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285章:南德战役

第1285章:南德战役(2 / 1)

在奥斯曼军队不大举北犯的情况下,盟军还能勉强应付清军的进攻,尽管这种勉强只能算是形式上的。

因为从亚平宁半岛传来了可怕的消息,那就是多大五十万清军南下罗马,甚至攻入了那不勒斯王国。

蒂雷纳当然很清楚南边的防御兵力远不如北方以及威尼斯一带,此前也不认为鞑靼骑兵会深入如此长的腹地进行作战。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对方做到了公元前汉尼拔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更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蒂雷纳坐镇慕尼黑,便已经想到了亚平宁半岛的南方各地被鞑靼骑兵烧杀抢掠的情况与悲惨的结果。

自己完全不知道在此番进攻受挫之后,鞑靼皇帝是否会趁自己率兵南下之际,立刻兴兵报复。

利奥波德与阿尔芒在重创敌军,得胜而归之后,都对闷闷不乐的蒂雷纳很是奇怪。

明明形势一片大好,怎么还能这副表情呢?

我们没赢!

对方没输!

损失一百万兵力,或许对波立这样的国家来说,几乎等同于灭国。

但对清国,或许只相当于折损了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兵力。

鞑靼皇帝手里至少还有三百万左右的兵力可以动用。

就算按照目前这个进度,将对方的兵力全部消灭干净,也需要六年。

更何况对方在南德地区吃了大亏之后,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往后与鞑靼人的作战会越发的困难,换言之,一切才刚刚开始……

波立与德意志东部与南部都被打烂,这是大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事情。

然而瑞士、威尼斯、罗马、法国东南部以及那不勒斯王国也被打烂,这是事先没预料到的。

用欧洲中南部地区的经济利益与部分人口,仅仅换到一百万鞑靼兵,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不论你是否愿意接受,都已经出现了这个不那么令人愉悦的结果。

随着战争的进行,或许在几年之后,法国以东地区,就都会跟眼下波兰差不多了。

战争的规模越大,对文明的破坏力就越强!

蒂雷纳经历过明帝国与清国的全面战争,对此深有体会。

清军最远从辽东深入到两淮地区,这几乎跟对方从东欧打到法国东部差不多。

蒂雷纳无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最多做一些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情,仅此而已。

“欧洲战神”不过是个用来对外宣传与安抚珉众的绰号罢了,蒂雷纳自认为是受之有愧的。

好在之前自己赌博式的战术决策算是押对了,让盟军在不损失太多兵力的情况下,依然给予敌军重大杀伤。

这算是最值得称道的事情了,至于其他方面……

有长痛,也有短痛,这就是战争的代价!

利奥波德甚至打算不惜以消耗主力部队骑兵的办法,来将进犯德意志西南部的鞑靼骑兵全部消灭。

蒂雷纳急忙规劝他打消这个危险的念头,一旦这么做,就要先想到军队打光意味着什么!

法国能出兵五十万,已经接近财力的极限了。

不是不能拿出更多的兵力,而是不能让法国跟着神圣罗马帝国一起坠入深渊。

只要蒂雷纳有这个意愿,路易十四多半会同意进行总动员的。

然而军费从哪来?

难道还要恳求明帝国皇帝再买五千万银币的国债么?

如果国债到期,法国无力偿还,两国关系的走向就很难预料了。

先借五千万,再借五千万,加起来一亿银币,这还不算法国自身拿出来的军费。

不是占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的话,蒂雷纳认为完全没这个必要借钱打仗。

法国出兵,也仅仅是为了帮助利奥波德在自家站稳脚跟,同时获得德意志西部地区。

如果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的话,不是危急到法国存亡,那就可以不予理会了……

那些以为法国出兵,就能一举消灭大部分鞑靼骑兵的想法,仅仅是外行的想法。

刚打了两年,交锋四次,蒂雷纳便意识到,光凭盟军这百十来万的兵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争,并拿到己方想要的结果。

要么法国进行总动员,追加一百万兵力,也把国运压在这场本来无须卷入的浩劫之中。

要么就写信给明帝国的皇帝,恳请对方出兵进攻第聂伯河流域,也就是鞑靼人的老巢。

明帝国已经建成了从北都至波罗堡的超级铁路线,南下黑海西部地区作战,并不算是多困难的事情。

只要明帝国皇帝愿意出兵,那么在事成之后,明斯克以南、波立以东地区,都可以划给明帝国。

也就是说,明帝国可以吞并原来鞑靼人的地盘,相信盟军诸国是没有意见的。

或许路易十四与利奥波德都会对这个提议持保留态度,因为不想看到明帝国在欧洲地区坐大。

问题是,现在凭借盟国的实力,已经很难轻松战胜鞑靼人了,这还没算上拒绝让出匈牙利的奥斯曼帝国。

奥军同样装备精良,武器与火力均远远优于鞑靼人,既善于运动战,又具备阵地战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奥斯曼与明帝国的关系,比法国更加亲密,可以暗地里从明帝国获得大量的武器装备支援。

