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实属是用的人没觉得有多少技术含量,搞这个的人不知道往坑里面埋了多少代,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高炉这个玩意儿看着简单,实际上该有的技术含量全都有,更糟心的在于,除了高炉自身所携带的技术含量以外,高炉冶炼钢铁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需要技术的玩意儿。
就这么说吧,若非水的三相图和铁碳合金的相图属于材料入门肯定要记住的玩意儿,陈曦当年翻看的时候,顺路记了下来,汉室的钢材要有现在这个水平才是见鬼了。
可以说铁碳合金的相图给汉室带来了一个保底,没这个相图的话,汉室用高炉搞出来的钢质量未必能超过贵霜那边靠矿产直接获得的乌兹钢。
实际上,陈曦其实纵然清楚铁碳合金的相图,其实在让钢厂进行高炉炼钢的时候,也很难准确的恒定温度和时间,以及压强这些,因为这个东西的精确那是要一炉一炉钢水进行验证的。
后世世界各大钢厂花费了400年才算是精确的将铁碳相图的各项指标给整出来了,而这四百年间,为了确定这个玩意儿,炼了上百亿炉才得出了正确的结果,考虑到陈曦这边其实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搞这种东西,所以陈曦对于钢厂的炼钢方式就是找个老师傅,按照铁碳合金的相图,差不多估出来一个范围,然后造就是了。
虽说这样搞出来的钢就实际强度其实达不到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但起码二十世纪的水平还是有的。
当然,也就中原本土的国营钢厂,在陈曦当年亲自带队建设高炉,专门找专业人士,也就是一些能靠颜色分辨高炉温度,而且温差不会超过十几度的顶尖铸剑师,也就是蒲元等人,花费了大半个月时间,让这群人靠焰色判断在什么时候升温、降温以达成陈曦所需要的钢水。
没办法,温度计陈曦搞不出来,尤其是这种上限要一千五百度的玩意儿,只能靠老师傅,不过考虑到后世很多时候都是靠老师傅看光焰的焰色来判断,而且精度挺高的,陈曦也就不挣扎了,反正人类是真的奇妙。
当然,有一说一,因为温度这个度的概念,陈曦没办法给蒲元那群人普及,没办法给蒲元他们解释明白什么叫做一千五百度,什么叫730度,这就只能靠感觉来判断了。
这也是早期陈曦搞出来了钢炉之后,还在钢厂花费了不少时间的原因,说白了不就是用高炉炼钢必须要解决铁碳合金最终产物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融化,然后铸造,那最终产物的质量有时候运气不好,连同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