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混血的小子犹豫的当儿,范大哥已是带了人来。
是报馆的德籍记者文森,因云扶投放口渴口蜡的广告而相识。
文森进来跟云扶对了个眼神,毫不客气就掏出照相机来照相。
镁光灯闪过,一片白粉飘落,飞星车行用靳佩弦大幅肖像做活广告的事,已经落下了证据去。
混血的销售惊了,上前忙伸手拦阻,“哎,别拍别拍,你们这是做什么?”
云扶不慌不忙道,“这相片儿可以成为一个纪念,也可以成为一个把柄。它究竟会成为纪念还是把柄,决定权在你这儿。”
云扶动了点小心思,记者好找,但是要找敢拍美商车行相片的才行。
况且周边是曾经的美租界,现在虽并入了公共租界,也还是以美利坚的势力为首的。一般的记者,还真不敢得罪美商去。
可是在伤害的汽车经销界,一直是欧罗巴的厂商和美利坚的厂商竞争,所以来美商的车行拍照的事儿,欧洲的记者是能干得出来的。
况且文森还是个德意志人,脾气使然,倒是不将美商放在眼里。
那混血的小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叹了口气,“您还是想知道那位东洋客户的身份,是吧?您等等,我需要跟南京路总部那边联络,具体的资料都在总行那边。”
云扶点头,“别泄露我想要,就说你卖车,需要提几个重要的客户。”
混血的销售已经笑不出来,紧绷着一张脸赶紧去摇电话。
云扶趁机叫文森先走。
等混血的销售摇完电话回来,文森已经走得没影了。
销售认栽,叹了口气道,“……那位客户留下的名字是:樱井御影。”
.
云扶坐在范大哥的车上,吩咐范大哥走慢点儿。
脑子里的乱绪,她需要捋捋。
提篮桥地界在虹口,而虹口又是租界区里的东洋人聚居区。
十九世纪中期上海开埠以后,经济开始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上海便逐渐成为东洋人向往的移居地。早期来沪的东洋人大多居住在虹口吴淞路、武昌路一带,以开钟表店、服装店、照相馆等小本生意为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洋纺织业开始大规模投资上海,在虹口、杨浦开设了很多纱厂、纺织厂,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人员源源不断踏上上海这片土地。
1923年上海到长崎的定期航线开通,“长崎丸”和“上海丸”两艘轮船往返于两地之间,更方便了东洋人向上海的迁移,因此日本侨民在沪人数持续增加。
到此时,定居在上海的东洋人,已经有两万人左右,占上海外国侨民人数将近一半。
随着侨民的增多,这些区域内建起了不少为东洋侨民服务的住宅、学校、医院、菜场、剧场、寺院等设施,使当年的虹口处处呈现浓浓的东洋风貌,有了“小东京”的称谓。
虽然上海从来就没有正式的东洋租界,可是因为虹口东洋人的聚居,使得太多人都以为虹口就是东洋的租界。
喜欢少帅,夫人又在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