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回到法国后,正准备回黑狱呆些日子,知道他被新总统“冷藏”起来的老梅林突然找上门来。
在美国获得的那枚魂珠已经研究完毕了,确认没有那位伟大巫师的魂魄,于是开启了一项新的调查。
玛雅人,指的是公元前2500年,生活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的古印第安人。
虽说玛雅人生活于新石器时代,但玛雅人在天文、数学等领域却有极高的成就,时至今日,玛雅人身上还带有几分神秘色彩,比如玛雅预言、玛雅金字塔就时常被人提及。
玛雅文明,一直都是考古学家们热衷于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实在是太神秘了,连后世数千年的事情都能够预测得出来,因而在古代的欧洲人看来,玛雅人就如神明般的存在。
可是突然的一天里,玛雅人连同它们的文明消失得无影无踪···
玛雅人还流传下来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
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
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这个传说在美洲流传了上千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是天方夜谈而已,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水晶头骨到底是什么,从传说的内容来看,它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库,也像是一部无所不知的天书,但人们对它一无所知,甚至怀疑它的存在。
1927年,英国姑娘安娜在她生日那天,终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安娜的养父米歇尔.黑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会员的成员,对玛雅文明痴迷而狂热。
1924年,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与他同行的还有他心爱的养女安娜。
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天中美洲的伯利兹荒无人烟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
这是一座被藤蔓和大树淹没了的古城,探险队用了整整一年,才使得这座古城得以展现它昔日的风采。
这座古城废墟让米歇尔惊呆了,城堡的高度远远超过周围的村庄,它高150英尺,占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宫殿、墓冢、城墙和地下室,城堡的每个地方都是用割好的白石头砌成,玛雅人竟然凭着原始的石斧创造出工艺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劳动强度无法估量。
从小受养父的影响,17岁的安娜也对眼前的一切兴奋不已,她小心翼翼爬上了城堡最高点的金字塔顶,一览热带丛林的绚丽风光。
正是因为她当初的好奇心,才使得玛雅人的一个旷世之谜重见天日。
安娜正在饱览风景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她立即告诉了养父,米歇尔带着探险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金字塔顶,把裂缝边松动的石头移开。
经过了几周的努力,终于刨开了可容一个小个子进出的窟窿,安娜只身爬入这个窟窿的底部,她突然发现一个东西照亮了她的脸,仔细一看,是一个犹如人头骨的水晶,她非常兴奋,把它带回到了金字塔顶。
安娜发现的宝物是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米歇尔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
3个月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
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米歇尔-黑吉斯对这块水晶头骨的作用的描述,却与传说的绝然不同。
在他看来,它是邪恶的化身,而不是智慧的化身:“厄运头骨是用纯水晶制造的,科学家们认为制造过程用了150多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制造者花费了一生的所有日子,耐心地用沙琢磨一块巨大的水晶,直到完美的头骨最终出现。”
“它至少有3600岁,根据传说,玛雅人的大祭司在举行秘密仪式时使用它。据说当他借助这个头骨发布死令时,死亡将无可避免地降临。它被形容为所有邪恶的化身。”
安娜的日记里也记载了厄运头骨是她在1927年随养父到中美洲英属洪都拉斯(现在的伯利兹)卢巴安敦(Lubaa
tu
)挖掘玛雅遗址时,在一个金字塔里面发现的。
“我从窟窿里出来以后,日光还很充足。轻轻的掸去宝贝上面的灰尘,惊奇地端详着它。
‘我从来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东西。'这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一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头骨,唯一与真人头骨不同的是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原来是一块真的水晶头骨!一看就知道是从整块的水晶石上镂刻下来的。我把它拿到灯下,经它反射的灯光变得扑朔迷离,异常明亮,只有纯度极高的水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奇怪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它还能完好无损!”
“看着水晶头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阳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几个探测队员顿时像被施了催眠术一般盯着头骨目瞪口呆。父亲从自己手中接过头骨,把它举了起来给众人看,霎时间每个人都狂喜不已。
‘来帮忙的玛雅人看了以后又哭又笑。'那时候每个人都好像着了魔一般,仿佛有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在在场的每个人身上复活了一样。安娜说那是她漫长的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