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玄幻魔法 > 文豪1978坐望敬亭 > 第537章 只此一部,立成丰碑!

第537章 只此一部,立成丰碑!(1 / 1)

《我们终将被遗忘》之所以会受到读者们的追捧,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因为这篇文章写透了《父亲》当中那股暗藏汹涌的澎湃情感。

《父亲》确实很难读,比我读过的几乎所有都难读,但它也是我读过的所有中最好的。

它的好就在于对命运无情的深入刻画,这就像是一道无解的题,就像老安挽留不住自己的树叶,我们也抓不住溜走的时光。」

「最后那一幕充满生命鲜艳色彩的绿,也许老安很快就不能再看到了,

他也会记不起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对老安而言,生命的意义已然变得杂乱无章,混沌的脑海再也没有所谓清晰与正确。

剩下的,只有风烛残年。

就如同他所说的,我感觉我的树叶掉光了。」

文章中的许多段落情感丰沛到泛滥,丝毫没有文学评论的理性,却出人意料的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我们终将被遗忘》这篇文章说出了许多读过的读者的心声。

也将许多在阅读之初被劝退的读者挽留了下来,还把许多之前被口碑吓住的潜在读者拉了过来。

效果可谓超群拔类,比几十篇专业文学评论加在一起的用处都要大。

而写出这篇文章的张小娴,本来只是香江浸会大学的普通学生,唯一的工作经历就是在tvb兼职当了两个月的编剧。

却因此受到了《明报》总编辑董桥的欣赏,特地为她在《明报》开辟了专栏《娴言娴语》。

张小娴做梦也没想到,她的命运竟然会因为一篇文章而发生改变。

除了在香江的口碑变化,《父亲》在上市一个多月之后,在内地、湾岛的口碑评价也迎来了逆转。

内地知名文学评论家陈涌在《文艺报》发表评论文章《时间里的父亲一一评&

it;父亲>》。

他认为,《父亲》表面写的是疾病对老人的影响,实际上写的却是时间的无情。

他在文章中高度评价了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

「许多人都反映这部十分晦涩难懂,确实,它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不够友好的。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的、用心的品味,并不难发现作者在其中留下的巧思,这些巧思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故事。

中老安不断地寻找他的手表,可以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时间的无意义,

也勾勒出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

还有如环境描写上的微妙变化,如客体语、体态语和副语言所构成的非语言交际体系,都非常有助于读者理解故事情节。

阅读《父亲》这部看上去很难,实际上并不困难,唯独需要耐心——

陈涌的文章很专业,有见地,但发表之后却遭到了一些读者的非议。

原因就在于他说的「阅读《父亲》需要耐心」,给了不少读者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读《父亲》确实需要耐心,但每个人的文学素养、理解能力不一样。

陈涌觉得自己阅读《父亲》只需要「耐心」,可有些读者觉得自己需要的却是「智商」。

《父亲》改编自法国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部电影在影像表达上使用了比较复杂的技巧。

光影变化、场面调度、镜头剪辑、声音塑造·-诸多技巧的叠加使用才将故事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林朝阳仅靠文字复刻这样的故事,无疑是一件极有难度的。

虽然他做到了,并且做的相当好,但每个读者毕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过异的思想。

要让大家一下子都与他的构思同频共振,确实不是容易的事。

有读者看第一遍放弃了,听到周围人的反馈,觉得可能是自己没什么耐心和审美,又看了一遍,发现还是看不下去、看不懂,只能无奈自嘲「水平不够」、「智商不够」。

这样的声音慢慢变多,因此有人戏称「没点智商看不了《父亲》」

不过这些读者的吐槽终究只是少数,在《父亲》发表一个多月之后,文学界对这部的口碑越来越高,超越了林朝阳《闯关东》之后创作的诸多作品。

12月份的《十月》上发表了编辑张守仁对这部的评论《只此一部,立成丰碑一一评长篇

》。

文章中这样写道:

《父亲》的伟大在于它将情节、技巧、情感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天衣无缝。

阅读这部作品,你会恍惚于它迷宫般的情节,沉迷于它炫技般的技巧,感动于它波涛汹涌的情感。

在理智与情感的双重支配下,享受到的是亢奋、感动、幸福的审美情绪。

无论怎样看,我都认为它是一部几近完美的。

身为一名编辑,在阅读这样的美文华章时,我非常确信它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990年的文坛,注定是属于《父亲》的。

只此一部,立成丰碑!

