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混世魔龙 > 136 突然的结束

136 突然的结束(1 / 1)

蒙古大军的运转出现问题,早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的王金龙要是不知道抓住,那就是傻子了。在他的指挥下,二十万大军发起反攻,一口气将成吉思汗赶出了百余里。

能将蒙古三十万大军赶出百余里,已经是王金龙能做到的极限了,这还是得益于蒙古人向来不擅长阵地战,习惯曼古歹战术,否则还不可能赶出这么远。即便如此,王金龙一方还是精神大振,这好歹也算是胜了一场,说明王金龙的刺杀还是有效果的。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蒙古的败亡就是必然的。

成吉思汗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可惜他却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指挥一百人和指挥一千人,绝对是不一样的,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更别说上万人了。因此,不是说损失了几个万夫长、千夫长,再提拔起来几个顶上就行,是需要一段时间锻炼和习惯的。可现在哪有时间让他们学习、习惯?

王金龙则是见到便宜就穷追猛打,继续刺杀,然后再挥军猛攻。就靠这不讲理的两招,终于将成吉思汗打的招架不住了,只能退兵而去。

蒙古人退兵了,这一仗算是王金龙打赢了。只是这个胜利不那么干脆,蒙古人来的时候有三十万,退走的时候依然有二十二、三万左右,损失的还大部分是收编其他民族的杂兵,自身折损的并不严重。而王金龙的手下也损失了三、四万人,差不多是半斤八两。可以预见,将来双方还会继续大战,只是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王金龙倒是很想宜将胜勇追穷寇,可惜他手头上的事也多的不得了。金国刚打下来,还需要消化吸收;南宋也打的差不多了,同样需要安抚消化。地盘一下子扩充到这么大,部下们都催着他登基称帝了,如果再拖延下去,估计内部先不安稳了。必须把这些事都先处理好了,才能谈到出征的问题。

地盘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根本急不得,只能慢慢来。倒是称帝建国的事必须抓紧了。

随着王金龙势力的扩大,来投奔的人才也开始源源不绝,再加上投靠过来的金国、宋朝官员,他手下已经不缺人才了。可正因为人才多了,很多事情就容易扯皮。单单是一个国号的问题,就扯了三个月。

王金龙起家的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鲁国的地盘,所以最开始有人提议新朝应该叫“鲁”。不过这个“鲁”字不是什么好词,有愚拙、蠢笨之意,组词也是“鲁莽”、“愚鲁”之类的,万不可用。

既然“鲁”不行,那就用“齐”,“齐鲁”向来是连接在一起的,鲁国后来被齐国吞并,说是齐国的地盘也不是不行。但是依然有人反对,说之前的南北朝时,这个字就用过了,而且出现了两个齐国。而这两个齐国都非常短命,一个二十三年,一个二十八年,太不吉利了。

又有人提议叫做“青”,因为王金龙最初占据的地盘就是青-岛,虽然这个时期的青-岛还只是个小渔村,可也已经有名字了,新朝叫做“青”也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这个字一提出来就被王金龙亲自否了,“青”和“清”同音,让他本能的不喜欢。

但不知是要表现自己的无畏,还是真觉得这个字好,不少大臣竟然联合起来反对王金龙的决定,要他接受“青”这个国号。关键是王金龙否决这个字的理由拿不出手,就因为不喜欢就不要,太任性了。

就因为王金龙的无理否决,大臣们反而就认定这个字了,最后王金龙也只能无奈接受。“青”就“青”吧,反正“清”还不存在,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也算是一种出气的方式。

国号有了,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首都设在哪?于是大臣们又是一番争论。王金龙真是懒得听他们争论了,直接武断的下了决定,就在中都了。不过名字要改,改成“燕京”。

王金龙在这件事上直接做了决定,也算是对大臣们的一个警告。别以为你们联合起来就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皇帝毕竟是皇帝,你们心里得有点数。

国号、定都这两件事算是众多事务中最重要的,其他还有无数麻烦事,搅得王金龙整天头疼无比。可这些事不管又不行,要是让大臣们自己去弄,非得照搬一个宋朝回来不可。即使吸取宋朝败亡的教训做出一些修正,距离王金龙心目中的理想政体依然差距甚远,所以他必须参与进去。

