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南华城全面执行农业垦荒后,从国内过来的移民表现了极大地热情,每天早起晚归,热带的酷暑天气、雨林的致命凶险都挡不住这些勤劳的老百姓,因为农业建设关系到领地国计民生,秦明经常去南岭察看开荒进度,时时被老百姓这种土地情怀感动,难以想象当农田制度发布后,会有近四万多人放弃南华城的“舒适”生活,宁愿缺衣少食,也要携家带口去开荒,这种人民最真实地想法,深深激励着秦明:一定要为同胞争取更多地生存之地。
南岭峡谷平原慢慢露出潮湿的地表,恐有百万年不见阳光的地表,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阳光普照,待潮热地枯枝烂叶被清理走,肥沃地黑色土壤就露在人们面前,看到这样地土地所有农民都激动不已,这是最肥沃地土地,肯定能长出最壮地秧苗,收获更多的果实。
这个时代地农民知道灌溉的重要性,也知道怎么样打理田地,但从未来过南洋热带种植的汉人移民,如果不是有秦明这个“博闻识多”地领主,在面临雨季的盆泼暴雨、或者旱季的酷热干旱,贸然种植肯定会有很多困难。
秦明指导农夫们开挖灌溉渠、蓄水池,预防雨季排涝、旱季浇灌,教导农户建设化粪池积聚肥料,把开荒收集地腐烂物和灌木堆肥成料,引导农民们种植大豆、土豆等能积肥防草地作物,又亲自把各种农具、耕牛种子交到农户手上,秦明的一改高高在上地形象,让所有移民发自内心的尊敬慷慨地领主。
南华城地农业建设大踏步前进,或许在不久地明天就可以收获“粮食自给”的果实。
当然在农业建设中,西巴布亚岛的工业发展也拉开了序幕,秦明知道一个完整的国家,无农会导致社会不稳,无工会导致国力不强,无商会导致国民不富,当然作为一个“隐性”领地,秦明还无法开展商业贸易,但是需要养活地人越来越多,农业已经刚刚起步发展,工业也到了必须建设时刻,单单依靠购买花销实在太大。
到1901年10月,南华城及南岭平原上移民人口已达到十万余人,虽然秦明奉行计划经济,各种衣食住行消耗非常小,但伴随人口增长,衣服、食盐、药材、各种工具等一些必需品,如正常人每天对盐的需要量为2200毫克,食物中如肉、蔬菜中本身含有1000毫克钠,那么剩下1200毫克则需要从食盐中获得,十万人一月需要12吨以上,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物资,单靠几艘货轮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南华工业发展五年规划》是秦明学习国家工业五年计划制度,继南华农田制度之后第二份战略性发展计划,也是南华城工业发展指导方案。
秦家在国内各工厂地熟练工人,除去为数不多的“恋土分子”留在大清,多数工人已被秦明给转移到南华城,当然各种工厂设备是早已在荷兰订购地,荷兰人把设备运到查亚普亚港,秦明派人拉回了南华港。
或许这个五年计划对后世说简单至极,但以此时地科技水平、工业水平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计划,但凡依据此方案就能建设简单地工业体系。
这是一个基础工业计划,虽然包含轻重工业,但都是比较简单地基础性工业,或许在以前小说中常看到特短时间内实现完整超前工业体系建设,秦明觉得那是异想天开,西方花了数百年时间发展才走到今天,仅仅眨眼时间就能拿到手里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秦明的工业计划主要方向是衣、食、住、行等民生轻工业,只有打好最基础的地基,,南华城才能有机会追上这个时代的其它国家。
依据《南华工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列举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必需轻工业,如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纸浆及造纸,食品制造等工业;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生活轻工业,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化学纤维及其织品、火柴、生活用木制品等工业。
当然这些大部分是生产消费品,一部分作为原料和半成品用于生产,如工业用布、纸张、盐等,另外还对半成品深加工建设做了指示,包括:
(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
(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
(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陶土、粘土、石灰、海沙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
(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为自行车和木船)的修理等。
……
依据工业规划的指导,到了1901年11月初,南华城率先完成海盐工厂建设,包括南华港西北部靠近太平洋晒盐场,以及配套粗盐清洗车间、精加车间等厂房,在荷兰厂家技师的培训下,到年底南华城实现了最重要的食用盐生产。
另外在南华港南港工业园数十个厂房先后投入生产使用:
中粮食品加工厂初期工程完成,实现了食用土豆淀粉、红薯粉、玉米粉、豆粕等基础食品生产,生活用食用豆油、酿酒、医用酒精、热带果汁等深加工产品完成初步生产。
红星服饰工厂,实现服装、被服、鞋帽、皮具、篷布的加工生产,到年底已实现南华自给。
南洋家具厂,实现大规模木料开发,以及家用、办公家具的规模化生产,另外精美木制产品实现加工。
双汇肉食品工厂,实现肉食罐头、海产品罐头、肉食品腌制与熏蒸,水果罐头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大华玻璃工厂,实现日用玻璃与器皿小产量生产,以及杯、瓶等生产。
五一机械加工厂,实现完成农业工具、生活建设工具的修复、翻新,初步实现简单工具的铸模、生产制造能力。
……
除此之外经过一年的发展,拥有大量劳动力下,石灰厂、砖瓦厂、水泥厂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广泛应用于包括领主府、码头、医院大楼、兵营建设、城市地下排污系统、以及高山水资源地下水道等大型工程。
粘土资源也实现碗、盆、罐、碟、勺等的大量生产,从大清国窑中挖来的“老师傅”正在攻“中华精美瓷器”的生产技艺。
另外包括Zippo打火机、T型刮胡刀、飞鸽自行车等工业产品的组装工厂也在计划中,小型造船厂也实现江河平底船、中小型钢木混合制渔船(100吨载重以下)生产中。
造纸厂、中草药厂、缆绳厂、针织厂、印刷厂、灯具厂……等几十个轻工业产品在逐步完工投产。
当然在秦明的工业规划中,重工业那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此时的他能投资的,到1901年底秦明也只完成枪械修理厂、小型火药厂的建设与产出。
……
南华城的人口越来越多,毕竟是一个少地的港口城市,南岭平原按秦明的“农场”耕作计划,最终可以容纳5~8万人劳动,其余人口都需要在城市工作,对于一个“计划经济”的消费城市来说,满足二三十万人口的工作机会,只有多多开办工厂,当然用于保护工人的“劳工协议”也出台了。
条例一、兹制度为秦明领主慈悲为怀,布善恩德于众民,万民须敬仰领主恩情。
条例二、领地内所有移民可参与工厂劳动,工厂按协议给予工人劳动工资及奖金,不得克扣工人工资。
条例三、所有劳动工人,日后移民成为正式领民后,可参与所在工厂年终分红。
条例四、劳动工人必须遵守领主府法令,官方为劳动工人提供夜校、技术培训,工人可参与官方技工考核,相应级别工人可获工厂不同待遇。
……
英国为了向资产阶级转变,进行了“圈地运动”,制造了血腥暴利才强制把农民转变成工人,最终成就了大英帝国的工业强国,而秦明要想改变汉人的现状,也必须把汉人从田地里拉出来,南华是移民城市要想活下去,必须听从领主的意愿,秦明拥有更好的环境条件,把汉人的农耕传统给改变,向着蓝领产业工人变化,这也是日后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