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孽子 > 第1553章 大唐邮局(习惯性万字大章了)

第1553章 大唐邮局(习惯性万字大章了)(1 / 1)

大唐的商业发展,如今是日新月异。

各种各样的新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当然了,这些刚刚兴建的作坊,对大唐的赋税收入没有特别大的贡献。

但是因为这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展会的举办,让很多作坊的销售额都暴增。

最近一个月的销售额,比往年两个月的都还要高。

虽然不是每个作坊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工商业繁荣的景象,却是许多人都能感受到。

“太子殿下,长安城今年一到四月的赋税收入已经初步统计出来了。

从目前初步的数据来看,今年的赋税收入相比去年有了三成的增幅,并且四月份的增幅明显高于之前三个月,几乎就是比往年上涨了八成之多。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长安城今年的赋税收入比去年增加五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可以更高。

这在历年的统计之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户部尚书唐俭拿着一本汇总的数据表来到了李宽面前,汇报了一个好消息。

这些年,他这个户部尚书的日子过得可是很不错。

虽然朝廷的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赋税收入的增幅也是很不错。

这么一来,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工作就好做很多了。

今年要不是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修建耗费巨大,他这个户部尚书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管钱的人,只要钱足够多,就可以过得很爽。

要是没有钱,天天都要想着筹集钱财,那么日子可就难过了。

“哦?往年的增幅不是一般都只有两成左右吗?

为何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是只有长安城这样,还是其他州县都有类似的情况?”

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来说,多几个点和少几个点的增幅,影响其实挺大的。

主要是这个基数很大,差几个点就差很多。

大唐的赋税在贞观二十年的时候首次突破了五千万贯。

然后在贞观二十一年就直接突破了六千万贯。

按照现在的趋势,今年突破八千万贯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明年就有望首次突破一亿贯钱。

这个时候,几个点的差异就是几百贯钱。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几百万贯钱能够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至少用来修建水泥道路的话,足够修建一条重要州府之间的主干道了。

“目前只是统计的长安城的情况,其他地方的情况可能会比长安城差一点,但是也不会差的特别多。

特别像是登州、凉州、扬州、杭州等地,增幅很可能可以接近长安城。

至于四月份的增幅远高于前面几个月,下官认为应该是展览会的功劳。”

唐俭虽然在大唐朝堂上的存在感没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那么强,但是人家也是响当当的一放大佬,能力还是有的。

再说了,哪怕是他的能力差一点,户部那么多的官员胥吏,总有能力强的。

所以对于这个赋税数据的变化,户部早就分析完成了。

“展览会的功劳?展览会对我们的赋税收入有什么影响吗?”

最近举办了很多展览会,这个事情李宽是知道的。

不过他现在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非常的多。

大多数时候,他只知道最近发生了某件事,但是这件事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有什么影响,他就不一定知道了。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又不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

到了该睡觉的时候,自然就要睡觉的。

“这个影响可就大了!

通过这个展览会,大家对于很多自己以前想要购买但是一直买不到的东西,突然发现了合适的选择,所以就开始购买。

通过这个展览会,不少商家曾经有过的想法,但是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觉得没有办法实施,现在也变成了可能。

通过这个展览会,很多人本来只是去看一看凑热闹的,但是却是发现了新的商机,开始扩大自己作坊的规模或者经营种类。

如此种种,但凡是参加了展览会的铺子或者作坊,这段时间的业务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他们不断的招募人手,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都是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赋税收入的。”

唐俭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赋税收入变化的原因。

“哦?没想到这个展览会还有这个功劳啊。

难怪王富贵之前跟我汇报说要单独修建一座展览馆。

现在看来,这个展览馆还真是很有必要的。”

李宽前世虽然也参加过车展这些展览会。

不过,那个时候看车展,主要是冲着车模去的。

特别是早些年对车模的穿着没有特别多限制的时候,那是一个比一个穿的少,还真是搞不懂大家是去看车的,还是看车模的。

后面车模少了,观看车展的人数也就明显有了下降。

李宽来到大唐前的好几年时间,都没有再去参加车展了。

“现在我们大唐的作坊越来越多,但是各个作坊的情况,除了相熟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为人知。

