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131章 东望神州

第131章 东望神州(1 / 1)

对于赵匡凝,李晔并不着急。

按照历史上的进程,他爹赵德諲还有两年可活。

赵德諲一死,荆州传檄可定。

冬月二十七,四个月时间过去,科举终于开考了,临时制科与常科同时开考,由于朝廷急需人才,常科并未按照惯例时间举行,时间安排较之往年有所提前,秋闱变成了冬试。

进士、明经、明算、明法等常科,还是照着老规矩来,自是不用多说,秋霜、幽素、文律、岳牧、词标、文苑六科,根据皇帝陛下的旨意,改为翰林院与秘书省主考,录取后再组织吏礼二部官员对初试通过的考生进行复试,复试合格的,按照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五官长相分配具体实习单位,比如翰林院、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国史馆、著作局。

至于才膺管乐、才高位下、贤良方正、抱器怀能、文以经国、藏名负俗、道侔伊吕、直言极谏、哲人奇士、博学通识、宣风兴变、文足治政十二科,由宰相韩正带队对口负责。

剩下的武足安边、知谋将帅、军谋越众、孝廉闻名、博通坟典达教化、识洞韬略堪将帅、清廉守节政术堪县令、详明政术能理人、才识兼通明于体用、达于吏理可从政、军谋宏达可将相、详明达教化、博文宏词等数十科,考生以各地幕府编外官员为主,还有不少公卿将相推举的人才,剩下的就是具备相当规模的世家子弟,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去死磕进士科。

这些科的考生情况复杂,规模巨大,朝廷制定的考案也较为繁琐。

为扫除科考俗风陋习,尽量保证公平公正,尽可能为朝廷选拔优秀的世家子弟与幕府编外官员,皇帝陛下改变旧制,命计相杜让能、兵相刘崇望、吏相柳璨、史馆相崔胤、集贤相杨涉都知贡举,领导从六部九寺二十四司抽调的数十位重臣负责命题监考改卷面试等工作。

“这是朕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大考,朕有四个要求。”

“一,各位相公要做有担当的主考人,牢记钦定科举八律,把为国选才当成祭戎大事对待,把属下有司文武的觉悟和行动统一到内阁决策上来,统一到朕对大考的具体部署去。”

“二,要做有情怀的主考人,抱定奋发有为宗旨,既要熟悉政策,精通考务,按唐律办事,按大考规则主试,还要根据大考章程对各官衙的录取工作进行监督,解答考生的疑问。”

“三,要做有底线的主考人,严格执行科举政策,严格遵守大考章程规则,严格按照处事规范组织实施。四,要做有感情的招考人,向考生、家属、天下负责,用心倾听考生、百姓、各官署最真实的声音,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解决录取工作中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为国选才是毫不动摇的底线,谁要是开后门、讲人情、乱打分、搞针对,一经查处,出贬岭南,造成重大影响的,就地解职,永不起复,按律查办,追责问责到底。”

“各位相公切记,务必严格督察科考诸事。”

延英殿御前会议上,皇帝如是对宰相们强调道。

“臣等遵旨!”

“崔相公,听说你有几个弟侄也参考了?”

崔胤一阵尴尬,点头道:“是有几个,但臣没见他们。”

“没见就最好,等考完再见。”

这家伙不安分,又参与命题监考评分面试等各项工作,李晔实在不放心,所以才当着其他五位宰相提前给他敲个警钟,如此一来,如果他闹出什么绯闻,他就得主动上表请辞相。

延英殿会议结束后,李晔前往后宫。

无它,裴贞一和李昭仪生了。

裴贞一很争气,给皇帝生了个儿子,裴家闻讯欣喜若狂,含象殿也是一片喜悦,毕竟如今后宫诸妃只有淑妃有子,裴贞一生下了儿子,含象殿的宦官宫人就会随着裴贞一得道,按照竞聘上岗的原则,裴贞一的儿子长大后也能争夺皇位,作为外戚的裴家自然也高兴。

在母凭子贵的时代,有没有儿子很重要。

对于自己这个的次子,李晔非常喜欢,取名弘,赐爵凤翔郡王,封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拜御马监大正营兵马使,授开府仪同三司、桂州大都督、卢龙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至于封王,过几年再说。

