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惮之心,但是随着皇子们逐渐长大成人,开府建衙,太子必然会忌惮,他可不希望到时候自己成为太子打击的目标,还是从现在就恭敬些为好。
杨乾起身,极力板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小人如此作态,看上去十分好笑,郑重的说道。
“太子殿下乃是储君,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太子听到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是笑容依旧不变,说道。
“小四,你这性子还是太过古板了!”
上书房的师傅乃是翰林学士,姓刘名吉。
刘吉乃是理学门生,理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概念最早出自《礼记·乐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理学所主张的“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则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认为《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儒家理学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后来有人断章取意评判理学,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这是一种误解,并非正理。
当然理学也不是完全没有缺陷,过于强调伦理纲常,尊卑有别,重礼轻法,因循守旧,所以任何的学说都需要辩证的来看,不能全面否决,也不等全面遵循。
刘吉学士就极为重视礼法纲常,对杨乾的说法极为满意,迈着方正的脚步,右手抚须,点头对着太子说道。
“四皇子所说乃是规矩,太子还需牢记自己乃是君,诸皇子是臣,礼法不可废!”
太子看着刘吉学士,眼中闪过一丝的精光,他对翰林院的这群清贵之臣,自然是极为重视,连忙对着刘吉说道。
“刘学士教训的是,孤受教了!”
杨乾看着装腔作势,礼贤下士的太子,心中也是感叹,不愧是皇家的种,这么点年龄就懂得了拉拢和作秀,没看到刘吉已经被太子的作秀所激动得不小心掐断了几根胡须吗。
二皇子和三皇子则是心机要比太子浅了一些,脸上全是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