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元年十二月廿二,在洋州城外的聂封收到了《讨宋文通制》。
“凤翔山南,疆界素定,方镇守土,各有区分,顷因宦人伏诛,不臣妄借讨贼党羽窃国,宋文通乃因虚构罪名,劳动三军,害命百姓,大兴刀兵于山南军民。”
“朕临危受命,欲务安人定国,特此遣使谕宣,委以旄钺。如闻路途塞闭,干戈未息,易放攻杀,肆图兼并。为君之道,礼在胜残,调将发师,除非获已。”
“今令凤翔节度使杨守亮领禁军及道镇士马,与陇右节度使李忠国及四方镇帅倚靠应接配合,再令右神策行营军使高杰领步马五千为左军,左神策京北行营兵马使孙德昭领步马三千为次军,并相继续发,策诸路军马,杨守亮等部应与山南军计定齐进灭贼。”
“朕以凤翔陇右之人,本无过错,乃迫于宋文通淫威,二镇将士,与国各有劳勋,迫於威制,不能自已,各路招讨宣慰一应文武,宜各自分明晓谕,使之悉知朕怀。”
“如宋文通不吝改过,息兵归复岐州,入朝拜朕请罪,当不诛罪,不灭其族。”
“其效顺从事回镇归家,终老田地,一应体恤。如执迷不悟,自取灭亡,唐律不赦,令在必行,兵发在即,可东可西,旦夕为灭城之势,勿谓言之不预。”
“诸文武军士敬守所差,其置顿粮曹钱车料等,委度支使差勾当,不令阙失。”
制书为李晔亲自撰写,措辞丝毫不客气。
也没有历史上那些讨贼制里说的什么:“如某某禀奉朝经,幡然醒悟,愿罢兵归镇,当委待如初,其效顺之诚,高位重赏,一应优抚。”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某某如果归顺朝廷,也是荣华富贵不保,即使撤兵回镇,也只给你自然死亡的下场,不追究你亲戚朋党,如果不然,杀不赦,剿灭必决。
事实上,一般只要诏书中出现这些字眼,藩镇在达到目的后都是愿意息兵的。毕竟仗打这个份上,朝廷也提出不追究死罪罢兵,再打下去,难保中央不会全面开战。
所以看到这几个字眼,一般藩镇都愿意罢休,田承嗣和王廷凑等人都是这样。
但李晔亲自写的这封讨宋文通有了很大变动,即使他宋文通现在罢兵,也必须入朝请罪等候处置,但宋文通可能入朝吗?肯定不会啊。
所以这段话的意思真正是,你什么也别想了,朝廷要跟你打到底,以此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讨灭李茂贞的决心,就像当初宪宗讨伐淮西一样。
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三年不行就四五年,直到灭掉为止。
这道制书发出后,有大臣很担心的对李晔说道:“历朝对叛贼皆言明,如能迷途知返,则权势富贵荣华依旧,此制措辞严厉非常,宋文通见状必顽抗到底,如此不但增加将士伤亡和钱粮靡耗,万一讨贼不效,不得不恢复宋文通名号官职,朝廷威望何存?”
李晔道:“朝廷现在没有威望可言,诸方藩镇之所以不尊朝廷号令,其根源就在于肃代二帝对安史降将姑息纵容,没有除恶务尽,没有斩草除根。”
“科举军功得不到的功名,只要起来造反对抗朝廷就能得到,谁不想去试试,前人造反尝到了甜头,旁人后人就会跟着学,王廷凑造反为的是什么?”
“朝廷对贼帅绥靖纵容并不会让他们感恩,反而是流毒无穷,这样一来,其他方镇守法的意义何在,甲镇被乙镇攻杀,朝廷不但不怪罪乙镇,反而对甲镇封赏以罢站端,朝廷如此处置,谁还敢真心向着朝廷,藩帅为朝廷守土的意义又何在。”
“如今要是让宋文通得逞,国将不国矣。”
“朕这么说,就是要明告天下各镇,让那些企图作反的乱臣贼子都知道,朕从此不会再姑息迁就攻伐邻镇的贼帅,休要心存侥幸,把生米煮成熟饭来强迫朝廷承认。”
“就算朝廷答应宋文通官职富贵照旧,宋文通就会打消吞并山南的主意吗?”
“不会,他只会认为朝廷软弱可欺。”
“一日不杀宋文通,朕一日不罢兵,卿等勿要再谏!”
五位宰相都不在,皇帝决心甚坚,群臣也就不敢再谏,怕惹怒皇帝被撵到地方去司马,崔胤那么厉害,照样被皇帝赶去房州当了观察使?
虽然不知道崔相公和皇帝有甚么不和,但想来总是有错的,不然不会罢相,东都都畿防御使和山南东道观察使虽是封疆大吏高位,但哪有在京城当宰相来的威风。
陛下这么做,恐怕也是掩人耳目。
随驾文武百官体会到了皇帝的决心,但聂封并没有体会到,对于制书也只是一笑了之,还对身边人说道:“朝廷向来只会虚言恫吓,这回征调数镇军马,钱粮靡耗无度,只怕小皇帝过不了多久就得靠典当度日了,说不定还会效仿祖宗开宫市勒索民财。”
言语中充满了对朝廷的嘲讽,既是对禁军战力的不屑,也是对朝廷财政的鄙视。
贞元年朝廷控制全国,财政尚且捉襟见肘,如今的朝廷所控不过寥寥几道,没了关东藩镇的上供进奉,恐怕连几万禁军的军饷都是个大问题。
聂封的确有资格嘲笑,谁让李茂贞百战百胜?谁叫凤翔陇右地大民多?见聂封发出嘲讽,他的左右手和随行文职人员也都跟着笑起来。
有得意,有讨好。
十二月廿二,李晔终于到了兴元府,仪仗队伍在城外三十里的云连驿停下了脚步,柳璨率山南本地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先行随柳璨到达的朝官也在。
看到李晔的第一眼,柳璨连忙嘘寒问暖,君臣谈话末了,柳璨说道:“自陛下南幸以来,四方士子云集兴元府,客栈与各处空房全部都住满了人,余者万难寻一立身之所,以至时人皆感慨,天子行在,立身不易,兴元房价,致于一日几变啊。”
李晔淡淡一笑,心道唐人也躲不了房价暴涨啊。
“陛下,天寒地冻,请入城安居,一切安排臣已准备妥当!”
