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材他们简简单单一份申请,最后引来的却是一支规模达到三千余人的建筑施工队伍,以及洪门囤积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钢材和水泥。
笨港与大安港之间,其实已经有了一条土路,作为平时陆上往来的通道,不过因为这条道路要往周边连接其他土著部族村落所在地的关系,在规划上自然有些弯曲。
因此,这次从新规划铁轨道路的事情,却是最好与大安港形成一个直线连接,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材料损耗,控制成本。
好在,笨港与大安港之间的地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山岭峡谷之类的阻拦,唯一比较麻烦的,也就是几条溪流的问题了。
不过对于如今有着丰富工程经验得洪门工程部来说,这些问题实在算不得是多大点难题,真的也就只是麻烦而已了。
工程部是前洪门首席建筑师万良一手推进建立,并最终得到李天养同意的部门,不过很可惜,万良因为早期的操劳,在崇祯五年的时候已经因病去世了,现在继承他遗志的,是以郭书桓为首的一批笨港学堂子弟们。
万良其人的作用,对于洪门得作用不可谓不大,是他一手测算实践出了水泥建筑实用配方,并制定了一系列地建筑标准,对于混凝土建筑行业来说,可以说是祖师爷一样得存在。
而如今笨港学堂工程建筑学科的专业书籍,差不多半数以上都是由万良总结出来的,郭书桓这些笨港学子完全可以说是他的衣钵传人。
地质考察工作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别忘了洪门在大元岛上一直保留着好几支勘探队伍,他们的任务除了是勘探大元岛上的各种矿脉以外,同时还有勘察岛上各种地形特征的任务。
若是拿着如今大元岛最新的地图和后世进行比较的话,根本不难发现,这两幅地图之间都差别已经不算太大了,至少大元岛的形状轮廓已经大致相当。
这都是大元岛勘探队与地图绘制队伍的功劳。
三千多的劳工招募,对于如今有着三十余万人口的大元洪门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光是那些刚刚前来大元岛定居不足半年的流民百姓壮劳力,怕是都不止这个数目。
为了照顾这些刚刚定居而来的百姓,这批招募的劳工当中,绝大多数都湿从这些人丁当中招募的,也算是帮助了他们一把。
开工定在了二月初五这一天,没有什么大肆操办的奠基仪式等等,只是由章宇彦作为代表向到场的人们随意宣讲了几句之后,这条铁轨的修建工作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陈材他们那边有了大进展,杨志这边也没有落后太多,有了充裕地时间以后,杨志他们的研发小组终于将水下密封技术给突破了。
水下密封技术的突破,相比于蒸汽火车技术突破,其实对于洪门的实力扩张,更有实际意义,因为这就意味着洪门未来几年时间里,就将要告别依靠风力、人力来操作船只的落后局面了。
着对于洪门这个依靠海洋起家得团队来说,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吗?
随着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各方各面当中,熔炼厂、铸造厂、码头装卸货区等等都开始将第五代蒸汽机应用了起来,也让杨志他们的造船厂造船速度有了更大的提升。
最重要的一点,杨志他们早就发现的一个自然现象,终于有可能因为蒸汽机的出现,而让这一自然现象能够在造船这件事情上展现出来。
所谓自然现象,实际上不过就是日常很平凡地铁桶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被杨志他们给发现了,只是一开始大家是不明白其中缘由,后来则是找不到其中的实用价值。
直到杨志担任了造船厂的厂长以后,他的内心里就一直幻想着能够建造出一艘能够在海面上自由航行的钢铁战舰出来,凭借着钢铁战舰那无敌地武装护甲,杨志很清楚若是真让他研制出来的话,随遇整个世界第造船业,将是何等地天翻地覆。
因此,这些年里,杨志他们造船厂从造船利益当中获得的分红,以及洪门对于造船厂申请的研发资金,很大一部分都被他们给投入到了对于钢铁战船地秘密研发当中。
这是杨志手中最大的一个杀手锏,就连李天养都从来不知道有这个项目地存在,杨志就希望等到有一天他们将这一艘战船制造出来的时候,将震撼整个洪门、乃至整个世界,让人们都知道,并不只是他陈材是研发天才,他杨志也丝毫不弱!
直到如今,杨志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出一艘能够装载十余吨物资在海面上浮动的铁皮船了,可是到现在为止,他们都还无法制造出一艘排水量达到数十吨、上百吨的铁船。
究其原因,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钢板与钢板之间的衔接,在无法像火炮那样一次熔铸成型地情况下,那么想要我制造出一艘上百吨排水量地海船,就需要将一块块钢板衔接起来,并要保证让它不会出现断裂、漏水等情况。
如今笨港造船厂中,杨志他们所使用地钢板,长宽达三丈有余、厚有一寸半左右,光是一块钢板的重量就达到了整整二十几吨,远若是依靠人力和特质地起重机操作的话,其难度何等巨大。
不过随着蒸汽机应用起来以后,按照杨志他们的要求,其所拥有的蒸汽机马力却是整个洪门中数一数二的,为其起吊各种高重量地原材料带来了极大便利。
至于如何克服钢板直接地衔接问题,这个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的难题,对于杨志他们来说,只要有目标、有设想,早晚有一天会取得突破地。
不过现在嘛,杨志他们更大的重心,还是放在了研制蒸汽轮船上面,随着水下密封技术的突破,他们的轮船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于此同时,他们的海船布局也更加地合理,正朝着将蒸汽轮船实用化前进了一大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