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十三年 >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乾清密奏(二)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乾清密奏(二)(1 / 1)

皇帝发飙在即,可周延儒好像没有察觉,依然按照他的节奏不慢不紧地说着。

“天下灾异连年,河南、山东、北直隶、山西、陕西等地,千里焦土,人烟无存。此时不减赋税,是为闯献添兵也!”

周延儒很沉痛的咪咪眼睛,继续道:“臣去年进京赴任,途经山东临清。此地在运河边上,向来繁华。万历四十年底,臣乡试得中,进京赴会试,曾在临清逗留一晚。时值新年元夜,忆得此地灯火璀璨,游人如织。岂料臣去年故地重游,此地竟已成人间地狱也!臣亲眼所见,自徐州自德州,旱蝗大饥、白骨纵横。斗米十金,还掺着一升米糠!……”

皇帝竭力忍受着周延儒的呱噪,保持着君主对首辅的礼貌。

这些事情,皇帝已经听过多遍了。许多从外地出差回京的官员,被眼前一幕幕人间地狱之状惊得睚呲欲裂,三天两头在宫门外求见,欲与皇帝陈说减税免赋赈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皇帝也曾经被真诚地感动过,为天下百姓的流离失所伤心过,也竭尽所能做了些事。

可是他是皇帝,江山社稷的安危才是皇帝考虑的第一要务!若是没了兵饷,江山倾覆,百姓再怎么爱戴也没用。因此,该加的税照加、该赈的灾照赈,一切都是老样子!

如今周延儒老生常谈,皇帝自然是半点兴趣全无。

“是故臣以为,大明诸受灾省直,应蠲免崇祯十二年以前百姓欠缴之租税。有司擅自收取,陛下罪之!”周延儒以这样一句话结了尾。

皇帝心里冷笑:原来所谓献策,又是一发空炮!

崇祯十四年的税赋都收不到,又何尝收得到崇祯十二年以前的?这样的诏书,不会对今年朝廷的赋税收入带来任何影响,也不会给已经枯竭的太仓带来任何缓解。

但是皇帝明白,周延儒的建议在政治上的价值很大。在江南重税区,许多百姓根本交不出积欠了两百多年欠税。这些欠税,已经成了百姓代代相传的心病。因为官府可以随时以清缴积欠为名,对百姓实施合法的抢掠。如今诏书一下,那些百姓吃了颗定心丸,定然高兴,而且会把功劳算在新任的内阁班子身上,尤其是新任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头上。

“先生所言极是!”皇帝淡淡地点点头,表示他支持,“按先生意思,让各省直上个折子,内阁票拟,司礼监批朱吧!”

“陛下真尧舜之君!”周延儒长跪而拜。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却没有周延儒夸张的做派,他只是躬得更深了些:“奴婢遵皇爷旨!”

只是没等周延儒爬起来,皇帝就在书案后悠悠开了口:“周先生,节流还要开源!”

……

读书人的梦想,无非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话虽如此,如何把戏演好,卖个最好的价钱,却是个高难的任务。戏不能演砸了,文武艺没卖掉,却把自己的命送掉了。所以最好的戏子,总是那全身而退的。

皇帝急不可耐,周延儒心知肚明。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事隔十几年,皇帝还是这样沉不住气。

什么时候人觉得饭最好吃?肚饿子的时候。周延儒就是要让皇帝饿一饿,这样他接下来的建议才会在皇帝那里赢得最大的共鸣。

周延儒心里笑了笑,好像没有从皇帝的语气中听出不满来。他径直从地上爬起,然后坐回了自己的绣墩。

“陛下求治心切,此乃臣等之福也。只是这乱易治难,陛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医家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若要求治,须得将事情一件件慢慢做来,十数年之后,方可臻大治之境!”

“那请先生讲来,如今头一件该做何事?”皇帝用冷冰冰的声音反诘道。

“陛下已经讲了,节流还要开源。这减税免赋之下,还要为朝廷多征银子……陛下,这可不是易事!”

对面的皇帝或许天资愚鲁,可也不是笨蛋。他或许意识到今日想听的东西来了。

“无妨,先生尽管讲来!”

“陛下,朝廷财赋,大半是为了养兵。若是不用养兵,岂不省下许多钱粮?”

皇帝的声音顿时变得急促:“先生快讲!”

“陛下,前几日快马急递通政司,蜀抚廖大亨与巡按刘之勃联名上奏,奏上三件事。

一来,请照卢象升天雄军旧例,准蜀地募义军两万以抗贼;

二来,请准四川盐政改革。他们保证,每年盐税分毫不少;

三来,报蜀地长平山大捷。

臣等看详,已经夹上票拟,陛下可有圣裁否?”

哦?皇帝喉头发出拖长的声音,转头向王承恩问道:“可是那蜀地报捷奏章?”

“回皇爷,正是!”

崇祯皇帝不信任臣子,凡事亲力亲为。他经常从早到晚批阅奏章,为的便是洞察情弊。

可天下多事,帝国各地呈进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飞来。皇帝孤身一人怎能应付?因此,皇帝批阅奏章,一般只看节略。只有军事类的塘报才会看完。如果不那么紧急,往往要等很久才能拿到司礼监的批朱。有了司礼监的批朱,就意味着皇帝对奏章有了正式意见,那么内阁才能就此拟旨用宝,并转通政司下发。

“朕还没准。”皇帝的声音听着有些犹豫。

因为皇帝回想起来,当时他只听了个大概便扔在了一边。于是他向首辅解释:“蜀地报大捷,杀贼盈万。可巴州都丢了,岂知他们不是杀良冒功?请功名单更是离奇,泸、雅二州在上、下川南,飞仙关更是毗邻土司,岂有守土官领川北军功之理?如兵部不派员核查,朕恐有情弊之事!”