李渐荣生的是女儿,李晔去麟游殿看望的时候,取名成仪,封清平公主,作为补偿,李渐荣从昭仪升为陇西郡夫人,从此与裴贞一平级,一个是河东郡夫人,一个是陇西郡夫人。

思路客

截止目前,李晔有二子一女,长子李裕,获封德王,淑妃何芳莺所出,次子李弘,获封凤翔郡王,河东郡夫人裴贞一所出,三女李成仪,获清平公主,陇西郡夫人李渐荣所出。

虽然只有三个,但不用担心,在李晔的拼命努力下,赵乐桑和刘疑也都怀上了,再过两三个月就要生了,何芳莺的二胎也怀上四个月了,明年芒种时节,何芳莺就会多一个子女。

凋零的皇室将愈发壮大,如同蒸蒸日上的李唐国势。

离开李渐荣的麟游殿,李晔去清凉殿看望了贤妃刘疑,皇帝到来,刘疑很高兴,取出了一针一线做给李晔的内衣,李晔很感动,夫妻围炉谈心,下了两盘象棋,望着雪景对了诗。

之后李晔又去了仙台殿,这是赵乐桑的居所。

等看望完妃子们,夜色笼罩大明宫。

腊月初六,科举工作全面结束,在六位宰相的领导下,科举成为朝廷中心工作,命题、监考、初试、复试、分配实习单位等事项都进行的很顺利,没有出乱子,也没有考生喊冤。

腊月十四,常科放榜。

进士科录取二十三人,分别是唐求、陆贺群、王溥、苏检、韦庄、喻坦之、薛鉴弘、陆贺群、崔远、罗隐、归黯、高及深、王赞、郑熙、杜晓等人,来自万年县的韩偓摘得状元。

明经、明算、明法等常科共录取一百六十五人,有刘奂、韩故、白沉、李怀等文宗勋贵后人,也有刘崇望、杜让能、柳璨、何士文、王瑰等宰辅外戚的子侄,刘崇望长子刘齐考中明法科。

六十五门制科,共录取八百二十六人,其中三百四十七人通过诠试,被征入中央各官署实习,实习之前首先安排的是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至于岗前培训的内容?问杜让能罢!

集体岗前培训结束后,这三百多人将被发往六部九寺二十四司实习,没有通过诠试的也被分配了实习单位,少部分流入了秘书省、京兆府、南直隶,大部分被发往山南、泾原、奉天、镇国、静难、武定、龙剑等地方州县实习,还有一部分被发往左右神策行营就职。

至于进士科录取的二十三人,照例去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国子监、御史台等官署,例如门下左右拾遗、史馆修撰、监察御史、给事中等官职。

诸多事项中,李晔只是主持了殿试,说是主持,其实也就装了个样子,卷子收起来后,部郎级考委先打分,然后宰相和中书舍人交叉进行第二次打分,最后由皇帝和宰相排名次。

甲子,上御丹凤楼。

新科士子鱼贯入宫,李晔大喜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科举结束,皇帝就接连召集宰相开会。

南方三道,是时候着手了!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朝廷颁布五诏。

太尉、中书令、右仆射、太子少师、中书舍人、翰林承旨、户部尚书、知盐铁事、开府仪同三司、银霜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第一行长杜让能,进爵晋国公,赐丹书铁券,增食邑三千户,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步履中和,教皇族诸王。

太子少保、检校左仆射、门下侍郎、忠侯、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判度支、太常寺卿、开府仪同三司、左神策护军中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紫金光禄大夫刘崇望,进爵郑国公。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步履中和,教皇族诸王读书。

诏令通、韩、怀、覃、德、延、睦、济、韶、彭、韩、仪、陈等皇族宗室十七王府,年满八岁的世子、庶子、世女、庶女,年不过二十五的亲王嗣王,入大明宫,读书中和殿。

怀王李洽,骄横不法,放任家僮,欺良压善,不祀九庙,定初二年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无视《限地令》,吞收官田四千顷,对朝廷统计敷衍了事,瞒报田产,虚报家业,百姓反映强烈,问题线索复杂集中,除宗籍,废为庶人,世子李玉真嗣怀王。

征鄂岳观察使杜洪入朝,封荆南侯,授检校兵部侍郎,充右神策行营长武都权知兵马使,以户部侍郎杜弘徽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御史大夫韩仪为鄂州刺史,兼七州都督。

检校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凤翔知节度事、同中书门下平章杨守亮,出任鄂岳守捉团练观察处置使,再废武昌军节度使,置行台,派百官,驻鄂州,制管内鄂沔黄岳靳安申七州。

至于鄂岳行台第一任长官,朝廷暂时不予委派,但湖南节度使、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福建观察使、桂管经略使、长乐经略使、浙东观察使、浙西观察使会有很多京官下放。

即将被下放到江南西道、黔中道、江南东道就职的文官,是朝廷在裁撤关中十一镇节度使的过程中遴选出来的俊才,包括副使、刺史、司马、判官、掌书记、孔目、狎牙等职。

他们业务熟练,也不能都闲着。

不过等新科士子实习结束后,他们会被陆续顶替。

最新小说: 蜀臣 我携力士战三国 梨园醉梦 史上最强大皇子 三国:开局就是皇帝 三国:摊牌了,我是最强谋士 汉末连锁店 三国之续汉雄心 珞殇 月华若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