张守仁对《父亲》的超高评价一经发出便在文学界掀起了千层浪。

他是《十月》的编辑,编发过诸多知名文学作品,在国内文学界声誉卓着,

有文坛好事者将他和崔道义等其他三位编辑并称为「燕京四大名编」。

没有人会怀疑张守仁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精神,但他对《父亲》的评价如此之高,显得过于露骨,惹起了不少人的议论。

大家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在评价同行的作品时,都会融入一些处世哲学。

比如对于某些缺点大于优点的作品,在评价时就要多提优点,少提缺点;若是优点大于缺点,那就要夸的大大方方,但切忌露骨。

因为一旦露骨,就难免有谄媚之嫌,既让他人看低了,也折损了自身的声望。

但不管怎么说,张守仁对《父亲》的评价并非是毫无根据的,反而颇有见地,大家对他有议论,却并未影响对《父亲》的评价。

尤其是在读者群体当中,他的这个评价受到了许多林朝阳忠实读者的认可。

随着多篇评论文章对《父亲》高度评价不断地传播,《父亲》在读者当中的口碑也持续走高。

这其中除了有那些读懂了,真心认可内容的读者。

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人是因为提供的情绪价值而认可的人,通俗点讲,就是「跟风无脑吹的」。

后世大家可能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位已经久未露面的名人去世,某博上突然就会冒出一堆他的「多年粉丝」现身悼念。

又或者是某瓣上有人创建了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电影,像模像样的写了几篇看起来不明觉厉的影评,引来一群「文青」倾诉共鸣,夸赞这部电影有多好多好。

这些人可能压根没怎么看过多少相关作品,或者是看得很少,但为了寻求认同、为了彰显品味,便会拼命的鼓吹他们并不了解的东西。

他们与「跟风无脑吹」本质上都是出自于同一种心理。

说是滥等充数也好、浑水摸鱼也罢,但这些人确实提供了相当大的舆论影响。

在《父亲》的传播过程中也是一样,首先确实不好懂,别人都看懂了,

你说你没看懂,多少暴露了自己的浅薄。

尽管有些人会真实的反映内心,但多数人还是要面子的,没看懂也得说自己看懂了。

另外,看懂了的读者都说这牛逼,你既然说你看懂了,你不得吹它牛逼?

不仅要吹,还得死命的吹,你不吹,别人怎么知道你看懂了?怎么彰显你的独特品味?

于是,在众多读者这样死要面子的心理之下,《父亲》的口碑一再拔高。

什么「八十年代文学最后的巅峰」、「1990年最值得阅读的长篇」、「需要高智商才能看懂的」之类的评价层出不穷。

连张守仁的评价在这些说词面前都显得有些相形见出。

而在内地读者死命的吹捧《父亲》的时候,这部在湾岛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但跟内地的种种评价不同,湾岛文学界对《父亲》的评价都集中在了的「催泪」上。

这一切的起源还要从《联合报》副刊报道林朝阳开始说起。

历年以来,《联合报》副刊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期间,总会陷入一场龙争虎斗,为了谁能率先发表对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深入资料或采访而争先恐后。

今年《联合报》副刊另辟蹊径,没有争着去报道诺奖得主,而是去报道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得主林朝阳。

虽说纽奖影响力没诺贝尔文学奖那么大,但谁让它今年的得主是一位中国人呢。

而且今年的诺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是个墨西哥诗人,在亚洲没什么知名度,也很难引起读者们追捧的情绪。

