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567章 晏迟之谏

第567章 晏迟之谏(1 / 1)

不管是床弩,还是手/弩,辽国其实都没有掌握制造机窍。

手/弩的射程比普通弓箭更远,威力更强,朝廷对于此类利器的管控也一直严格,当然禁止私造及暗中贩售,若有触犯,将按谋逆大罪处以极刑。

但是民间的亡命之徒,仍有私造手/弩牟取暴利的行为。

他们所造的手/弩其实都是有其形,而缺其效,射程和射速都难与官造手/弩匹敌。

所以羿栩就算发现有人私造手/弩,还不至于紧张,否则这两张手/弩毕竟是刺探社提供给辽国细作,天子下令严加追察,万一刺探社露出了破绽,导致人手损亡,晏迟这回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脚了。

反正在他的计划中,也是必须挫毁莫为刍的计划,没想过让汴王真命丧于刺杀。

但晏迟心知肚明,徐砥父子两个却不真相,徐砥便道:“还是想办法彻底杜绝才好。”

“我也正想向官家谏言,此回事案不能再以妥协了之,务必向辽国问罪,并借机作罢允许辽人入我国境的条款。”晏迟只说了他的部分计划。

徐砥主动提出,若此谏言天子不纳,他也会在朝会上再谏。

晏迟并不意外太傅府在此事案上如此积极,因为原本卫国的臣公,心知肚明卫辽之间早晚会决一死战,有谁会乐见辽国能够大摇大摆往卫国公派细作的荒唐事?有谁会相信辽国提出这个条件只是为了与卫国长期维持友好关系?辽国细作企图刺杀汴王煽动卫国内乱,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杜绝再有下回?

当然是拆穿辽国的毒计,遣使公然质问,辽国之计告之于广众。

今后,汴王也好,还是别的宗室也罢,只要再遭伏杀,辽国才是最大的嫌犯,他们可休想再煽动内乱了。

不过晏迟认为,如果连他都不能说服羿栩痛下决心的话,徐太傅及徐砥的谏言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

这天,羿栩果然与淮王商量。

“那几个刺客,虽称是莫为刍指派,奉的是辽主的御令,不过他们可都是遗民,是卫人非辽人,我们若以刺客的供述质问辽主,辽主完全可以矢口否定,反诬咱们意图毁背和约,所以我的看法是,莫不如以这几个刺客意图离间卫辽之盟了结,将他们斩首示众,如此也是给予莫为刍警告了。”

淮王表示认同。

他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司马修听闻此一事案,还笃定刺客是晏迟安排呢,要不是天子怒气未消,拒绝了三郎的求见,他都拦不住三郎火上浇油的冲动劲。

无论如何,此案就此终结也罢,就算是晏迟的阴谋,横竖对于他和三郎而言,都没有半点害处。

但淮王还是相信这回事件除了是针对晏迟之外,和晏迟其实并没有干系。

因为他不觉得晏迟这么做,牺牲几个人手被当作辽国细作死于铡刀之下,能获得任何利益。

淮王并没有离开,晏迟就入宫了。

他果然提出了谏言,并极力打消天子的顾虑:“我朝虽答应了辽人入境,辽廷却并不允许遗民脱逃,这几个刺客,拿的是辽廷签发的通关令才得以入卫,他们为了方便返辽,通关令肯定还留着,淮王殿下既然逮获了这些细作,并察实他们的身份,肯定是凭借他们身上的通关令。

有此凭证,还留下了活口,辽王就无法推托这几个细作仍是我卫国的遗民,与辽国无干。官家,兴教寺事案,必不能大而化小,官家深思,这回若非兴教寺中僧人惟难机警,发觉了鬼崇之人欲行诡害之事,呼喊众僧人缉拿刺客,将其惊走,使辽廷阴谋受挫,汴王若遇不测,在辽国细作的煽动下官家再次蒙受残害手足至亲之恶名,国中人心浮乱,变乱迭生,对于官家自身,以及社稷江山,将造成何等严重的损害?

若官家连这一事案,都将大而化小,辽主更加认定了官家懦弱好欺,接下来如此类暗杀计划势必层出不穷,大卫将防不胜防,所以此一事案,官家理当将辽国的阴谋公之于众,并问责于辽廷。”

淮王虽因司马修的提醒,对晏迟这一谏言应当怀存提防,可他听了这番道理,竟也觉得唯有如此才能震慑辽廷。

羿栩则一脸的犹豫,两道眉毛几乎在鼻梁上端打成死结。

“辽国细作公然入卫,我国却碍于条约不能将其逮拿,官家该怎么防范这些细作为祸?所以当初臣等才对此条约谏言驳回,事实也证明辽国坚持这一条约果然居心叵测,故而官家大可借这回事案,要求卫辽之约取消允许辽人入我卫境的条款,给予辽主时限,使其召还辽国国民。

否则,我方但凡察实辽人潜居于国境者,皆以细作论惩。”晏迟再谏。

淮王又想到司马修曾经的想法,对于辽人可出入居住卫境的条款同样觉得是莫大的隐患,他不由感慨,要是晏迟真没有为赵清渠复仇的计划,对羿姓皇族不存恶意,湘王和三郎未必不能携手,有他们两个齐心协力辅佐官家,为大卫社稷效力,何愁不能抗击夷敌,再复卫国强盛时期的国力?

