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唐天下 > 第二十节 要整军先定制

第二十节 要整军先定制(1 / 1)

搞定了周灿的军情处,李煜转向周宝,问道:“周宝,关于兵制,可想了一些?”

周宝呵呵笑着,道:“主公吩咐,周报岂敢偷懒?只是想的粗略,怕兄弟们笑话。”

黄石一拍周宝,嚷道:“好歹也是要带兵的将军,哪来的这等不爽快,赶紧说说,让我也开开窍。”

周宝笑着回道:“我带兵,你就不带兵?你偷懒还有道理呀?”

李煜止住二人斗嘴,道:“还是说正事,这兵制所关甚大。想到哪里,咱就说到哪里,边说边议。”

二人连连称是,周宝随一五一十,将自己的想法都讲了出来。

这随着山庄的扩张,目前山庄的团勇人数,已经有了九百多人,团练则有六百多,至于少年团,也差不多有四百。

如今要出山作战,这人少则力薄,但抽调的人太多了,留在山庄的都是妇孺,不但山庄的农事要大受影响,而且,战士出征在外,这根据地不稳,怕是要影响军心士气。

两方面综合想来,周宝认为,抽调的团勇人数,当在半数左右。众人听了,也都点头。

按照山庄的编制,一班十人,四班为都,四都为哨,三哨为营,三营为团。

这以后要在外行军,扎营结阵,和单纯的保卫山庄内线的守卫战,伏击战的作战形式不同,这编制组成,在都以上,应稍加调整。

一班两伍,每班仍为十人。四班组成一都。

将直属都正和都副的都勇增加到八人:两个护卫,一个旗手,一个护旗手,四个游弋斥侯。

一都将士总数合计五十人。

四都为一哨,计二百人。

哨督,哨付之下,直辖火头兵两个班,旗手、护旗手一个班,护卫和游弋斥侯两个班。

一哨将士总计为二百五十人。

哨以上,均为三三编制

营,营所含各哨七百五十人,加营直属火头兵一个班,旗手护旗手一个班,护卫和斥侯五个班。每营合计八百二十五人。

团,所辖各营二千四百七十五人,团部直属共计一百二十五人。

军,辖三团七千八百人。军部配属勤务、辎重、护卫、斥侯、选锋等大小将校军士,其中,非战斗人员三百人,战斗人员九百人。

全军合计九千人。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即可单独作战镇守,也可临时编组两个以上的军,形成战略作战集团。

九千人,李煜想了想,倒也是一个还算合适的数字。

在他的记忆中,这唐末的藩镇之间的作战,在史书的记载,虽然动辄是几万十来万的兵力,但实际上看,还包含了很多负责押粮运草,安营扎寨的辅兵民夫,这些人,说缺乏训练还是好听的,大多是临时抓来征召的农夫,里面老弱俱在,也不懂啥战阵厮杀。最多也就是拿把刀壮壮声势,打打顺风战,收拾个战利品啥的,没啥战斗力。真正用于会战的主力,最多也不过是五六万人的样子。不过相当于自己这样的六到七个军。

至于那些时常号称数十万,百万大军的,不过是裹挟了大量流民妇孺的流贼草寇,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心而论,其战斗力最多也不过相当数万军队的样子,不值一提。

对于面对一个战略方向行军作战的统帅部来说,六到七个战略单位,分为前后或左右翼,每部三到四个,这数量从控制管理上来说恰是正好,力量也是足够。

李煜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以后编制就按这个定”

总体编制虽是如此规定,但此次作战抽调还是大有讲究。

首先,拣选性格纯朴、悍勇敢战的团勇二百五十名,所有班、都,哨的军官,均选平素忠诚守纪性格坚韧之人,每四人为一班,上面编制不变,组成一基干营。

其次,连选口舌便捷、善于督导,训练优良的团勇二百名,军官,除作战勇猛之外,均须善于训练指挥,每两人为一班,上面编制不变,组成教导营。

再次,选为人机智,行动敏捷团勇五十名,组成一都,为中军侍卫。

初始作战,以两营为骨干,中军侍卫为预备队。

一旦有精壮可以征召收纳,则首先练选上过战场,有过拼杀经验的,基干营每班补入六人,形成满编营。以老领新,迅速形成战斗力。作为后续作战的基干精锐。

其余精壮,则按每班补入8人,扩编为教导一营,教导二营。凡遇作战,以基干营为中坚,负责突击攻坚,教导两营为辅助,负责协防或追击。如此,只要胜上两三仗,则教导两个营,则可以催炼成钢,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一旦三个营均成规模,则可从三个营的部队中,练选有功战士,和基层军官,新组教导营骨干,预备在次扩编。

如此循环往复,当可越战越强。

同时,留守的团勇,亦可按照劳绩才能,逐步抽调,分派各地,组建当地保甲团练,维护治安,即可协防要地,又能为主力部队训练储备优良兵员。

当然,这些以后还要涉及到团练保甲制度的推行等问题,需要和行政方面相衔接。

对于以后招纳的降军降将,分不同情况处理,凡是建制打散的,军士均按新收精装处理。大小将校,纳入教导营整训。

全编制投降收服的,除抽调五分之一的精锐,补入基干营或教导营外,暂时保持其原建制不变,单独授予哨、营、团序号,自行整训,作为辅助部队,以后逐步按我军操典整编管理。

最新小说: 这个后宫不对劲 我在南汉混日子 汉宫春 流浪在南明 汉末之并州匪政 炮灰女配和摄政王HE了 回到明末建工业 梦寻东大人 魏末多少事 快穿之我真不是祸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