林朝阳就不一样了,这两年他的作品在岛内可是相当火的。

如此一来,《联合报》副刊的报道还真就收到了奇效,报刊销量节节攀升,

引发的讨论和反响更是碾压了把关注力全部放在诺奖身上的「人间」副刊。

期间人间副刊的各种沮丧灰心自不必提,在发现了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林朝阳的新作《父亲》后,人间副刊觉得这是个抓住热点的好机会。

《联合报》副刊炒林朝阳,他们也可以炒嘛。

他们第一时间向知名作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写一写关于《父亲》的评论。

结果没想到,响应者居然有不少。

林朝阳的作品在湾岛本来就不乏读者,连续几篇知名作家的评论文章发表后,一些潜在读者们对这部的兴趣也大增。

虽然出版初期在普通读者当中口碑欠佳,但在名家推荐的加持下,的销量和评价成功逆转。

许多读者在读完了之后深受感动,两岸三地读者的阅读口味各有不同,

湾岛的读者向来推崇细腻、温柔,哀而不伤的风格。

《父亲》细腻温柔不足,但情感充沛,只要能读得进去,催泪效果要比琼瑶的言情不知道强悍了多少,而且后劲儿极大。

经过月余时间的传播,这部的「催泪」效果闻名于湾岛读者群体之中,

同时也收获了读者们的热烈追捧和喜爱。

让林朝阳在湾岛读者当中的名气进一步发酵,多了许多忠实拥。

《父亲》上市发售一个多月时间,眼看着还有不到一周就是圣诞,香江的街头已经有了节日气氛。

在港英政府的统治下,香江对圣诞节很重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商家总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促销和庆祝活动,商场、餐厅、电影院等诸多公共场合内的人流也要比平时多了很多。

这两年,香江的老式戏院逐渐被新式的迷你戏院所取代,但并不妨碍人们的观影热情。

今天林氏影业出品的《纵横四海》在全港64家影院上映,许多电影院内排起了长龙,形成了难得的观影热潮。

也难怪影迷们如此捧场,这部由吴宇森执导的动作喜剧片,汇聚了周润发、

钟楚红、张国荣三大巨星,连配角都是曾江、朱江、胡枫等一众实力派演员。

电影拍摄更是去到了法国取景,总投资超2000万港元,在如今的香江电影市场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卡司、大投资了。

如此投资,单单指望香江本埠回本是不可能的,早在电影拍摄之初,《纵横四海》就已经洽谈好了湾岛、东南亚、韩国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版权合作。

尽管大制作的明星策略总是被垢病,但在卖片方面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别看《纵横四海》投资巨大,但从立项之初,「高风险」这三个字就跟这部电影没什么关系,这也是近一年以来,林氏影业掌舵人陶玉书所追求的效果。

电影向来高风险行业,但林氏影业要上市就必须控制风险。

「林太,看来《纵横四海》的票房稳了!」伍美珍抱着两桶爆米花,看着正排着长龙的观众说道。

「才上映第一天,这都是宣传的功劳,真正有多少水准要等几天才见分晓。」陶玉书冷静的说道。

伍美珍将手里的爆米花递给陶玉书,「林太。」

陶玉书警了一眼爆米花,「你吃吧。」

伍美珍脸色发窘,她特地给陶玉书带了一桶,一个人吃两桶她哪里吃得了啊!

自今年年初开始,林氏院线旗下的各家电影院在大堂引进了亮丽的美式小食店,并且严禁观众自携食物入场。

去过电影院的观众都知道这玩意有多暴利,至今大半年时间,小食业务已经为林氏院线贡献了7500万营收。

早年间,香江戏院外有贩卖小吃的传统,还曾有戏院打出过「禁止携蔗入场」的警告。

林氏影业最初推出小食店业务也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反对,甚至还起了不少争执。

但陶玉书在整条院线做了一个月的促销活动,之后每当有热片上映都进行一次促销,如此三四个月之间,观众们的愤怒就被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成功化解,逐渐接受了这种变化。

