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人都知道靖天司的存在,但具体了解靖天司的人,其实不是很多。
甚至于就连大临朝堂中也有一部分官员都不是很懂得靖天司,百姓不了解靖天司,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作为大临的官员,如果不了解国家有关的机构,就代表了他没有办事能力。
但是事情确实如此,因为知道靖天司真正内幕的人,除了大临皇帝之外,就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
甚至于连王公贵族都不知道靖天司到底会看管哪些内容,在他们眼里,这是皇帝用来笼络人心的有力武器,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没有把自己的手伸向那里。
靖天司是大临最为神秘,却也是最为受人广知的存在,它在大临虽然没有止小儿夜啼的本事,但是却也是很让人感觉到威严的存在。
因为在文成皇帝时,是由首辅高泓安负责的,高泓安是大临唯一一位知道靖天司内幕的首辅。当然了不算上那些在背地里就是靖天司司正的人,大临建国三百年以来,只有高泓安这一位首辅做到了这样。
靖天司司正,大临最为神秘的男人之一,在民间百姓的眼里,靖天司司正其实就是大临的丞相,只不过是藏在幕后的那一种。
而且比前朝的丞相的权利还要大,前朝的丞相还会被人弹劾,甚至会因为此事被皇帝免去丞相的职位。而靖天司司正就不会如此,虽然皇帝会隐瞒靖天司司正的消息,但是人们却能够通过靖天司对官员的弹劾,和在他国宣布的大临谍子名单中能够看出,每一任靖天司司正的行事态度就没有一样的。有的非常注重在他国领土的扩张,有的更加注重对王公贵族的限制,有的更加注重对官员的压制。
在这点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司正在这些事上有过重复的选择,就比如大临在卢阳之变时的司正就是历史上对大临官员打压得最为厉害的一位,而在文成帝时有过两位司正,一位是在文成帝继位后出现的司正,是一位异常平和的司正,那几年的靖天司就和真正透明的一模一样。
而在大临人眼中的文成皇帝年间的第二位皇帝则是另一种极端,那是大临在南唐最为疯狂的一年,对其他国家的谍子数量上虽然也有变化,但是远没有南唐的变化大。
五年的时间,被南唐发现的大临谍子数量,是靖天司在那之前五十年总和的近十倍,而且传出文成皇帝和弹劾官员靖天司司正办事不利的官员谈话中可以看出,靖天司派进去谍子的成功率,其实要比之前高上很多。
靖天司司正每隔一位皇帝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官员们也知道了靖天司司正是每位皇帝都会更替的存在,他们其实对那位只在靖天司司正位子上坐了五年的司正无比怀念,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在新帝继位时的新司正更加偏向于对大临内部的处理,但是却是少见地大临对官员和勋贵两方面地处理。
大临已经有近百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了,这样的人只有在靖天司刚刚出现时才有过的轻狂,只不过那时的靖天司是靖天司成立几百年中最为特别的存在时期,那时的靖天司可以说得上是比内阁权利更要大的,那时靖天司对于官员的打压也是情有可原的,当时的靖天司是因为皇帝刚刚废除丞相,皇帝还很猜疑官员和勋贵。
可是在平帝继位时,大临不仅赢得了对胡羯国和草原联盟的胜利,还没有任何的灾害。
但是靖天司司正就是对官员动了手,不仅开始加大对官员的督查,还对勋贵和一些爵位下了功夫,甚至于有的官员怀疑,新的靖天司司正就是高泓安,不然高泓安也不会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向皇帝奏请更进一步地去削弱勋贵们的势力。
但是那只是猜测,在高泓安死的时候,就已经被证实不可能了。
每一位靖天司司正都会对大临绝对忠诚的,高泓安如果是司正,绝对不会刺杀平帝,这是对靖天司尊严的绝对践踏。
而至于靖天司的被废除,他们认为其实就是他们与高泓安走得太过相近,而且平帝与先帝素来关系不好。
文成帝是一个好皇帝,在大临的治理方面非常成功,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非常偏激的存在。而平帝,在所有官员眼中,是所有皇子中最为平庸的那一个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官员都认为平帝将会是大临最为出名的皇帝。
他们不是认为这种平庸的皇帝会给大临指引方向,而是认为这样的皇帝最能符合先朝的无为而治,先朝的皇帝都推崇所谓无为而治。
而大临见过三百年以来,不管皇帝对朝政把握好坏,皇帝是否贤明,但是都没有绝对的平和,而平帝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对那种环境的幻想,平帝或许能够成为大临的首位无为,但是却是最为有名的皇帝。
历史上并不是所有文官都能够称霸时代,但是每一个记录历史的人都是文官,所以其实武官大多数名声不好,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和史书与本就不和武官编写的文官也是有关系的。
但是高泓安在的时候,他们被这位历史上最为专权的首辅管制,而在高泓安死后,靖天司被废除的时候,大多数官员都选择了沉默,因为卢阳王的出现,代表勋贵那一脉的文官与武官开始与他们对峙。
但是大部分人知道,靖天司其实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办法对朝堂上的事实施干预了而已。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靖天司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百足之虫,而是一只巨大的百足巨兽。
这种巨兽如果能在大临死去,那么就代表大临已经毒入骨髓。
只是他们好奇,这样一只巨兽的蛰伏,会给大临带来怎样的波涛。
当然也有人认为它已经死透了,只是给人们营造假象而已。
这是一个关于靖天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