蒂雷纳自始至终都认为法国与奥斯曼开战不是一个好主意,尽管表面上双方还是盟友,可双方都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法国可以给利奥波德帮忙,但这是有底线的,不是无条件和不惜一切代价的。

只要自己还做一天的总司令,蒂雷纳便决心不会让部下以身试险。

法军官兵都是法国人,都相当于蒂雷纳的晚辈。

作为所有人的长辈,蒂雷纳绝不想看到这些年轻人一群借一群的倒在奥军的机枪面前。

机枪就是对付步兵与骑兵的克星级武器,奥军装备机枪的数量应该比法军还要多。

一挺机枪能射杀一百人,一千挺便是十万人,或许实际数量要比这个标准还要高。

让法军为利奥波德去打奥军手里的布达佩斯?

蒂雷纳觉得还是谈谈烹饪或者钓鱼更为合适!

实在不行,聊聊女人也是可以的……

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奥地利以及德意志,都是传统的神圣罗马帝国及哈布斯堡王朝领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匈牙利,或许有,或许没有,这里被奥斯曼占据之后。

如果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夺取,蒂雷纳认为就没必要再觊觎了。

在鞑靼人不出现的情况下,奥地利以南,波立以东,是可以承认属于奥斯曼的控制范围的。

现在鞑靼人出现了,还将双方固守的地盘,尤其是利奥波德的领地给打烂了,那就等于破坏了旧的秩序。

只要奥军不向北进攻,那么盟军也应该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默认对方控制匈牙利及以南地区。

不要成天想着再动员一百万人就能同时打败清国与奥斯曼,那是白日做梦!

这两个敌人也都能进行总动员,奥斯曼还能从明帝国获得大量武器装备。

蒂雷纳更认同财务大臣柯尔贝的说法,如果打败奥斯曼需要五亿、十亿、甚至二十亿银币,我们用什么来筹集这笔钱?

难道把整个法国也卖掉么?

可以预见,随着高科技武器的陆续问世及大量装备各国部队,以后的战争成本将越来越高,高到一半国家难以承受的地步。

法国的国力可以承受给海陆空三军更换先进武器,也能承受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之中。

但绝不是同时承受这两个条件,那需要法国国力上升到接近明帝国的水准!

一年的财务收入达到五亿银币的话,皇帝陛下想怎么打奥斯曼都行!

否则,那就要想想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柯尔贝的话非常刺耳,但绝对是实事求是的。

此前已经放话了,谁能接替他的位置,他立刻就向皇帝陛下辞职,回家颐养天年去。

然而,能给国库增收的天才,恐怕整个法国都找不出来几个人。

路易十四也半开玩笑地表示过,只要柯尔贝愿意,他能在财务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上神召唤为止!

至少在法国刚出兵的这段时间内,柯尔贝是绝对不能辞职的,不然财务方面就得乱成一锅粥了。

要支援前线供给,要维持与明帝国的贸易往来,还要将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北部、英格兰西部地区消化掉。

同时应付这三方面的事情,已经是非常高难度的任务了,也只有柯尔贝能满足路易十四的诸多要求。

所以柯尔贝作为文臣里面的第一人,是非常具有发言权的。

柯尔贝不同意与奥斯曼大打出手,也是有理有据的。

妄图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削弱奥斯曼的国力,这就太可笑了。

想要削弱奥斯曼的国力,必须实现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幅度削弱明帝国的国力。

对此,路易十四不是没尝试过,将法属北美与法属美洲都先后折现卖给明帝国了。

希望看到明帝国鲸吞这么一大块肥肉的同时,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无奈对方人口太多、实力太强,不但在吞下去,还保持着微笑……

无非是英国与西班牙的正规军在化整为零之后,能以游击的方式在北美各地牵制明军的军事吞并行动,仅此而已。

刚开始,路易十四还认为这两股力量多少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可随着上百万明军与倭军涌入北美,加上轰炸机这样的新武器投入战场,路易十四对那两家的信心也就急转直下了。

或许他们能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但最终都会被明军彻底消灭掉。

原因无他,明帝国的财务收入正在以每年四五千万银币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人口方面也是如此,军事科技领域就更别提了,这对法国来说就太可怕了。

法国人口是对方的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财务收入还比不过人口。

凭借天量的财务收入,明帝国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吞并北美,同时继续大规模提升本国部队的武器装备水准。

换成第二个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法国更是难以企及。

鞑靼皇帝或许也看到了这点,即使拥有四五百万大军的兵力,依旧不敢北上进攻明帝国的地盘。

要知道,明帝国在乌拉尔山以西,只部署了十万至十五万兵力。

鞑靼皇帝拥有将近三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可是依然对明军忌惮不已,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原因很简单,明军在乌拉尔山以西的部队装备了全新的燃油坦克,上面安装了后膛炮与机枪,还用履带替代了车轮。

在该地区部署的战斗机超过一千架,说不定还有上百架轰炸机。

只要鞑靼骑兵集群出现在平原上,都不需要出动陆军,光是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就能炸得他们四散奔逃。

现代战争是科技力量的体现,落后的一方就只能挨打,用骑兵包打一切的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

当地的明军每十人装备一挺机枪,每三十人平摊到一辆坦克,每百人可以得到一架战斗机的掩护。

法军要是达到这个水准,其他不算,光是战机就要达到五千架之多!

