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六十三章 轰动

第六十三章 轰动(1 / 1)

几天后,李飞阳收到了王不知发过来的图书样本,线装本,红黑两色的书面,没有什么插画,就只是红与黑两种颜色,封面“红高粱”三个字,李飞阳并没有请别人代写,而是自己以行书书写而成,交给了王不知。

作家自己出书,而且还自己提名,在整个文学圈子里,还是第一次。

一般的作家,如果出书,要么是以印刷体作为书名的形式,要么就请书法名家题名,作为衬托或者说是宣传。

李飞阳则不然,他就是自己写书名,王不知给他推荐的几个书法大家,他统统不要。

对于大汉现在的什么文学界的书法家,李飞阳从心眼里看不起。写的字故作高深,东扯西拉,完全不成个样子,偏偏有好事之徒,鼓吹什么此人的书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高深莫测的境界,令人可笑可悲。

就像前世,郭沫若的书法被国人奉为精品,但在行家眼里,狗屁都不是,康生就说过“我用脚丫子写的字,都比他写的好!”可见郭沫若在行家眼里的地位。

关键郭沫若此人,人品也不行,抛弃前妻,卑躬屈膝,不知羞耻为何物,被同时代的文人所不耻。

鲁迅当面讽刺过郭沫若:“我远看像条狗,近看像条狗,仔细一看,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如今,大汉的几个所谓文学界的书法名家,也是被吹捧而出,恰如前世的郭沫若先生。这些人犹自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郭沫若好歹也算是才子加『**』,还有那么几分才气,如今大汉这些所谓名家,既无才气,也无骨气,甚至连御用文人都算不上,偏偏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所思所行,令人作呕。

王不知在书里面作了序,谈论了对《红高粱》这本书阅读后的感受: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要出版发行,都会有一篇序文。

现在,这部书,是我厚着脸皮,死缠烂打的非得要求给他作一篇序文的。

我认为,我能给这部书来作序文,是我的荣幸,是我的骄傲,也是我对未来文学界一颗新星冉冉升起的见证。

本来,飞阳同学是不想作什么序文的,他嫌麻烦。我给他推荐当世书法名家来给他的书题名,他不乐意,也是嫌麻烦。

最后为了省事,他自己写了书名,让我放在了书的封面上,他的字很好,确实用不着求人题名。

我甚至觉得,这部书的序言,也应该是飞阳来写才更为切题。但是,这个作序机会因为我的私心,被我要了过来。

那么,就说说这部书吧。

这是一部让我热血沸腾的书,在平静的文学之湖里,这部书就好像一块大石,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打破了如今文学界的平静。

他描写的不再是战争本身,不再是苦难的『**』他的角度已经不局限这些地方了。书里面对人性的呼唤,对暴力的直观描写,粗暴而惊心,直现了那种极度血腥的场景,由此在剧情里面产生的巨大的矛盾冲突,在读者心里也产生了极大的震感性。

如今大多数作家的写作方式,基本上都是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下笔详尽而用词文雅。生怕与粗俗沾上边,唯恐自己的文字里面沾染上一个“土”字。似乎只有文字的文雅,才能衬托出作者本人的修养一般。

但是,李飞阳和大多数作家不一样。

他的故事粗暴而简练,血腥而又温情。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也只有他这个年纪,才能写出这种血性的文字,也只有他这样的才气,才能讲出这个乡土之间血与种的思考。

我以为这个孩子只会写短篇,因为他的短篇小说,写的实在是太过于优秀,我甚至就以为他所有的才气都放在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上面了,哪知道,他的长篇小说和短篇一样的精彩,一样的优秀。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让人绝望的,前面有黄世昌和云雨年两位先生光耀当世,后面能够接替他们两位地位的天才,我个人认为,就只有李飞阳了。

最后,说一句,这是一部好书,值得仔细品味。

序章的最后一行的右下角写到:王不知诚惶诚恐作序。

看完序文,李飞阳笑了笑,这位王不知老先生对自己还真是推崇。

不过,这个年代的文人,虽然经过了一场运动的摧残,但是某些人,他们有些传统的优秀品质还在,王不知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于青年文学作者的照顾,是完全没有私心的,这一代文学工作者大多数都是如此,只有寥寥几个有限的阴暗之辈,但是阴暗之辈难以成事,对于这些人可以完全无视。

