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大时代的梦 > 第五十四章 古法造纸(1)

第五十四章 古法造纸(1)(1 / 1)

蓝桉逛商场的时候,看到有一家手工作坊,顾客可以在里面自己动手,做diy的手工纸。

店门前贴着一张大大的海报,上面写着“走进趣味古法造纸世界,制作第一张属于自己的花草纸”,便想进店一试。

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历史灿烂悠久,数千年的沉淀,都被一张张纸永远保存下来。

一张纸,包容了大千世界。

一种文化,蕴含了数千春秋。

用生鲜的花草,传承生命的感动。

蓝桉想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花草纸,将春草夏花放在纸浆中,用非常简易的工具,花草与纸融合为一。

散着草香,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画意。

手工制作不仅追求结果,最重要的是体验过程和与你一起创作的人。

这些美丽的花草以最美的形态凝固在纸张里,保留一份独有的心情……

手工花草纸不仅有纸的妙,也融合了花的美。同时承载着每一个造纸匠的个性。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是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元代,造纸术传入丽江。明代,大量的汉族工匠和艺人进入丽江而融入纳西族中,同时,西藏的造纸方法被带到了丽江。

从元时传到丽江的汉人的造纸术即抄纸法在此后与西藏的浇纸法在丽江纳西族地区融合,形成了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云南省有着十分悠久的纸张使用和制造历史。据史料记载,纸传入云南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三国时代,但对云南手工造纸术的记载较晚。

元代,丽江地区已有造纸业,但未有对东巴纸的记录。

明代以后关于云南造纸的史籍记载较多,明代中叶傣族地区就已有造纸业,当时傣族称纸为“缅纸”。

清代时少数民族地区手工造纸得到发展,从四川、湖广等地来的工匠带来了造纸技术。

清代有关云南造纸的记载最多,那时候云南省造纸业非常发达,手工纸成为了宫廷贡纸甚至还出口至越南等地,足见云南地区造纸技术的成熟。

傣族手工纸似乎粗糙不光滑,但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柔韧性强,无毒、透气、吸水、耐磨、耐用、不易破损,时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特殊木香味,而且保存时间长,可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东巴纸色白质厚,不易遭虫蛀,可长期保存用它书写的东巴经典据有五千多卷之多。除此之外,纳西族的手工造纸还融入了一些中原造纸的方法。

云南临沧等地傣族自古以来就爱竹,擅长用竹。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选用嫩老适度的幼嫩新竹,纤维适中,既利于成纸,又不至于使造出的纸太粗糙。因此一般都在清明以后,谷雨、小满节气这段时间备料。

造出纸浆后,抄纸,此时采用二道水,使纸张的纤维形成经纬。

迪庆香格里拉的纳西族手工造纸采用的原料是产自当地的植物原料“阿当达“,一种瑞香科的丽江荛花。

其造纸过程由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春料、再春料、浇纸、贴纸、晒纸等工序组成。主要工具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白等。

首先是采集原料,要选择粗壮、表皮光滑、叉较少的灌木,每棵取约50厘米长的一段。

砍好之后,必须趁鲜剥皮。剥下树皮后,刮去黑色外皮,只留白色内皮。

白色树皮要放在院子里自然晒干,然后用水浸泡,边泡还要边剔除残留的黑皮和杂皮,直到泡软为止。

接着是蒸煮树皮,蒸煮过程中必须加入草木灰,以减轻原料的毒性并增加原料的色度。蒸煮十几个小时,然后捞出拿到河边漂洗,并将皮料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状。

洗净的皮料放在平整的石板上,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打成纤维状,入水完全散开为止。

>(本章未完,点击进入下一页)

最新小说: 丑医 福船商女 宇智波的逆袭 重生校园:学霸女神,宠上瘾 赵四娘家 海贼白胡子船上的猫 游子心 职称二 绣妆 农门桑女:守地守财守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