可能某个掌柜明明对某种零件有很迫切的需求,但是却是没有及时的找到相关的生产作坊,最终选择了一个不是很好的选择,甚至是取消了原本的规划。

但是同个这个展览会,我们就可以让很多的作坊之间彼此知道对方的情况。

至少知道这些作坊是做什么的。

如果自己有什么需求的时候,立马就可以想到有哪些作坊的存在,可以去上门沟通一下。

我听说王掌柜每次举办展览会的时候,都会安排伙计详细的记录各个参展作坊的情况。

然后汇总印刷成一个册子,赠送给各个参展的商家。

这个小册子,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作坊主的宝贝呢。”

唐俭把自己了解的一个趣事说了出来。

虽然大唐的报刊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发达了,但是整个大唐社会的信息流通,还是比较缓慢的。

特别是各个跨行业的作坊之间的信息流通,就更加缓慢了。

哪怕是到了后世,只要不是那些大企业的消息,哪怕是同行的人,也不见得知道其他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

更加不用说现在的大唐了。

王富贵搞出来的那个小册子,虽然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是毕竟算是收集了一批作坊的信息,能够让相关的人员知道行业的情况。

之后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聚会、沟通,自然就能有力的促进沟通。

“唐尚书,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大唐各个州县之间的信息沟通太不方便了?

这些参展的作坊和铺子,大部分都是长安城的。

哪怕是如此,各个作坊之间的很多信息也是不了解的。

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是有许多,但是信息流通不方便应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涉及到跨道之间的信息流通,除了一些大商家之外,要想送个信息去到其他的道,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普通的商家离开家乡之后,要想跟家中通一下消息,也是非常的麻烦,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这个情况,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解决办法呢?”

跟唐俭的交流之中,李宽想到了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自己贵为大唐太子,下面有情报调查局来转么收集消息,有信鸽负责送信,所以才勉强做到了解天下大事。

但是其他人显然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

眼下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更加没有电脑,要想快速的沟通,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但是至少比较原始的信件,得想办法解决吧?

“太子殿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千古年来就是这样。

从秦朝开始,朝廷为了解决公文传递的问题,就开始成立了驿站。

如今我们大唐的驿站几经发展,已经比之前强大很多,各地的公文已经能够比较顺利的到达长安城了。

但是对于普通商家和百姓来说,除非安排专门的伙计,或者是有老乡正好回家,要不然的话是很难传递家书回去的。”

唐俭这话,说的中规中矩。

如果是换成其他的人听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反正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说明家书传递不顺畅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李宽显然是不这么认为的。

“不,这样是不够的!

朝廷的公文能够通过驿站来传递,那么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驿站来解决呢?

伴随着大唐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居住的县,所以大部分人对于信件的传递,其实是没有需求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很多背井离乡的百姓,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跟家里报个平安。”

李宽的这话说完之后,唐俭就立马感到有麻烦事朝着自己招手了。

千百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想要解决的话,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太子殿下,虽然通过努力,大唐百姓的识字率比前朝有了提高。

特别是在长安城,很多人都能识文断字了。

当时放眼大唐,大部分的百姓其实还是不识字的。

哪怕是他们可以传递书信,大家也都不会写,不会看,这方面的需求,应该也不见得有那么旺盛吧?”

唐俭的这个观点,应该也是代表了不少人的意见的。

整个大唐,九成以上的人应该还是不识字的。

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写信也好,看信也好,显然都是一个问题。

“你说的没有错,确实很多人都不识字。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家书啊。

不识字可以找到识字的人去写,看不懂信件,可以找能够看懂的人去看。

每个乡村,总能找到一两个识字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家书能够顺利传递到大唐的各地,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李宽一边说着话,一边想着到底怎么把大唐的邮政系统给建设起来。

虽然已经有了驿站了,但是那主要是在各个州县之间起到传递作用。

要想让每个百姓寄出去的信件都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显然单靠现在的驿站是绝对不够的。

这时候,李宽想到了后世八九十年的邮差。

虽然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邮差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或者是摩托车的邮差,是各个乡镇村落中最受欢迎的一批人。

