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离线制,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并不少见。
一些个权臣们,将皇帝架空,皇帝成为国朝的象征,统而不治,国朝的所有权力,完全归权臣所有,这类的皇帝从秦二世胡亥开始,有就从未断绝过,比如西汉末年汉平帝,东汉末年的汉献帝等等,比较有趣的是东西两晋。
西晋除了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外,第二任是晋惠帝,天生痴傻,就是那个说出何不食肉糜的人主,而第三任和第四任的晋怀帝和晋愍帝,都被匈奴人给俘虏了去。
而东晋一共十一位皇帝,共计十个傀儡,一个被废,主打一个君主离线制。
东西两晋实在是不配大一统王朝、也不配帝制这个概念,满打满算,一共十五个皇帝,只有司马炎还算是个皇帝以外,不是痴傻就是被抓,要不然就是被架空,连盖章都用不到他。
而大明君主离线制和前代的君主离线制又有不同,道爷是克终极难,隆庆皇帝是主动放弃,而万历皇帝则是开摆。
道爷和隆庆皇帝的君主离线制,不是已读不回那种,对国事毫不理会,他们将自己手中的决策权,让朝中的内阁首辅代持,行使权力。
道爷和隆庆皇帝只行使人事权。
君主,国朝象征,统而不治,但拥有任命首相的权力,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都是被皇权所任命,也因为皇权而罢免。
内阁,文渊阁,权力的中心,文武大事交汇之处,是权力本身的具现,谁是文渊阁的主人,谁就掌控了权力。
元辅,行政中枢和大脑,拥有参政议政决策权,负责主持内阁会议,综合阁老、廷臣们的意见,达成意见的一致,行使决策权。
言官,纠错力量的具体体现,负责纠正内阁、皇帝做出的错误决策,监督、限制内阁、元辅、君王正确行使权力,御史、六科给事中的封驳事权,可是朱元璋给的,而内阁阁老、廷臣又负责言官的任免。
君王、内阁、元辅、言官这一套朝廷中枢的运作逻辑,何尝不是一种君主立宪制的实践呢?
大明的宪纲,不正是朱元璋建立的法统,祖宗成法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套法统出现了漏洞,就要修修补补,在万历年间,终于成为了《大明会典》,这何尝不是大明的宪纲?
所以,张居正毕生的遗憾,绝不是他被自己的弟子给清算了,张居正那么聪明的人,大抵是想到了自己的下场,他最大的遗憾,正是他活着的时候,未曾修完的《大明会典》,他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