以王不知如今的身份地位,能做出如此谦卑的序言,可以想象对《红高粱》这本书的推广力度之大。

媒体早已经得到消息,对于李飞阳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起来。

小作家写出大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情,值得大书所书。

政府对于这种现象,也是乐见其成,在某种方面来说,也起了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青年报》开始大篇幅的报道此事:

我国的童话大王、著名童话小作家,同时也是武侠小说作家、短篇精品小说家,李飞阳同学,又有大作问世。

这部小说,不同于他以往的童话故事类型的小说,也不同于之前的短篇精品小说,而是一部正统严肃的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得到了业界大师们的一致好评,《青年文学》的总编王不知先生特意为他这部书作序,王不知先生评价这部小说为“跨时代的作品”,黄河文艺社的社长黄河流先生,也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称它为特立独行的一部高水准的小说,值得每个人仔细阅读。

随后的《羊城报》《天海报》《京都晚报》都开始大篇幅的报道此事。

李飞阳开始忙碌起来。

《唐城晚报》专门为他进行了长篇连载的采访报道,从李飞阳开始进行发表第一部作品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开始罗列他的一部部作品,也好让读者能对他的作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当李飞阳把他的作品一一罗列到大家面前时,众人方知他作品之多,涉猎之广。

最著名的《一千零一夜》童话系列作品,如今已经连载了六十多篇,篇篇都是精品;长篇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在儿童文学期刊上连载完毕。

漫画《兔八哥》如今还在《儿童文学》漫画版面上连载刊登,小故事《葫芦娃》现在已经被天海文艺制作成动画片,不日就要放映。

《武林传奇》里面几篇脍炙人口的武侠故事也是由他创作而成,此外更让人佩服的就是,他已经在《青年文学》这个全国性的刊物上面,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有几篇已经被人教社定为中学生语文教材的备选作品。

细细算来,小小年纪的李飞阳,已经是一名高产的作家了。

相比于靠着一部作品成名,此后再无新作问世的老资格作家而言,李飞阳一个人一年的作品量,比他们一辈子创作的作品还要多。

更主要的是,李飞阳的作品不但量多,而且质优,每部作品都是叫好又叫座。

报社记者采访到这种“重大新闻”,惊喜非常,回去后,连夜赶出稿子,次日清晨,在早报的头条头版上面,标题为《我们唐城的李飞阳》的一篇报道新鲜出炉。

这个年代,看报的人着实不少,农村里面,看报纸的人,百中无一,城市里面,却有将近一般的家庭有读书看报的习惯。

李飞阳本来在唐城市就非常有名,前段时间刚刚报道过他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他是唐城一中的天才儿童,如今著名的童话作家;看了唐城早报的报道,大家才发现这位李飞阳同学,是如此的了得,远超过自己想象中的优秀。

有些喜欢看《武林传奇》的读者,此时方知,原来此刻崭露头角,开创武侠小说新风气,俨然武侠小说宗匠的作家李飞阳,竟然还是一位童话作家,而且还是一位漫画家,还是一位写出经典短篇小说的文学奇才。

唐城市出了这么一个人物,本地人都有点与有荣焉,市内报纸杂志等宣传部门开始轮番报道此事,学校里李飞阳的同学和老师,家人,朋友等都成了采访对象。

所谓一举成名天下知,李飞阳如今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只是随着采访时间的增多,李飞阳越来越不耐烦,这种打乱固定作息时间的事情,令李飞阳不胜其烦。

但也有好处,随着报道消息的爆出,《红高粱》这部书开始大卖!

这个年头,还没有广告概念,一部整个大汉国都在吵吵的一本书,无论好坏,总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好奇心一起,就想买一部看一下,然后发现确实写的不错,而且写这部书的还是一个小孩,这种趣事怎能不跟朋友议论?

议论的结果就是朋友也买了一本来看。

如此滚雪球一般,这部书的销售量以一马绝尘的姿态,领先大多数作者的作品,红极一时。

此时的李飞阳才真正的成了被业内认可的知名小作家,而不是知名童话小作家。

作家和童话作家,这两个称呼,虽说相差两字,意义大不相同

最新小说: 废材轻狂:绝色战魂师 重塑国魂 凤归天下:王妃要出逃 冷君的娇妻 金闺玉计 清宫娇宠:四爷,请赐教! 神医魔妃:腹黑王爷别惹我 诛己 大唐:从种玉米开始崛起 盛唐撞上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