八毛钱的邮票就可以将信件寄送到全国各地。

六毛钱的邮票就可以将信件寄送到全市各地。

这个价格是几十年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当然了,等到李宽来到大唐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寄过信件了。

那时候的信件市场已经基本上被电子邮件等东西给取代了。

或者是被各个快递公司给取代了。

李宽现在想要在大唐建设去信件和快递传递系统,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但是这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宽的第一把火是人口调查,现在已经在开始展开了。

很多人都在想着李宽的第二把火会是什么。

现在看来,把信件的传递,把大唐的邮政系统给建设起来,这就是第二把火。

这个东西对于大唐的商业流通也好,对于百姓的信息交流也好,都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的。

“太子殿下,如果真的要实现家书的顺利传递,让所有百姓的家书都能及时的送到对应的人手中,那么需要的驿站数量就至少要增加好几倍。

并且这个家书传递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百姓也不见得能够承受的起。”

唐俭沉默了片刻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大唐的驿卒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你架不住数量多啊。

假如一个驿卒要专门送一封信件到某个乡下的小村落。

按照现在大唐的交通环境,很可能一天的时间都不够。

哪怕就是不考虑路上的风险,顺利的花费几天时间把一封信件送到了对方的手中。

那么这个信件的传递费用要怎么收取呢?

不收钱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那样的话,那么不管增加做少驿卒都不够的。

但是收钱的话,这么一封信的传递成本可能高达几十文钱,甚至几百文钱。

普通百姓谁能承受的了?

并且,这个传递成本,由谁来承担,也是一个问题。

心中满怀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唐俭觉得很是头大。

因为从李宽的语气里头,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个事情估计是很难做也要去做的了。

“驿卒的数量自然是需要增加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这也算是扩展了一个行业,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至于你说的传递成本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比较高的。

但是伴随着这个系统的发展,大家意识到了他的好处之后,邮寄信件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多的。

到时候一个驿卒送信去某个乡镇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数十封,甚至是数百封的信件一起送。

分摊到每封信的成本上面就没有那么高了。

另外,我们可以把这个驿站进行一些改革,成立大唐邮局专门负责所有信件的传递。

在每个州府有州府的邮局,在每个县里头有每个县的邮局。

甚至在每个乡镇都可以招募一些兼职或者专职的人员来帮忙送信。

相关的成本,邮寄信件的人承担一部分,朝廷补贴一部分。

朝廷现在的赋税收入不是增加的很快吗?我觉得今年就可以专门的拿出几百万贯钱出来,先把大唐邮局的框架给搭起来,试着开始运营起来。

让百姓们见识到他的好处之后,自然就可以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

指不定过个几年的时间,大唐邮局的业务量上来之后,不仅不需要朝廷补贴钱财,还能给户部挣点钱呢。”

李宽终究还是把大唐邮局的事情正式的抛给了唐俭。

虽然心中在叹气,但是唐俭却是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

至于李宽说的以后可能可以挣钱的事情,他是压根不信的。

“太子殿下,拿出一笔钱来成立大唐邮局,在各地把架构组建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大唐邮局关系到各个州县的很多分支机构,又涉及到百姓们的贴身利益。

很多事情要怎么办理,微臣还需要回去召集人员讨论一下。

要不然到时候好事变成坏事,那就辜负了太子殿下的一番好意了。”

唐俭这话说的倒也没有毛病。

不过李宽很了解这个时候官员的工作效率。

唐俭说是回去讨论,谁知道什么时候有讨论结果?

