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东汉末年 > 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天下

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天下(1 / 1)

郭斌从袁绍府邸回到府中,稍事梳洗,便骑马往卢植府上行去。

来到门房,报上姓名,那门子马上肃然起敬,道:“公子且请稍待。”随即奔进府中。

不一会儿便奔回,请郭斌进府。

来到厅中,却见荀彧也在,当下颔首为礼。

再看主位,上面端坐一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指节粗大似老农的一双大手,再看身上,浆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袍上尽是褶皱,显示出此人的不拘小节。乌漆墨黑的脸上只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顾盼间神光乍现,看向人时,便觉得连灵魂也被看透了似的。

见郭斌进来,那人站起身来,身材却是高大异常。对郭斌道:“可是颍川郭潜阳?”

郭斌心知,这应该便是教出了公孙瓒与刘备的卢植了,当下不敢怠慢,忙躬身道:“学生颍川郭斌,拜见卢侍中。”

说着从怀中掏出司马徽的信件,双手递了上去。

那人正是卢植,见郭斌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微微点头。接过书信,当场便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卢植收起信件,指了指荀彧,对郭斌道:“这位是荀文若,也是颍川人,你俩应当见过,可好好亲近亲近。”

当下二人忙起身互相行礼见过。

卢植又道:“适才德操兄信中提及潜阳于阳翟收治流民之举,适才文若也说起来,只是语焉不甚详尽,潜阳你说一说。”

郭斌心道:“这是个务实的。”

当下不敢怠慢,将管亥如何入郭家庄借粮,自己如何借粮安顿众人,又如何制香皂等物以济民生,如何招募流民做工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

卢植听罢不语,过了一会儿方道:“天下旱灾真的这般重了么?”

郭斌便将进京路上看到的大批流民的事说了。

卢植看向荀彧,道:“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道:“宦官弄权,流民孽生,恐怕大乱将至。”

卢植无语,房中陷入了沉默。

过了半晌,卢植方道:“日前潜阳在太学所作少年中国之文我看了,很好。”

挥手止住郭斌客气的话,道:“攻于词赋,则夸夸其谈者众。不过与文若一番交谈,今日又得德操兄信件,我方知潜阳乃是真英雄!”

郭斌忙道:“小子鲁钝,断不敢受先生此语。”

卢植道:“我说当得便是当得,卢某还没看走眼过。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那些所谓的隐逸之士相比潜阳,相去何止万里。”

郭斌只得讷讷不言。

卢植又道:“如今天下纷扰,潜阳以为,何以治国?”

郭斌心道:“来了。”

当下不敢怠慢,忙敛衽道:“小子无知,尚请先生多多指教。愚以为,治国者以取士为先。”

卢植点点头,没有说话,取士为先,算是老生常谈了。

郭斌见状,心中了然,看了眼荀彧,道:“余尝闻: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听到这里,荀彧脸色一变,卢植则抬了抬眼皮,仿若无事。

只听郭斌继续道:“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这是《六韬》中姜尚对周文王说的话,以卢植与荀彧之才,自然心中熟知。

是以,二人听到这里,也没有开口。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说到这里,郭斌顿了顿,卢植与荀彧也挪了挪身子,注意听着。

郭斌继续道:“其实姜太公只说了一句话,便是能与天下同利者,得天下。”

卢植与荀彧轻轻点头。

“前辈先贤之高论,斌是完全赞同的。只是,如何与天下同利呢?”

这时,卢植兴趣来了,对郭斌道:“潜阳以为呢?”

郭斌道:“欲与天下同利,则必先与天下同欲;欲与天下同欲,则必先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欲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则必先知人之好恶。”

荀彧道:“潜阳此言有理,只是如何知人之好恶呢?”

郭斌听荀彧终于发问,精神一振,道:“若欲知人之好恶,则必广开言路。”

听到这里,卢植与荀彧对视一眼,不掩眼中的失望。

不是他们要求太高,而是广开言路这种论调早就烂大街了,去太学中,随便揪一个人,就广开言路的重要意义写一篇议论文,肯定洋洋洒洒数万言都止不住。问题在于如何广开言路?提出问题来,解决不了不就是夸夸其谈吗?

郭斌当然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却是不紧不慢地道:“那么,如何广开言路呢?”

