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下。
“敢问殿下,此言当真……”
话没说完,就迫不及待地道。
“敢问殿下,这种新稻种现在哪里……”
没人去留意这位治粟内史的失态,因为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就连始皇帝都不由目光灼灼地看向了自己家这位大孙子。
前脚刚刚引进了棉花,后脚这又找到了一年可以三熟的新稻种!
果然,大秦之外也有好东西啊!
赵郢自然不知道,此时自家这位大父,心思已经从稻种身上,转悠到了其他地方,甚至已经开始计划着,怎么再去扩大自己的地盘了。
“象郡象林县——”
赵郢也不卖关子,径直扔出这个地名。
象郡象林县,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占城稻发源地。赵郢所说的新稻种,其实就是后世的占城稻。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占城稻没有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重视。
明明大秦对农业的重视,几乎已经到了发指的地步。也在指导农户耕种上,投入了比后世诸多王朝更多的精力,有着更加精细的管理。
而且,占城——也就是象林,现在已经纳入了大秦的统治。
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但事实上,这种抗旱高产,甚至能一年三熟的稻子,一直到宋真宗的时候,才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这位宋真宗,在皇宫亲自试种之后,直接下令“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各地种植推广,直接把稻子的产量翻了一番。
“苏湖熟,天下足。”
这就是占城稻的功劳,自从,中国的粮食产业中心南迁,而江南也渐渐地成为了鱼米之乡。
“象林县?”
始皇帝有些疑惑地环顾左右,顿时就有一旁的内侍,非常有眼色劲儿地捧过来一卷地图。
始皇帝当众打开,把目光集中到了那一块靠近海边的土地。
象郡,设置于始皇帝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14年,距今已经有了近四年的时间。他自然在地图上,反复地巡视过自己新得的这片土地,只是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竟然藏着这么好的稻种!
看着始皇帝那不确定的目光,赵郢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象林县。”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抗旱?”
“抗旱。”
始皇帝啪地一拍面前的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