但,淮王还是有担心的地方。

“要是如此,势必激怒辽主,倘若辽主立时起兵讨伐我朝……”

淮王的话说中了羿栩心中的忧惧,他干脆就不开口了。

承认自己畏惧他人,无异于承认自己就是个懦夫,身为一国天子实在难以启齿,但淮王既然提出了担忧,羿栩就可以拿淮王作遮羞布:不是我懦弱啊,我虽为君主,却不能不听取各位臣公的良谏,越是这样的大事,就越是要慎重三思。

“辽主理亏。”晏迟先说了四字,再说对策:“事涉两国邦交,我方大可相请与卫、辽皆存秦晋之好的第三方,西夏王廷做为见证。”

羿栩看了看淮王,见淮王俨然正在思时,他就忍不住开口:“无端就认定,辽廷对于夏廷真有这多顾忌?”

“辽主现今正期待西夏王能出兵,和他合力平定漠北,不是辽廷对夏廷有多顾忌,而是辽主必须解除后顾之忧,才能放心针对江南用兵!”晏迟微微向前倾身:“臣早有判测,卫辽之间的决一死战在所难免,臣就算竭尽心力,也只能维持三、两年的和平,官家经此事案,理当认请辽廷的意图了,他们需要这三、两年的和平,但最终的计划,就是彻底侵吞大卫江山!”

“人心不足蛇吞象。”羿栩憋出这样一句话,脸色白得把鼻骨都越透出来,他很想再痛斥辽主几句,但这样的气急败坏实际不能挫敌分毫,更刚硬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只好看向晏迟,心里想着应不应当让亲自恩封的这位异性王再行卜测,却更顾虑得出什么不吉的卦象,那又应当如何?就这么提心吊胆地等着厄运临头,接受亡国/之君的宿命?他真是太惧怕这非常人能测的天命时运了,隐隐觉得天时不会再眷顾他。

“夷国势强,则天下即成大争之局,这也为天道使然,不过荧惑星犯枢的厄状暂消,我朝社稷尚还未呈崩亡之象,若能扼制北辽继续兴壮的势头,积极备战,不使辽国攻我措手不及,胜负仍能一争。”晏迟洞悉羿栩的心思,沉声说出这样一番话,他还瞥了淮王一眼,见这位也是满脸的忧虑,俨然已经沉浸在将有一场存亡之战的恐惧中,根本没有和他针锋相对的心情。

羿承钧从前也并非多疑的人,年轻时候,东平公与之性情相投,结为挚交,羿承钧甚至一度以手足之情相待,那时的主臣二人,想必也是肝胆相照,可命运突然有了覆转,愿望只在济州逍遥自在的康王,只能承当起天子之责,他登上了从来不敢奢望的宝座,从此手握这个国家的最高权柄。

优越之后,随之便生长出一颗疑心。

因为体会了权力的美妙,就笃定这是世人梦寐以求的事物。

羿栩本就比羿承钧要多疑,而且更懦弱,他要是有辽主的三分本事——辽太子文武兼休,智勇双全,虽母族势大,曾一度能够限制王权,这样的一位储君其实很难不为君父顾忌,可辽主却从来不担忧储君势大则图夺位,他令辽太子参政,并允太子府拥兵,辽主不是没有城府,是因为自信。

储君再强,得人心所向者仍然是他这君父!!!

羿栩若也是这样的君主,晏迟承认不可能离间他和淮王反目。

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淮王羿杜压根就没有夺位的野心,他可谓是羿承钧几个儿子当中,最儿女情长的一个,淮王的忧愤在于被生母和嫡兄冷落,表面上待他极为慈和的司马氏其实也是想要利用他,他敏感的心灵实在感激世上还有羿栩、司马修二人,对他是真诚相待,为了这两人,他心甘情愿放弃夺位,一心一意做个顺从的臣子。

羿栩但凡是个明智的人,都不至于怀疑淮王怀有二心。

但羿栩不是个明智的人。

晏迟不觉得这是幸运,因为要羿栩真是个明智强大的人,他当初不会选择助羿栩夺位,羿栩将是他第一个铲除的对手。

在短暂的停顿后,晏迟开始提出他如何遏制辽国的种种计划,他眼看着随着他一条一则的剖析,一条一则的解释该如何应对,羿栩则罢了,羿杜反而更像热血沸腾、胸有成竹般……

他知道今天的谏言,必然会被羿栩采纳。

最新小说: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天空中一朵云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我在大唐是传奇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这个暴君,我养的!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