“那义军与盐政之事?”周延儒追问道。

王承恩及时给主子解了围:“周阁老,咱家记得内阁票拟,有这样一句——国家制度,非陛下亲裁而不可擅动也!陛下听了先生们的话,便准备驳了。”

王承恩轻飘飘一句话,就把皇帝的责任推到了内阁身上。

可是周延儒没有与王承恩计较。

他垂头奏道:“陛下,臣急着入奏,便是为了此事!此事大有文章,切不可等闲视之!”

周延儒说着,从袖中摸出一张折好的旧纸呈给王承恩:“此乃前大学士巴县王应熊派家人急送京师,昨晚子时方入内阁。正巧臣在值房,细看之下,吃惊不小。臣今日特地带来,请陛下御览!”

“此乃何物?”皇帝拿到报纸尤自在问。

朝廷邸报,高约六寸,宽不足四寸,右侧钉线,左右翻看就是一本小书。可周阁老呈上此物,粗看是张小纸,层层展开,竟是张一尺宽,一尺二寸高的大纸。

皇帝带着疑问将纸翻开展平,一行黑体大字扑面而来:

“大明万岁!护商队长平山大捷!”

大字下面一行黑体小字标题:“我光荣之护商队,于九月十七日与土暴子摇天动和杨秉胤大战于南部县长平山,阵斩土暴子三千五,俘获两千,并获二贼酋首级。”

小字标题后便是详细的战役经过。

文字中道,护商队乃是前四川巡抚邵捷春首倡,经蜀王殿下首肯,二台三司衙门积极襄助,雅、泸两州文武鼎立支持,王庄士绅百姓踊跃参与的蜀地子弟兵。

此番川北土暴子摇天动和杨秉胤结伙出山,围了仪陇县,又攻南部县,全是抢粮掠人的老勾当。护商队遵廖抚之命,前往川北剿贼,以解仪陇县之围,结果在长平山与土暴子遭遇。双方血战,护商队心怀忠义,于危急时大胆反击,土暴子气沮,被护商队掩杀数十里,溃不成军。贼酋摇天动当场被杀,贼将陈新被火铳击毙;杨秉胤父子则于第二天在大仪山授首。蜀世子朱平槿已经传令,将贼首筑成京观,立于南部县城外嘉陵江边,以慑敌胆。两颗敌酋首级,传檄四川各州县,为心怀不臣者戒。

皇帝一目数行看完,连忙将报纸翻过来,报纸背面还有内容。

右上角的大块是护商队阵亡和重伤人员名单。旁边有三幅高低错落的肖像,都是线描而成。

第一幅画了个英武将军,下面注明是护商队营官陈有福;

第二幅画了个少年书生,注明是护商队监军罗景云;

第三幅也是个书生,只是年近中年,唇下一撮胡须,注明是简州书生王省吾。

每幅画像之旁都有英雄人物介绍,比如罗景云就有这样的文字描述:

“少时心怀天下之志,愿如常山赵子龙,白马银枪,救阿斗于曹贼八十万大军之中……”

三幅画像下还有仪陇知县毕九成代表自己和仪陇一县百姓对绝处逢生的感言,意境悲苍、言语恳切,读之必令人泪涕满面。

再下面还有更多更杂的内容,比如招募各省流民种田、进厂、当兵,蜀地秋季女装样式综述和冬季样式预测,秋收后的粮价预测等小块文章。

左下角一块四方的花边线框里,画了一台不甚真切的机器,文字说明这是最新的打谷机,可以帮助农民丰收。新品抢购,特大优惠,售价只卖二十两!

皇帝把报纸翻来看去折腾了几遍,这才平放于案几上,喃喃自语道:“难道这长平山大捷是真的不成?”

“千真万确!”

周延儒当即确认,并严肃地提醒皇帝:“只是里面还有文章!王应熊随报附上一份书札,臣请陛下御览!”

王应熊的书札,是他写给周延儒的私信。里面除了些问候对方身体家人等内容,有一小段语涉长平山之战。

王应熊说,护商队大约有千人左右,番号一个营。名义上是义军,但实际军官和士兵大多是蜀王府左护卫的军士和王府庄丁。

蜀王府富甲天下,因此护商队装备极为豪华:马匹车辆、甲胄被服、兵器火铳,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军官士兵人人拿着高饷,而且月月发放;个个吃着饱饭,而且旬旬加肉。以他估计,这样的一千人,每年至少要五万两银子的花销。

见皇帝眼睛放亮,周延儒终于透露了他今日陛见的真实目的。

“此乃天下劲兵也,焉何不胜!若陛下有此劲兵数万,何愁鞑子与闯献哉?”

“好是好,可惜朝廷养不起!”皇帝气恼地拍了案几,“如此一千劲兵,足可养官军一万!”

最新小说: 烈焰重生:宰相千金狂天下 邪凤妖妃:纨绔九小姐 花落江湖行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的私宠 要做我爹请排队 施主请留步 空间轮回 大唐风色 倾世毒妃 仙封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