这要是拖个几个月时间,第二把火就显得有点不旺盛了。

“大唐邮局的成立,自然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个州县的衙门配合。

这里面的人员虽然不是朝廷的官员,但是也算是隶属于户部的一个机构。

这些人在大唐邮局工作,也算是为朝廷办事。

各个州及以上的机构的负责人,可以保留官员身份。

其他人员可以从各个书院或者当地的胥吏、百姓之中招募。

其他有什么具体的问题,你但凡是已经想到的,都可以先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很显然,李宽是要逼着唐俭赶紧把活给干利索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信件的传递,人家商家或者百姓会选择我们大唐邮局,自然是因为我们大唐邮局的收费比较有优势,他们传递信件更加方便。

但是这个收费,到底要怎么定,然后我们怎么收,百姓们的信件怎么给到我们,这都是一个问题呢。”

唐俭心中再次叹了一口气,不过却是只能打起精神,认真的开始思考,并且把自己想到的问题给抛了出来。

“这个好说!虽然送到不同的地方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要想让大唐邮局顺利的运转下去,这个收费方法就不能太过复杂,否者推行下去的时候就会变了样子。

这个收费,也没有必要搞太多的标准,我们简单的设定几个基准就可以了。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按照县内信件传递,州内信件存底,道内信件传递和大唐境内邮件传递和大唐境外邮件传递分成五个等级。

对于大部分的百姓来说,一般也就是涉及到前面三种信件的传递。

对于第一种,我们就按照一文钱一封信来收费。

对于第二种,就按照两文钱一封信来收费。

对于第三种,暂时就按照五文钱一封信来收费吧。

至于第四种,可以稍微贵一点,就按照十文钱一封信来收取吧。

剩下的那种,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差异非常的大,这个可以稍微灵活点。

比如倭国和新罗这些地方按照五十文来收取,澳洲等地按照一百文来收取。

具体的金额可以适当的再调整一下。”

李宽很快就脑袋一拍,简单粗暴的给出了一个方案。

反正先运行几年之后再看看要不要调整就是了。

首先就是把这个机构先给建立起来,让这个体制顺利的运转。

这比什么都重要。

“太子殿下,这个收费,我们户部估计每年需要补贴不少的钱财给到百姓呢。”

唐俭听了李宽的话,苦着脸说道。

虽然这个收费对于百姓来说,已经会感到肉疼了。

但是仍然没有办法覆盖成本。

大唐这个年代的交通太不方便了,而通知的范围又非常的广。

一封信从辽东道传递到岭南道,收取十文钱,百姓们肯定觉得很贵了。

但是对于大唐邮局来说,期间花费的成本可能却是需要好几十文,甚至更高。

“没关系,补贴就补贴吧,先看看再说。”

“那其他的问题呢?”

唐俭刚刚可是提到一些列的问题,李宽现在只是给出了一个邮寄费用而已。

“这些邮寄费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统一印刷的邮件来完成。

所有的信件,必须购买专门的信封,粘贴上正确的邮票,写上正确的收件人和发件人的信息,我们才同意配送。

然后我们可以在各地设立一些统一的邮箱,用来收集大家的信件。

比如长安城各坊的坊门口就可以设立一个邮箱。

百姓们写好了信件之后,就投入到邮箱之中。

然后我们邮局的人员定期去将这些信件取回来。

至于取信件的频率,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地方每天一次,有些地方两三天一次,有些地方可以一个星期一次,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么一来,信件接受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至于配送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各县的邮局跟各个乡镇合作,在每个乡镇设立固定的场所。

本县的伙计只要把信件送到各乡镇的场所就可以了。

之后的事情就由各个乡镇的邮递员送到各个村落。

这个时候,各个乡镇也可以在各个村落里头选择固定的合作人。

比如各个里长或者村正,只要定期的把信件送到他们的手中,由他们将信件最终送到收件人手里面。”

李宽一口气把大唐邮局的运作方法给说了出来。

反正这一套都是后世很成熟的方法,他拿出来也没有什么负罪感。

“太子殿下英明,微臣刚刚担心的问题,基本上都能通过这些方法得到解决。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邮件在各个县与县,各个州与州之间的配送问题。

这应该要如何解决呢?”

唐俭满脸期待的看着李宽。

刚刚李宽给出来的那些方案,让他对李宽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太子殿下,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啊。

“这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比如从长安城到洛阳,就可以通过火车来进行运输。

并且这两地之间还可以发展物品的邮寄和快递服务,这部分的货物我们按照具备一定利润的价格收取。

至于其他各个州县之间,就只能通过海运、马车运输等各种方式来解决了。

户部可以统一采购一批马车给到各地的邮局,负责州县之间的邮件运输。”

唐俭的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其实是钱财的问题。

只要钱到位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发展物品的邮寄和快递服务?太子殿下,老臣愚钝,没有理解这个具体的意思?”

