,知道他们有些误会,怕自己急躁,把开垦荒地变成祸害百姓的暴政,便解释道:“千里大泽开发极难,朕当然知道,自然不会罔顾人命,强行催逼。”
他点了点洞庭湖和鄱阳湖现有的水域,手指又沿着长江和汉水滑动。
“湖边和水道周边早已有人垦植,只是那里人口稀少,不成规模。朕之意,先避开沼泽,在两湖两河周边挖掘引水渠,排出积水,开出良田。
以后再利用排水渠,规划水网,使积水一步一步排出,可开垦的面积便会一点一点扩大。十年也好,百年也好,两湖之地,尽成良田。
朕希望有一天,世人皆知,两湖熟,天下足!
此事关乎万千黎民生计,若能做成,在坐的诸位,必然流芳千古。”
从南疆引种占城稻,开发数千里大泽广为种植,如此规划,难度确实不小,可刘襄不知道小冰河期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它的影响会不会继续加重,开发南方势在必行。
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大多在北岸,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南岸多为丘陵,所以,现在最适合大规模开垦,且上限也高的种植区域,就是两湖平原了。
总比去南方的丘陵地带建梯田要强吧?
荀或几人面色变化不大,可呼吸普遍加重,无论是取回神谷于大汉境内试种,还是开发千里大泽,难度都不小。
可是,“两湖熟,天下足”,这句话,真是让人心神振奋。
流芳百世的机会就在眼前,干还是不干呢?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必须,细细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