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七,吃面条的日子。 民间有种说法,这叫拴腿。 灶房里,虽然外面天亮了,但屋里还是黑呼呼的,没灯。 牛掌柜端着面条碗,里头是用纯细面做的热汤面条,正在一边吹吹热气,一边喂困倦的钱米寿。 米寿吃下去以后,有点清醒了:“什么时辰了,姐姐呢。” 没一会儿,小人哐当一下推开房门:“太爷爷,为何不叫我。” 太爷爷也在吃面条,只不过他吃的是用高粱面和麦麸混在一起的面条。 挑起一筷子,听到米寿动静端碗出来: “噢,米寿呀,醒啦?你姐姐他们起早走啦。你太小,来回折腾不中。你就在家描大字吧,下晚帮着烧水等他们回来,中不?” 回答完,老爷子低头一看手里面条碗愣住。 就说会儿话的功夫,筷子和面条冻住了,挑起来什么样,面条就被冻成什么形状。 一瞅这个,老爷子都没胃口了。 天冷的这么邪乎,尤其这几日,从大年初一开始。 今年种地不能被耽误吧? “老爷子,”齐婆子她老头从地窖里出来,“那蒜黄涨差不离了,啥时候收啊。” 得,宋阿爷彻底吃不进饭。 这种时候,谁还买蒜黄。 可它长成,能不给割下来?割下来,那新鲜菜还放不住,自个吃呀? 唉,好好的正月买卖,巴望着挣钱,眼下卖都卖不出。 而此时宋茯苓他们此时已经到了云中县城门口,正在排队。 一身小子打扮的宋茯苓,指着前方队伍对大郎哥他们说: “你们看,和我无关吧,已经往里放人啦。和谁来没关系,和初几有关系。哥,你们要学会分析,不要被老人那一套影响。前几日,人家忙着呐,能放咱小老百姓?你们信不信,就是今儿我不来,你们也能进去。” 大郎他们几个小子齐齐侧头瞅宋茯苓: 不信。 昨儿富贵叔他们来还不放人呢,咋来的咋回去。就是妹妹你来,才放的。 大郎:就前头那些被放进去的百姓,都应该回头感谢他妹妹。 高铁头抱着肩膀裹紧棉袄道:“米寿来,咱们这些人备不住都不用排队。” 马老太围着里三层外三层头巾,听到几个孩子在后面说话,回头瞅了一眼。 目光扫到宋茯苓时,心里想的也是:不得不承认,她孙女是真好使啊。你瞅瞅一来,前面百姓都开始往里放了。 宋茯苓:行啦,她不说了不说了。 守城官坐在大毛垫子上,面前是一张桌,旁边还有个记录员。 一看宋福生他们这伙人好几十个就头痛,“进县里要干什么。” 没等宋福生回话,旁边那个记录员就忽然冲守城官耳语几句。 宋福生也急忙眯眼认记录员。 想起来了,这位应该是县衙管过户的,当时陆三派来的管家领他买云中县门市时应该见过这人。 果然,外地来的守城官听完耳语,再看他们时没了皱眉的表情。 宋福生福至心灵,将预先想的理由改成明面上的: “运粮。家在这县里有一间点心铺,年前在这里也摆过饭食摊子,有挺多米面粮油都在铺子里放着。 这趟带这么多人来,一个是留几人守着铺子,照看生意,以免总进城出城给添麻烦。 一方面也是为将存粮拉出去,以后不摆饭食摊子了。” 马老太他们大气也不敢出,就听儿子在那说。也是真担心对方一听运粮就炸毛。 粮食这个词,还非得用人提醒吗?这时候很敏感。 那位记录员率先伸手要具保书,要过来后给守城官看了眼。 守城关大章扣下,这章具保书下回就不能用了,下回再想进城需要重新开证明。又一摆手,佩刀官差立刻闪到两边,放行。 给大伙窃喜坏了,进城没怎么废话不说,运粮这事摆明面上了。 这说明今日只要能买到粮食,运出时也不用废话了,能直接拉家去。没白推车来。 胖丫啊,你是真牛。 宋茯苓:她都没听懂,和她有啥关系。怎么能往她身上硬碰瓷。 很顺利的一切前提是能买到粮食,进来就为干这个的。 可惜,白瞎了马老太没先去店里直奔青楼的心。 云中县的老鸨子香囊接了,茶叶也从小角门接过去了,却告知来晚了。 大前儿个接到上面信儿要将姑娘们转移时,这里的管事,就陆陆续续将米面粮油都倒动走了。只留下这几日吃的,留的也不多。 说这话时,云中县的老鸨子是语速极快,小心翼翼。 要不是宋茯苓耳朵好使,马老太都没听清说的啥,声音太小。 然后哐当一下就将后门关上了。 一帮人蔫头耷脑满大街寻面条包子铺子时,宋茯苓拽拽宋福生胳膊:“爹,你看那是不是隋伯伯?刺溜一下钻到那边胡同的那人。” 宋福生一路带小跑跟过去,试探着:“老隋?隋哥?” “嗳呦,兄弟,你呀,吓我一跳。你可下来啦,你家铺子的牌匾都让人烧了。那啥,走走走,外头不细说,我领你去我家坐坐,今儿你必须得上门,你竟不晓得我家在哪。” “我不去了,赶明儿?” “别赶明,你得去。” 老隋为了让宋福生去他家坐坐,一副明人不说暗话的样子。 都来县里了,他还在家,又是大正月,必须要认认门: “你听哥哥说,我那有账单,有过来退货的,我给安抚住了。也有那胡搅蛮缠的,前后我给你垫了四两银。账单我没带在身上,你跟我去。” 没招了,宋福生特意打发马老太他们全回店等着,也没带宋茯苓。 怕带女儿上门,人家再往孩子兜里塞压岁钱可怎么整。 这就很大的人情了。 尤其是听说老隋将手里现银都拿去买粮,却特意留出十几两碎银,是打算一直帮他支应店支应到正月十六。 而且老隋家大小子和老隋,爷俩一天跑点心店好几趟,像到点吃饭似的,早中晚都去看看店里有没有啥事。 “隋哥,这太突然,你说我这空手来的。奶呀,我和隋哥我们是兄弟,我叫宋福生。” “什么生?” “宋福生。” “福什么生,你叫福大生啊?” “奶,我这兄弟就是给绿叶菜那个,六十文一斤蒜黄,想没想起来?” “啊,蒜黄炒蛋好吃,你是那个六十文?” 老隋家还有一位岁数挺大的老奶奶,人有些糊涂了,一说话直漏风,也耳背的不行。 宋福生也见到了老隋的大儿子,满十六啦。 找对象没? 老隋说,本来今年正月还寻思托媒婆给寻寻,门第匹配的,家里条件和咱家差不多的,对方家里没摞烂事别拖咱后腿的,姑娘会过日子的,就这几点要求。 这回妥了,媒婆未来一年没饭吃了,多亏儿子是小子,耽误一二年也不算啥。这要是家里有十六的大姑娘,过一二年,更得降低要求嫁人了。 老隋婆娘泡茶端上来正好听见这话还说,“可不是?”又张罗饭,非要让宋福生吃。 “嫂子可别忙。” 俩人进了里屋炕上盘腿聊了起来。 也就半个时辰后,宋福生回店里码人。 老隋有个给粮铺子当上门女婿的朋友,面上情的关系。 那位上门女婿趁着岳父岳母不在,正在偷摸卖铺子里的粮。 不过,细粮已经被听到消息的县里人买没了。 目前只剩粗粮。 且价格,用老隋的话说就是:“兄弟,他心肠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