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几日内,萧江常会与大雕“论武”,不过,时常都是被大雕暴打,而郭靖,此行也是受益匪浅,“降龙十八掌”顺势突破,境界在在先天高手处稳定下来。
萧江虽说找不到原因,一直没有突破,还是在先天境界,不过,他能感觉到,体内的内力这几日内,在怪蛇的蛇胆作用下,正在变质,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但萧江找不到原因。
几日后,萧江本想在在此地修练几日,不过又收到唐语嫣等人的飞鸽传书,不得不提前回去。
这几日,萧江与郭靖,也与这半师半友的大雕有了感情,萧江也是没有想好如何与大雕说。
萧江睡到中夜,忽然听得西北方传来一阵阵雕鸣,声音微带嘶哑,但激越苍凉,气势甚豪。他好奇心起,轻轻从绳上跃下,循声寻去。但听那鸣声时作时歇,比之桃花岛上双雕的鸣声远为洪亮。似乎是大雕的鸣叫声。
他渐行渐低,走进了一个山谷的顶上,这时雕鸣声已在身前不远,他放轻脚步,悄悄拨开树丛一张,不由得大感诧异。
眼前赫然是那雕兄,那雕身形甚巨,比人还高,形貌丑陋之极,全身羽毛疏疏落落,似是被人拔去了一大半似的,毛色黄黑,显得甚是肮脏,它正在树枝见来回跳跃,还不时鸣叫几声。
萧江正要开口,询问大雕为何找自己时,大雕却是突然袭来,左翅挥向自己,萧江急忙运功抵挡,不过还是被这怪力击退数步,萧江不明白的看向大雕。
大雕又是瞬间来到萧江的面前,双翅挥向萧江的头顶,因为匆忙,萧江只抵过了第一招,随后的一翅膀,萧江终没能抵过,萧江以为,这一下会很痛,结果,只是轻轻的拍在萧江的头顶罢了。
萧江满脸疑惑的抬头看向大雕,道:“雕兄,为何?”
大雕只是朝天鸣叫几声,又拍了拍萧江几下,而后便独留萧江一个人猜测。
萧江在原地,看向大雕离去的方向发呆,片刻随后,萧江大笑不止。
却听得萧江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回洞中寻郭靖。
郭靖却是因为找不到萧江,只得在洞中等待萧江,二人寒暄几句,萧江便提出离去。郭靖点了点头,便跟着萧江而去。
………………………………………………………………………………………………………………………………………………………………
萧江,郭靖二人顺着山路向前走去,行不多时,山路就到了尽头,前面是条宽约尺许的石梁,横架在两座山峰之间,云雾笼罩,望不见尽处。
若是在平地之上,尺许小径又算得了甚么,可是这石梁下
临深谷,别说行走,只望一眼也不免胆战心惊。
如此险峻下,萧江,郭靖二人使开轻功提纵术,走上石梁,石梁凹凸不平,又加终年在云雾之中,石上溜滑异常,走得越慢,反是越易倾跌。
萧江提气快步而行,奔出七八丈,郭靖突叫道:“小心,前面断了。”萧江也已看到那石梁忽然中断,约有七八尺长的一个缺口,当下奔得更快,借着一股冲力,飞跃而起。郭靖见状取笑道:“萧贤弟的凌波微步始终比我好,这是为什么呢?”
萧江笑了笑,回答道:“郭二哥,不过是虚长二哥几年内力罢了,才能有此境界,二哥若勤奋也是可以的!”郭靖听此,笑着点头。
萧江,郭靖奔了一段,跃过一个缺口,接连过了七个断崖,眼见对面山上是一大片平地,忽听书声朗朗,石梁已到尽头,可是尽头处却有一个极长缺口,看来总在一丈开外,缺口彼端盘膝坐着一个书生,手中拿了一卷书,正自朗诵。那书生身后又有一个短短的缺口。
萧江止步不奔,稳住身子,高声说道:“晚辈见过前辈。”那书生摇头晃脑,读得津津有味,于萧江的话似乎全没听见。
萧江蹙眉凝听那书生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兴高采烈,一诵三叹,确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
萧江当下明白了,于是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
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甚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
萧江也是打量起那书生,见他四十来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确是个饱学宿儒模样,萧江笑着问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萧江皱了皱眉又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
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萧江笑着道:“那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们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那书生听萧江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不禁有些无可奈何。
“不知二位来此何事?”
萧江明白了此人是谁后,笑了笑,看来非得去见见那位“高人”才可吗?
“我二人受人之托,前来拜
见尊师!”
此话刚出,那书生眉头紧皱,缓缓道:“你们是何人?”
萧江笑着说道:“圣人说过,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书生仰天大笑,半晌方止,说道:“好,好,我出三道题目考考你们,若是考得出,那就引你们去见我师父。”
“倘有一道不中式,只好请三位从原路回去了。”萧江道:“阁下手下留情才是,我没读过多少书,太难的我可答不上来。”
那书生笑道:“不难,不难。我这里有一首诗,说的是在下出身来历,打四个字儿,你们倒猜猜看。”
萧江道:“好啊,猜谜儿,这倒有趣,请念罢!”那书生捻须吟道:“六经蕴籍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萧江笑了笑,说道:“文武全才,可了不起!”那书生一笑接吟:“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却掩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
张枫冷笑道:“这有何难!‘六’字下面一个‘一’一个‘十’,是个‘辛’字。‘杏’字上加横、下去‘口’,是个‘未’字。半个‘床’字加‘大’加一点,是个‘状’字。‘完’挂冠,是个‘元’字。四字连起来正是辛未状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