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艘铁甲舰能否喂饱荷兰议会,进而说服东印度公司放弃这个群岛,某新皇还猜不出来。
但可以肯定,只要时机成熟,自己就会派郑芝龙的舰队南下游弋,至少要保证经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岛去往澳洲的航线畅通无阻。
若是具象化的话,那就是只要郑芝龙和隶属于北廷的舰队的铁甲舰数量达到百艘之多,便可以夺取东印度群岛了。
目前不算南都与泉州的造船厂,天津和登州加起来每个批次可以建造至少四十艘铁甲舰。
只要再完成两个批次的建造,至少会多数八艘吉野、八艘来远、四十艘致远,总计五十六艘铁甲舰。
加上郑芝龙原有的四十艘铁甲舰以及北廷水师的三艘铁甲舰,刚好接近一百艘。
郑芝龙在前三批次购买了两艘吉野、两艘来远、三十六艘致远之后,从第四批次开始,专注于采购大舰以及技术引进。
第四批次采购了两艘吉野、两艘来远、四艘致远,但着手在福建泉州的造船厂建造铁甲舰,并下了四艘定远的订单。
刨去郑芝龙采购的部分以及外销的数量,第四批次还剩十四艘致远。
南廷以每艘一百万两加上价值五十万两银子的生铁的价格采购了四艘,余下十艘便被天津与登莱两支舰队瓜分了。
能各得一艘吉野、一艘来远、五艘致远,这下苏观生与揭暄便都满意了。
由于郑芝龙在第五批次里着重采购四艘吉野与四艘来远,刨去已经被海外客户定下的部分。
天津与登莱这两支舰队还可获得四艘吉野、四艘来远以及十五艘致远。
也就是说,在崇祯三十八年时(1666年),理想状态下,北廷所辖的舰队服役的铁甲舰包括九艘吉野、十艘来远、二十五艘致远。
若荷兰方面同意用东印度群岛换取十二艘致远的话,那么北廷舰队铁甲舰的总数将降低至三十二艘。
同时期的郑芝龙的舰队铁甲舰规模将达到六十艘,几乎是北廷舰队的一倍左右。
不过从第六批次(1665-1670)开始,某新皇便会下令天津造船厂,建造八艘定远、八艘吉野、四艘来远。
为了继续保持出口,登州那边还是以致远为主,同时着手建造四艘来远。
即使法国与荷兰都从大明这里引进了铁甲舰的建造技术,打算笨鸟先飞。
但在未来十年之内,想要抵消英国与西班牙舰队庞大的数量优势,还会从大明这里少量采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