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番理论过于高大上,马和纱显然没有听懂。
不过作为喷神,冯见雄有的是办法举出小学生都能听懂的深入浅出例子。
“还是没懂?好吧,是我的错,我不该举太高大上的产业例子的,那我说个下里巴人的好了。”他无奈地耸耸肩,飞快思索了几秒钟,然后问道,“你平时看网络小说么?”
“呃看过诛仙,是不是很low啊”马和纱有点不自信地回答。
09年看网络小说毕竟还是容易被主流社会当成low的,社会的进化也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
“没什么,将来网络小说是很正常的,我也会看。”冯见雄一句话就把马和纱的自卑消除了,“你看过,我就好说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我曾经用过一个外国的网络小说app,嗯,是在目前美国才有,苹果手机上的,你肯定没见过,听我的描述就行。”
冯见雄口中提到的这个app,当然是骗马和纱的,因为09年的美国根本没有他即将描述的那样的app。
他要转述的这个例子,其实是他上辈子重生之前,在国内看到的例子。只是他不能吐露自己是重生者,所以假借歪果仁的名义,反正马和纱也查不到。
“在美国的那个网文软件里面,那个网站方就是第一批采用大数据说话,决定给哪些书推广资源、而哪些书则放弃掉,自生自灭。而且,因为网站喜欢流量数据漂亮的书,有些人就去造假刷,可如果造假行为表现得不太像正常大众的行为模式,网站算法也是可以排查出来的,从而把那些涉嫌刷的书打入冷宫。
我当时看了一本律师和辩论题材的小说可能是因为这类书比较符合我的行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吧。但是作为一个冷峻的、高贵的读者,我不会跟那些咋咋呼呼的小白那样高喊安利,我只会先存起来,养到100万字再开宰。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存的那本书太j了,本来我很想辱骂那个作者,可是后来看了作者披露的内幕之后,我放弃了,我发现他太正当了,而我不配辱骂。
那本书被冤枉、最终为了尊严而结束的理由,是这样的:在那个网站,首先app有一个门面设计,那就是一本书的付费粉丝数超过大约200多的时候,会出现一次数十倍的阶跃。比如说,如果一本书只有50个人付过费,app上就显示真的只有50个人粉丝数。100个人付过费,就显示100个这里考评的是人数,不论金额,也就是一个人给一个盟主还是只给1块钱,都算一个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