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战持续到中午,进攻的日军渐渐不支,于是改变战术,转攻为守,企图凭借多年构筑的坚固工事,用精准的远程火力,将搜索连阻挡在森林里.
为了长期占领缅北,日军修建了众多工事,依托就地取材,用数层热带木材交叉构筑,中间加以缅北白垩土填充,极为坚固。这样一个碉堡,可以抵抗迫击炮的直接打击。碉堡之间,由地下交通壕沟通,四通八达,联网成片,纵深防御。由于修筑之前经过精心计算,这些碉堡大多具有极佳的射界,一挺轻机枪既可以压制一个班到一个排。这一招的确很奏效。只要搜索连发动攻势,从躲藏在地形复杂,树木极多的地堡中,就会射出一颗颗罪恶的子弹,将冲锋的战士打倒在地。
面对日军坚固工事,先遣连的迫击炮根本无能为力。
“小四川”建议采用传统方法,即用轻、重机枪火力压制住日军地堡射击孔,然后步兵携带手榴弹和炸药包爬到地堡附近,将爆炸物塞进射击孔,将其炸毁。
但日军地堡纵横交错,几个爆破小组上去,都被侧面日军隐藏地堡火力射杀,造成很大伤亡。
眼看太阳偏西。经过前番激战,搜索连弹药消耗极大,如果进入夜间,孤立无援的先遣连处境会更艰难。正在一筹莫展时,侦察营后援部队及时赶到,并且带来了两样新式丛林攻坚利器—M1A3型“巴祖卡”火箭筒和M1A1型火焰喷射器。
巴祖卡火箭筒结构简单,坚固可靠,方便携带。本来是反坦克的利器,美军在太平洋“蛙跳”作战时,发现这种便携式单兵武器,对付日军的地堡特别有效。于是,在盟军中广泛推广,成为二战中盟军的功勋武器。
与世界各国同期使用的火焰喷射器不同,M1A1型火焰喷射器使用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化学武器--凝固汽油。
凝固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稠化剂调制而成,它是一种有粘性的流动胶体,并不再是之前的油状物。采用凝固汽油作为喷火器燃料,其喷射的火柱不但可产生1000℃左右的高温,而且火柱能沿堑壕和坑道内壁拐弯、漫流、飞溅、粘附燃烧,达到直瞄火器难以达到的纵火和精神震撼效果,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
有了这两种新锐武器的加盟,搜索连如虎添翼:
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火箭筒分队和喷火分队潜出阵地,在50米距离上,“巴祖卡”火箭筒能精确地将火箭弹射入日军地堡的射击孔,一个个坚固的地堡在一声声爆炸中灰飞烟灭。
龟缩在火箭筒射击死角的地堡中的鬼子,还没来得及庆幸,更大的噩运就降临在他们身上:只见眼前猛地一阵明亮,一条条火龙就沿着射击孔飞了进来,那是M1A1型火焰喷射器喷射的复仇烈焰!狭小的地堡里顿时烈焰熊熊,伴随着撕心裂肺的惨叫,一些“火人”不顾一切冲出碉堡,被扑面而来的弹雨击倒。
纵深地堡中的鬼子目睹者同伴的惨状,面对沿着地下交通壕迅速蜿蜒过来的“火蛇”,日军士兵的恐惧完全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很多士兵扔掉武器,跃出地堡,狂叫着狼狈逃窜,日军苦心经营的印缅边境防线顷刻瓦解。
前哨战初战告捷,中国驻印军无论是遭遇战,还是攻坚战,都完胜日军,首次创造对日军以少胜多的奇迹,从战法上和意志上,中国军队都取得了绝对胜利。
当前方胜利捷报传来,孙里仁将军大喜过望:
“鲁雪华!将前方胜利消息通报全师,并上报史迪威将军和重庆政府!”
胜利捷报通过无线电迅速传达到全军。顿时整个新38师军心大振。
印度兰姆迦基地。所有受训官兵都在狂饮美国啤酒,高唱《大刀进行曲》等战歌,群情激昂,庆祝中国驻印军的首战胜利,这是史迪威将军特别安排的。此时的史迪威,手中紧紧攥着孙里仁的报捷电报,瘦削的脸上荡漾着轻松的微笑。
重庆各大报馆,一律灯火通明。所有的编辑,排版、印刷人员都在通晓加班,第二天,《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和《扫荡报》等主流媒体都在头版用醒目标题标注着这一胜利消息,在报童“卖报卖报,中国军队缅北首战大捷!”的稚嫩叫卖声中,行人纷纷买报驻足观看,每个人一扫失败的阴霾,脸上都荡漾着胜利的喜悦。
2如果说搜索连的遭遇战还有几分偶然因素,那新38师112团先遣营在新背洋北部加拉苏高地战斗,就充分显示了中国驻印军的真实战力。
先遣营三个连分成“品”字形,在山谷间小心、迅速穿行着。他们两侧尖兵在丛林里穿行,端着美制M3冲锋枪,搜索着可疑的目标。
然而,似乎遇到了幽灵,两侧一个个走在最后面的尖兵突然不见了,湮没在莽莽绿色中。
两旁的丛林里闪动着一只只幽幽的饿狼般的眼睛。
那是比饿狼还要残忍的、披着丛林伪装网的日本鬼子。
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1千多人,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精锐步兵大队!
2当被搜索连击溃的日军大队长狼狈逃回114联队时,等待他的,是怒气冲冲的18师团中将师团长田中新一。
田中新一这个骄狂的贵族子弟,怎么能接受这样惨重的失败?结果不言而喻,他勒令逃回来的日军大队长当作114联队所有军官的面,剖腹自杀,向天皇谢罪。
当失败的鬼子大队长将锋利的战刀捅入自己小腹时,田中新一瞬即拔出了战刀,从后面一刀将浑身血污、垂死的大队长人头枭下。
他亲自充当了大队长的介错人。
失败者的污血溅了周围每个军官一脸。血腥场面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他们明白,逃跑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连夜布置,在中国军队最可能通行的山间设伏,歼灭中国主力,捍卫大日本陆军无往不胜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