再加上去年推出的会员系统,仅仅是这两项周边业务,就为林氏影业这家母公司增加营收21亿港元。

除了在院线业务多元性上的开拓,陶玉书还大胆实施了全院禁烟、禁放涩情电影的措施。

这样做之后,林氏院线的业绩在短时间内出现了阵痛,但也由此树立了一个健康及老少咸宜的院线形象。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在丢失了一部分独狼观众后,林氏院线又很快迎来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观影群体,配合上院线的会员系统,业绩不减反增,甚是亮眼。

「两桶爆米花而已,你平时薯片吃那么多,不会吃不了吧?」

钱包刚受完伤,自尊又伤了一遍,伍美珍心情不太美丽。

这个时候,她又感觉手上一轻,爆米花到了陶玉书手上,「看你那么为难,

帮你一下吧。」

她顿时喜笑颜开,「林太,要开场了,我们进去吧?」

「嗯。」

两人说笑着走进影厅,过了一个多小时,从影厅出来的陶玉书脸色轻松。

林氏影业出品的每一部电影的成品她都看过,但在公司放映室和在电影院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今天来看电影有视察院线的原因,但看了一场电影确实让她感到了久违的放松。

「林太,我觉得《纵横四海》破4000万肯定没问题。」伍美珍讨好着说了一句。

「能不能到4000万又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了。」

陶玉书看了一眼手表,现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她从钱包里抽出一张500块的纸币。

刚才的电影票和爆米花都是伍美珍请客的。

「陪我加班辛苦了,等会去吃顿好的吧。」

伍美珍很自然的接过了钱,说了声「谢谢林太」。

两人出了电影院后分开,回到家中,她便看到林朝阳带着两个孩子乖乖的坐在沙发上,仰望着正站在客厅当中陶玉墨,

此刻她口中滔滔不绝,看起来意气风发。

「”—-在当今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

多年以来,电子游戏总是被部分民众片面的视作玩物丧志的代表,却忽略了它所蕴含的诸多积极意义以及为个人、产业和国家带来的诸多益处-————”

砂糖游戏成立快两年时间,目前推出了三款游戏,除了在香江销售之外,还销往湾岛、濠江和东南亚各国。

第一款游戏《大富翁》至今累计销量打到了84万份,第二款游戏《笑傲江湖》的销量则突破了10万份大关。

以如今电子游戏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各个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来说,这两款游戏能取得如此成绩已经殊为不易。

游戏发售带来的收益不禁让砂糖游戏活了下来,还活得很滋润。

到了第三款游戏《轩辕剑》推出时,凭借着独特的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感,这款游戏的销量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上市第一个月便在香江、湾岛两地销出48万份,之后连续三个月,销量虽然不断下滑,但创造的成绩已经远超前两款游戏。

到11月结束,《轩辕剑》在香江、湾岛、濠江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5万份。

《轩辕剑》如此优秀的销量表现,为砂糖游戏带来了超过3000万港元的销售额的同时,也让这家成立了不到两年的游戏公司引起了香江诸多财经媒体的注意。

自七十年代以来,香江一直以电子行业代工闻名亚洲,既然能做代工,证明对硬件是有积累的。

深水埗的黄金电脑市场便是明证,各种电子产品和设备应有尽有,质优价廉。

但在软件方面,香江却几乎是空白的。

原因也很简单,高度发达的硬件产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盗版技术的成熟,

再加上香江如今的知识产权保护还谈不上健全,所以根本没有软件公司发展的机会。

砂糖游戏不算是纯粹的软件公司,但能在香江如此贫瘠的土壤中成长起来,

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媒体关注了,自然少不要接受采访,这会儿陶玉墨就正在「预演」明天接受《香江商报》采访的情形。

一通慷慨激昂的「发言」结束,陶玉墨有些期待的问:「怎么样?怎么样?

冬冬和晏晏十分捧场的鼓起了掌,两个小家伙虽然听不太懂小姨在讲些什么,但没关系,鼓掌就完事了,小姨是最棒的!