听到郭斌似乎有主意,二人都是眼中一亮。卢植换了个姿势,摆出了长谈的架势;荀彧则手扶几案,身体前倾,看向郭斌。

对于二人的反应,郭斌很满意,当下不敢怠慢,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自秦设御史,至今已四百余载,然两次党锢之祸,宦官弄权,党人尸横遍野,累及亲朋。”

荀彧插言道:“此正可见党人之忠贞,品质之高洁。”

郭斌看了他一眼,道:“那么,现在呢?”

是啊,现在呢?宦官依旧窃居高位,玩弄权柄;才智高达之士依然流落江湖,不得平冤昭雪。一场大旱,中原赤地千里,百姓依然衣食无着,嗷嗷待哺。

想到这里,卢植与荀彧陷入了沉思:肯定有地方不对,但是错在哪里呢?错在党人吗?不可能;错在圣上?不应该;错在宦官?应该差不离。

这时郭斌道:“今日有十常侍弄权,明日就有十一常侍、十二常侍弄权;今日有张让,明日就有赵让、孙让。”

对啊,难道也不是宦官的错?到底错在哪里呢?

还是荀彧忍不住,问郭斌道:“那么潜阳以为,到底是错在哪里呢?”

郭斌见荀彧又一次发问,都要高兴地笑出声来了,当下憋住笑,一脸欠扁的神色,道:“错在制度,这个制度,在根子上就错了。”

一句话,只将二人雷得外焦里嫩:你小子还真敢说啊?胆子太大了!

卢植开口道:“潜阳此言何解?”

郭斌道:“武皇帝独尊儒术,董公曰: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

这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提出来的,意思是:儿子不孝敬父亲,天下没有人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而作为“天”之子的皇帝也应该礼敬上天,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荀彧道:“天子自然也应当顺应天意。”

郭斌道:“文若高见。余尝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卢植拍案道:“说得好!”

郭斌一笑,继续道:“那么问题来了,应该怎么做才算是顺天应人呢?”

“愚以为,今日之弊病,在于官自上出。御史可以言时政,可以监察百官,然御史之权出自天子,亦可罢于天子。党锢之祸,殷鉴不远。徒以口舌为能事,必遭其咎。”

二人均缓缓点头。

见二人已经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了,郭斌心中一乐,道:“那么应该怎么办?”

不给二人思考的时间,郭斌道:“御史之权出于天子,便受天子之制,那么便不要出于天子。”

“那御史之权应该怎么来呢?”荀彧马上提问道。

郭斌一笑道:“由百姓推举。”

一句话,卢植与荀彧只觉得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卢植道:“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愚鲁,如何能推举御史?”

郭斌道:“先生之言甚是。民智未开,如何能参与国政?故,愚以为可于各县的乡老士绅中推举县一级御史台,再于县一级御史台中推举郡一级,再由郡一级推举中央一级。”

听到这里,卢植与荀彧二人眼前俱是一亮。如此,能当选御史者,必是各地豪族。每一级御史皆有本地士绅豪族做支持,说话的底气便不同;而御史欲谋求连任,则必会处处维护本乡豪族的利益。如此一层一层相互联络,中央一级的御史台处,便肯定也是代表各地百姓之民意,那么这不就做到“知人之好恶”了吗?

荀彧与卢植都是汉末的人杰,这几层意思在脑中一转便心中了然,荀彧问道:“这御史台仅有纠察百官之权吗?”

郭斌道:“自然不是,御史台有立法之权,既可纠察百官,亦可制衡天子,乃是代天行事。此谓之,士大夫共治天下。”笑话,举全国之力才产生的议会,只能纠察百官的话,岂不是太浪费了么?但是为了迎合此时士人的思想,还是要找一个合理合法的理由的。

听到这里,二人对郭斌已是佩服不已。虽然有异想天开之处,可也有顺利推行之逻辑性,在道理上是说得通的。而且这不就是三代之政吗?垂拱而天下治也不过如此。可以说,郭斌把之前自己挖的坑填上了。

郭斌不仅将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道明缘由,更是给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又间接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这正是像荀彧和卢植这样为民请命,以天下苍生之幸福为己任的真儒士毕生追求的那一滴蜜糖,二人又怎能不欢欣鼓舞?

当下,荀彧起身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郭潜阳既有此志,荀彧愿附骥尾,请与交游。”

(荀彧)再于卢子干府上得遇太祖,太祖说以议会制,拜服,遂请与交游,太祖喜。

--《许昌侯荀丞相列传》

最新小说: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这个暴君,我养的!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天空中一朵云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皇叔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