唐俭嘴上说是愚钝,其实比谁都聪明。

其他的信件传递都是亏本的业务,户部每年肯定都要补贴不少的钱财进去。

作为户部尚书,他肯定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的。

现在好不容易听到一个可以挣钱的生意,他自然是非常感兴趣了。

“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像是长安城和洛阳城之间,肯定有很多的商家之间是有着货物的传递需求的。

我们大唐邮局是专门负责信件和货物运输的,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并且我们送东西不是专门给一家一户送,而是收集了一大批之后统一配送,这里的配送成本肯定要比他们自己送便宜很多。

就比如一个掌柜要把自己铺子里的一箱子零件送到其他州县。

如果他自己安排伙计去送的话,成本肯定是非常高的,并且风险也不低。

但是如果交给我们,只要我们的收费比他自己送的要低,就有希望把这个生意给做成功。”

大规模的发展快递肯定是不现实的,大唐不具备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需求。

所以李宽只是想要在主要的一些州县之间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算是进一步的完善大唐邮局的功能。

“这样子啊,听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要想让大家完全接受这个方式,估计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过太子殿下已经深思熟虑过了,微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回去之后,微臣立马组织人手成立大唐邮局,尽快的把这个邮局给运作起来。”

唐俭听李宽说了那么多。

他觉得李宽之前肯定就已经安排人准备了很详细的方案了。

要不然今天不可能自己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那么轻易的给化解了。

这个时候,他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尽快的落实了。

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嗯,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找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好好的沟通一下,争取把大唐邮局的组建当成是一个模板。

将来朝廷指不定还会成立类似的一些机构呢。”

听李宽这么一说,唐俭除了继续点头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本来是兴高采烈的过来汇报好消息的,但是走的时候却是一点心情也没有了。

这个大唐邮局的组建,弄好了,功劳肯定不是户部的,而是太子殿下的。

但是弄不好的话,到时候背锅的肯定就是户部了。

官场之中,历来都是如此的。

唐俭对此倒是有着充分的认识。

……

李泰作为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教谕,这段时间一直都都很老实。

没办法,不老实都不行。

他发现自己在李宽面前,已经完全没有了还手之力了。

“王爷,这段时间我们青雀葡萄酒的销量增加的非常快。

原本还担心今年在莱州扩大了葡萄园的规模之后,到时候的葡萄酒销售会成为一个课题。

到时候别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那就难堪了。

现在看来这个担忧是完全不必要了。”

杜楚客多位李泰的左膀右臂,如今自然是负责整个濮王府的产业。

“这个酒水展销会的影响力真的这么大吗?

我可是听说长安城很多酿酒作坊都参加了,大家的销量好像都增加了不少。”

虽然李泰不大过问家中产业上的事情,但是每天看《大唐日报》、《长安晚报》,对于长安城中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

“大,非常大!以前从来没有人搞过类似的活动。

伴随着我们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喝得起酒水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并且从海外各个番邦属国来到长安城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这些人对于酒水的需求其实是非常旺盛的。

特别是草原那边的部落,他们只要挣了钱财,就想着怎么花出去,并没有什么储蓄的概念。

偏偏这些年他们通过售卖羊毛、牛羊肉、马匹等方法挣了不少钱。

所以这一次不管是各种白酒还是红酒,卖的都非常的好。

按照那个王富贵的说法,以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展销会呢。”

杜楚客对于王富贵搞出来的这个酒水展销会,也是非常佩服的。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要自己这边交钱,他有点不爽。

但是现在考虑到这个展销会的效果的话,那点钱财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东宫旗下的商人、作坊,挣钱的本事是谁也比不上的。

我们的青雀葡萄酒跟他们的虽然有一点竞争关系,但是更多的还是自己发展自己。

今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将青雀葡萄酒的年份、产地等情况进行区分,把高中低几个档次的酒水都给推出来。”

