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应龙坐在自己王宫大殿的王座上,在他面前摆着一副巨大的简绘地图,非常粗糙,只是勾勒出山川和河流,剩下就只有几个城市的大概位置。
若是交到大明这边,怕是多半认不出是个什么东西。
因为,上面记录地名和山河名称都是用的缅文,大明官员就算拿到也都是看不懂上面的文字。
缅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最大的语言,也是汉藏语系中分布最南的语言,使用区域分布于中南半岛西部,,以伊洛瓦底江流域为中心,遍及缅甸14个省邦,是缅甸各族人民的共同语。
从历史上讲,缅族的最早源头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西羌,文化类型上属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马家窑文化,与华夏族的文化源头仰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血缘上与缅族起源直接相关的,则是西汉时期活跃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一带的原始藏缅语部落牦牛羌。
3000~4000年前,牦牛羌的先民沿着丁字形“民族走廊”从黄土高原南下后,在川西、滇北一带继续发展,分化出包括缅人先民白狼羌在内的越嶲种等诸多部族。
公元7~9世纪,先缅人在南诏作短暂停留后再次南迁,进入今缅甸境内。
他们以缅甸中部的叫栖地区为中心建村立寨,逐步发展壮大,最后终于在1044年打败本地的孟族,建立起了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个缅人王朝——蒲甘王朝。
从此,缅族雄据缅甸,成为缅甸境内最为强大的民族。
虽然同根同源,但是缅族人也在脱离汉藏文化圈后,发展出自己的文明。
成化五年,雲南緬甸宣慰使司宣慰使卜剌浪,遣陶孟剌牙等來朝,貢金銀器皿象牙等物,賜宴及襲衣彩叚等物有差,仍命剌牙等賫敕並文錦紵絲紗羅等物歸賜卜剌浪及其妻。
按制度,朝廷制作了勅文让使者归谕土司,而汉语勅文由四夷译馆缅甸馆制作译文附于勅文后。
然而有趣的是,这篇译文竟然全文为使用缅文字母拼写的音译,并非正确的缅语翻译。
也就是说,缅语敕文使用的是缅文字母拼写而非缅文。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史书上并未记载,但是也不过就是两种可能。
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缅甸译馆的缅语水平可能比较有限,仅限于《缅甸译语》中有限的词汇对译,无法完成全文翻译。
另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或许是缅甸宣慰辖地缅人、掸人、汉人混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