“走罢。”
尽管李晔入城之前多次强调要低调进城,但影响力依然是无比巨大的。
唐朝皇帝虽然多次逃亡蜀中避难,但驾幸兴元的次数却是寥寥无几,一来是不顺路,二是无逗留之必要,即使路过兴元,往往只是在城外停留休息片刻就走了。
大唐皇帝已经有几十年不曾以正式礼仪驾幸山南,相较于关东的混乱,兴元算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在柳璨的安排下,全城张灯结彩,城门口也铺上了昂贵的红地毯。
他们要以如此空前盛大的仪式,欢迎大唐皇帝的到来。
望着拥挤在城门及路边的百姓,望着在街道边站成人墙的山南将士,望着站在小雪中静静恭候的山南文武官员,李晔感慨非常。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这个长安之主才有一丝作为大唐皇帝的尊严和体面。
“民心在唐啊,大唐中兴有望!”
礼仪结束后,车驾正式进入兴元,尽管李晔再三强调不能扰民,也不要发动百姓上街欢迎,但进入兴元城后,李晔依然被狠狠震撼了一把。
城外城内,城上城下,中街十余里,全都是站满了自发前来欢迎的兴元百姓,许多百姓看到皇帝的车驾,居然忍不住落下泪来,手舞足蹈,喜极而泣。
车驾至城正中,百姓争相追驾,路边将士与百姓也纷纷高呼万岁。
李晔一一点头,以此向山南军民致意。
西都长安的百姓对皇帝尊崇有加,李晔还能理解成理所当然,但兴元百姓对他这般盛大的欢迎却让他有了一种被承认的感觉,想必这就是正统天子的号召力罢。
不管百姓是抱着什么的心情来欢迎皇帝,李晔心里都是高兴的。
及至半街,兴元父老在路中间摆下了香案迎接圣人,柳璨骤然变色,心道老百姓竟敢在大街上阻挡圣驾,当下就要喝令张威带兵出去驱散。
看到柳璨的脸色,李晔就知道这并不是柳璨和山南官方的安排。
李晔拦住柳璨,下令停止前进,又不顾十数名朝臣的劝阻,在柳璨、淑妃、张威、高克礼等人的陪同下,下车接见为首的三位父老,然后接过他们奉上的酒水。
顾弘文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且让奴婢试毒,如无……”
结果不等顾弘文说完,李晔已经一饮而尽。
李晔表现的平易近人,也让一些混在百姓当中看热闹的人后悔了。
“早知道昏君这么好接近,咱们也该弄个香案下药,一举毒死狗皇帝!”
告别山南父老,李晔重新登车,本来李晔打算像后世一样站在敞篷车上继续走,结果刚表达了一点苗头,就遭到了张威和柳璨以及高克礼等人的坚决劝阻。
这个时代没有枪,但弓箭和强弩是有的。
为了给圣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为了做好保卫工作,张威提前领导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坊间地痞流氓无赖都遭到了官府衙役的严厉警告,平时横着走的恶霸更是被一通毒打。
打你不为什么,专门给你吃个教训。
另外张威还派人一一登门兴元的富贵人家,警告他们不要乱说话。
街上的乞丐也被撵出了城,圣天子在位,你却跑到街上要饭,成何体统?
从昨天晚上开始,兴元府又全城盘查城中各处客栈入住的客人,从兴元经过的客商也遭到了数次盘问,凡是拿不出路引的,说话言辞闪烁的,都被逐出了兴元。
从今天早上开始,牙军便占领了兴元城中的各处制高点。
虽然保卫工作做得很好,但柳璨和张威还是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意外发生,面对众人的坚决阻拦,李晔只得乖乖坐回车上,改派随驾的淑妃和永平公主沿街答谢兴元父老。
万人空巷迎皇帝,一路场景自是不用再提。
抵达行宫安顿好后,李晔在柳璨等官员的陪同下,前往衙署视察各部工作情况,之后又看望慰问了山南将士以及节帅牙军,并赏赐酒肉二万斤,几乎买断了城。
一切该做的事做完,李晔坚持住舟车劳顿带来的疲惫,强打起精神听取分管各部主事官员的工作报告,审阅杜让能从长安发来的奏章以及日常政务总结。
次日一早,李晔忍住倦意,离开淑妃温柔乡,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定军山。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所恃者乃天险,若无进取,为贼覆灭。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建兴十二年,汉丞相诸葛亮与世长辞,病薨五丈原军中,逝世归葬定军山下。
李晔敬重尊崇这位汉相,前世是,今生亦是,也是泪满襟中的一个,这回驾幸山南,而且定军山离兴元府不远,李晔便决定来看望这位流传百世的汉相。
成都要祁山,后世高铁只需两小时,武侯却走了一辈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李晔想告诉他,汉业终究没有复兴。
如果没有三顾茅庐,他至死还是隐居南阳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