真有如此之多的战机,鞑靼骑兵还敢来进犯么?

所以鞑靼骑兵不敢轻易北上进攻明帝国的土地,因为那就是等于是去找死!

奥斯曼的发展模式刚好与明帝国非常互补,奥斯曼的石油正是明帝国工业化缺少的资源。

与之相反,法国与明帝国的发展模式非常接近,无形之中便成为了潜在竞争对手。

明帝国对于防范法国的警惕性要远超奥斯曼,这就成为了一个死结。

法国想打击奥斯曼,又打击不了与奥斯曼绑定的明帝国。

奥斯曼的靠山倒不了,那么奥斯曼自身也就没事了。

于是中欧战争就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与清国两败俱伤,而法国要对付奥斯曼以及背后的明帝国。

柯尔贝明白这点,蒂雷纳也明白这点,所以一直保持极大的克制,完全不希望与奥斯曼发生任何军事摩擦。

然而危险的是,欧皇路易十四知道这点,却仍旧想要尝试一下……

这位皇帝想要将奥斯曼的势力从欧洲地区驱逐出去,让法国真正成为欧洲的霸主。

柯尔贝在写给蒂雷纳的私人信件中阐述了自己的苦恼,以及苦恼的根源。

蒂雷纳对此表示同情和理解,因为这也是他的苦恼所在。

不是手里掌握着七八十万盟军,就真是外人看上去那么风光无限。

战争的残酷、局势的复杂、人心的险恶、运气的好坏,都是远远超出了表面和预期的。

在战死沙场或者被解职之前,蒂雷纳只能用自己认为合理且正确的方式来指挥作战。

但愿自己能看到这场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如果不能,那也无可奈何了……

眼下最矛盾的是,蒂雷纳非常想要获得来自本土的援兵和重武器,因为可以增加下次交锋获胜的几率。

然而这两样都是非常花钱的,前线每多一架飞机,就意味着国库少了一袋子银币。

蒂雷纳只能暂时按耐住自己的意愿,将自身诉求压缩到最低标准。

后方提供什么,他就用什么,基本上不会主动开口索要。

前线的困难,其实就是后方的负担。

到目前为止,蒂雷纳努力只损失一小部分兵力,来换取最多的战果。

这基本就算是他最大的能力范畴了,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恐怕就要战死成千上万的法军士兵了。

利奥波德不在乎所部伤亡,不是因为真的不在乎,而是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深陷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了。

想要反败为胜,彻底击败清国,就必须死掉更多的人,完全没有第二个办法。

利奥波德每天所要做的,就是决定让哪些人去死……

在与蒂雷纳交谈时,利奥波德说自己干的事情与地狱来的死神别无二致。

或许利奥波德知到一直这么做的话,死后会下地狱,但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明知道是腐烂生蛆的肉,也要吃下去!

为了挽救更多子珉的生命,不得不做出如此冷血的决定。

听了这番话,蒂雷纳不禁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当时与哈布斯堡家族为敌,战争远比现在残酷与艰苦。

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许没有如今这样富有怜悯之心,多半时候都在想要如何完成任务。

或许自己还能为法国、为皇帝陛下效力十年,谁知道今后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么想的确悲观了一些,然而明帝国皇帝御驾亲征就是如此打算的。

先想如何少死人,然后再想如何战胜对方。

哪怕己方赢不了对方,只要损失的兵力少,那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

多次北伐就是这样,蒂雷纳也亲身经历过。

所以行将结束的南德战役,其实就在无形之中照搬了当年的范例。

某些时候,蒂雷纳甚至想把眼下的态势维持到四年之后。

届时法国空军将获得“大力神”轰炸机,有了这个可以实施地毯式轰炸的利器,那就再也不需要惧怕鞑靼人的骑兵集群了!

法国空军真获得一百架“大力神”轰炸机的话,对方恐怕都不敢轻易入侵南德地区了,来了就便被炸成熟肉了……

虽然想法有些可笑,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毕竟在某些时候,人还是要保留一点梦想的!

最新小说: 异世明皇 异世逍遥小日子 施主请留步 空间轮回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的私宠 大唐风色 倾世毒妃 要做我爹请排队 花落江湖行 仙封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