陶玉墨没理会两人的掌声,眼神全集中在林朝阳身上。

「不怎么样。」

她面露沮丧,随即又不忿起来,「哪里不怎么样了?你说说!」

「太刻意了!谁家接受采访像演讲一样?」

林朝阳的话让陶玉墨反思起来,虽然她不太想承认,但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刻意。

「你再放松点。别跟背词儿一样,得装出这些话就是你现编的。」林朝阳引导道。

「什么叫‘我现编的’?」陶玉墨给了他一个白眼。

「这都不重要。你还练不练了?不练我们还得去玩呢!」

「练!练!练!」陶玉墨立马收起了嚣张的气焰,扮演起精明强干的女强人形象。

可惜她这么多年当宅女当惯了,不管再怎么装,都给人一种外强中干的感觉,尤其是跟刚在外面叱咤风云回来,一身精明强干的陶玉书比起来。

「你就别装职场精英了,本色出演也挺好。」陶玉书建议。

陶玉墨有些不甘心,「我练了小半天呢。」

「再怎么练也没用。」陶玉书毫不留情的打击。

陶玉书倒不是瞧不上妹妹,陶玉墨好歹也是七十年代的燕大高材生,智商肯定要碾压一般人。

她的问题是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这么多年过得自由自在,就差把「温室里的花朵」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要硬装出精明强干的形象和气质,多少有点罔顾现实了。

陶玉墨灰心丧气的做到沙发上,「!资本家可真不好扮。」

闻言,陶玉书莫名感到一阵喜感。

别看她在公司一本正经,要求严格,但陶玉书自认为在在剥削员工剩余价值这一块上,她拍马也难及妹妹。

毕竟她可没干过用水果、零食、点心让员工心甘情愿加班的事,她让员工加班那都是付加班费的。

「有意思吗?」陶玉墨有些气恼的质问姐姐,以为她在嘲笑自己。

陶玉书说道:「我不是嘲笑你,是觉得你没必要勉强自己。人家要采访你又不是因为你像老板,而是公司出了成绩商业社会大家最是现实,他们尊重的不是你有多像老板,而是你有那个实力听着姐姐的话,陶玉墨心里舒服了不少,她认真思考了一番,觉得姐姐说的很有道理。

然后就往沙发上一趟,选择了摆烂。

陶玉书不再搭理她,对林朝阳说:「明天你陪我参加个酒会。」

「酒会?我就不去了吧。」

林朝阳摆烂的姿态跟小姨子如出一辙。

「明年公会要推举我当主席,我们唱主角,你总不能缺席吧?」

陶玉书口中的「公会」系香江报业公会,成立于1954年,最早由《南华早报》《华侨日报》《星岛日报》《工商日报》倡议成立。

这么多年下来,一直都是各家报社老板或负责人轮流担任主席。

今年轮到明报了,陶玉书坐上这个位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毕竟大家轮流坐庄嘛。

但问题是明报企业今年上市后市值一路飙升,现在市值高达64亿港元,稳坐香江传媒业第一股的宝座。

1月份,陶玉书就将就任香江报业公会会长,到时候全港媒体行业的关注焦点恐怕都会聚焦到她身上。

陶玉书这人向来是输人不输阵,管事态如何发展,自己的阵脚不能乱,不仅不能乱,还要展现出堂堂正正的雄阔气度来。

报业公会的酒会不是酒会,而是她在香江报业同行面前的一次亮相,不容有失。

所以,林朝阳作为她的「贤外助」,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必须到场。

用陶玉书的话来说,「你现在可是香江文化界的牌面!」

老施新书:

最新小说: 高武纪元 被五个大佬舅舅宠上天[穿书] 重生鉴定师 真相收集簿 老婆智斗小三 扑倒狂妄老公:101次索爱 不想变狐狸就亲亲他 综艺巨星从赶海直播开始[娱乐圈] 陆处无屋 桑田娇女:亲亲相公怀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