对了,还有一个事值得一提。王金龙在这个位面一直用杨铁心的名字,他现在称帝了,按照以往的规矩,“铁”、“心”两个字就都成了避讳字。可是这两个字平时用的太多了,要是避讳的话,很多词句的都会改变意思,太麻烦了。这个事别人都不敢提,唯独黄蓉不在乎,竟然撺掇王金龙改名字,省的麻烦。

王金龙自己也觉得非要避讳的话,恐怕连奏折都弄错了意思,也就同意了黄蓉的“无理取闹”,改名“杨竩”。专门找个生僻字当名字,省的大家都麻烦。

忙忙乎乎弄了半年,终于弄得差不多了,王金龙才正式登基称帝。他当了皇帝,理所当然的封包惜弱为皇后,杨康为太子,杨廉为鲁王,还在穿开裆裤的女儿也封了个明珠公主。

可让王金龙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包惜弱竟然做主给他纳了一个贵妃,正是韩小莹。

王金龙当然知道韩小莹对自己的心思,他自己也对韩小莹有点心动。即使韩小莹已经算是人老珠黄了,但王金龙不是以貌取人的人,依然觉得动心。只是他觉得这事没法和包惜弱说,也就一直没提。

没想到他自己没说,别人却等不及了。最积极推动这件事的正是郭靖,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让黄蓉想办法。黄蓉当然不想别的女人和她干娘争宠,所以开始时一直推说没什么好办法。

直到王金龙登基为帝了,显然不可能继续只有一个妻子,与其让其他女人和包惜弱争宠,不如先把韩小莹送进去了,黄蓉这才正式行动起来。而她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直接和包惜弱说。

包惜弱也早就知道韩小莹的心思,本来早就筹划给王金龙纳妾,只是后来江南七怪和王金龙闹翻了,带着郭靖远走大漠,这事才耽误了。现在旧事重提,包惜弱自然没二话,立即就给办了。

有了韩小莹开头,后面的就止不住了,有人提出大规模的遴选美人,充实后-宫。这倒不是纯粹的拍马屁,而是确实有这个需要。为了江山社稷的传承,皇帝绝不可能只有两个女人。皇宫里不可能只有王金龙一家,不然光打扫就打扫不过来,至少得需要一些侍女。一些粗重的活儿女人干不来,还得弄一些太监,这都是必须的。

但在这件事上,王金龙前所未有的强硬,自己家的事自己做主,任何人不得干涉!谁要是打着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的幌子非要插手,就直接降级外放到地方上当官去,省的看着就烦。

王金龙毕竟是开国皇帝,威望太高了,他要非要做什么,还真没人能阻止。最后家里就只进了韩小莹一个人,依然保持着小家庭的温馨和睦。

大青朝是建立起来了,可天下初定,很多地方还不平稳,要处理的事情依然非常多。王金龙可不耐烦处理这些事,干脆效仿君主立宪制,自己只保留了军队的控制权、情报系统、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再将皇室的财政独立出来,其他的都扔给大臣们去处理。

王金龙的这种做法是千古未有的,以陆乘风为首的一众大臣一开始都有些发懵。不过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大权在握的感觉真是好极了,于是那些认为修改古制是不对的老顽固也都不说话了。

这让看的明白的人都心中暗笑,所谓的老顽固,还要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好处的时候就不顽固了。

虽然将权力大部分下放了,但王金龙并不是什么事都不管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的很多东西都看不惯,现在自己当了皇帝,当然要一一纠正。比如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科研体系、商业体系等等等等。

当然,王金龙也知道,有些东西直接照搬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他只是将想到的东西都写下来,然后和几个心腹一起讨论研究,看哪里不合适就该,哪些需要缓缓推行,哪些又是需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力推行的。

不知不觉中,大青朝建立一年多了,王金龙推动的各项改革仅仅是初见成效,但已经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简单的就是对工商业的重视,让百姓赚钱的渠道一下子多了不少。百姓的生活好了,对王金龙自然是感恩戴德,让他收获的功德和气运无法计量。

王金龙对此自然是大喜过望,还幻想着要是完成所有的改革,收获的功德和气运会多百倍千倍。可没想到突然有一天,他无缘无故的一口气没上来,就奄奄一息了。刚抬回后-宫,见了包惜弱一面,就彻底失去了意识。

最新小说: 女王重生:捕获首席男神 绣妆 宇智波的逆袭 丑医 都市:我每周一个新身份 福船商女 赵四娘家 秦魔 重生之神级投资 我师父对我实在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