李泰现在没有其他不该有的念想之后,就变得更随心所欲的生活了。

但是想要过随心所欲的生活,肯定是要有足够的钱财才行的。

特别是珍品阁里头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没有钱财的话可是买不了的。

偏偏现在很多奢侈品的售价又非常的高昂。

一般的人家,还真是承受不了。

李泰府上的人员不少,这些年李泰广结善缘,对下人的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

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府上的开销更大了。

“这个没有问题,通过这一层的展销会,我们不仅卖出去了大量的产品。

更加重要的是看清楚了其他的酿酒作坊都是怎么运作的。

特别是东宫旗下的那些作坊,通过参观他们的展台,我们能学到的东西还真是不少。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们似乎没有怎么隐瞒。”

杜楚客现在也是一门心思的把李泰扶持成为一个富家王爷。

这么一来,自己虽然没有办法通过李泰成为大唐的宰相。

但是一旦李泰变得富可敌国,自己肯定也能进入到李宽的视野。

将来进入朝廷担任户部侍郎,甚至是户部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

“太子殿下,属下有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在明年春天的时候,面向大唐乃至所有的番邦属国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交易会?

这段时间的各种展销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毕竟不能一次性的满足所有的需求。

如果我们以后每年举办一次面前所有行业,面向所有商家的交易会,肯定能够吸引很多的人来参加。

到时候的成交额估计可以突破历史记录呢。”

王富贵将这段时间自己总结的展销会的收获跟李宽进行了汇报。

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大唐的商业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算是比较发达了。

但是这也只是相对的。

不管是大唐自己境内,还是大唐跟各个番邦属国之间,都还是有很多信息不顺畅的地方的。

如果可以每年都搞一个大规模的展览会,肯定可以促成很多合作。

这对于提高大唐的商业活力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为了这个事情,王长土专门做了一个方案跟王富贵汇报之后,才有了今天这个提议。

“想搞这个交易会,对于我们的商业发展来说,自然是有好处的。

不过对于大唐海贸的发展来说,可能就是利弊参半了。

以前的时候,很多番邦属国的商人在大唐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所以这部分的贸易收入,基本上被我们自己的商人给挣走了。

但是如果有了你说的这种大型的展览会,那么商人之间自己就可以顺利的对接起来。

以后我们的商人要想继续在各个番邦属国内部获得高额的利润,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李宽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这个事情不是不可以搞。

不过搞了之后,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的影响。

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选择的问题了。

“太子殿下,堵不如疏!

海贸的利润那么大,我们自己的商家出海的也是越来越多了。

其他番邦属国的商家,自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的。

除非我们强制性的不让他们来大唐做生意,否者让他们挣走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我觉得不需要特别担心,一方面是这样子做了之后,海贸的货物肯定会增加。

到时候我们各个作坊的规模也会长大。

另外一方面,这么一来之后,大唐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出现在了番邦属国的境内。

他们国内的作坊想要发展同类的产品,难度就更大了。

从短期来看,这样子的活动肯定会导致海贸的利润下降。

但是从长期来看,应该还是有好处的,甚至可以直接巩固我们大唐在海贸界的利益。”

王富贵今天显然也是做了功夫才过来的。

那一套一套的,跟他自己平时的风格都有点不一样。

“嗯,你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这个海贸过程中,我们的作坊已经挣了一次钱财了。

然后货物从市舶司出去的时候,又缴纳了一次次的市舶税。

最终到了番邦属国,他们才能挣一些辛苦钱。”

李宽对于推进贸易发展的态度是一直都没有变化的。

当然了,他也知道海贸的暴利,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至少像是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十几倍利润的事情,实在是太夸张了,不可能持久的。

否者的话东西就卖不多,哪怕是钱财没有少挣,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李宽是希望通过海贸能够进一步的带动作坊的发展。

这里面肯定也是需要一定的销量支持的。

当然了,价格越低肯定是卖的越多,但是这样没有钱财挣的话,也不是李宽追求的。

怎么从中取得一个平衡,就是需要不断调整的事情了。

“那这个展销会,我就先开始筹划了?

因为是涉及整个大唐跟番邦属国的,所以可能需要提前把方案公布出去才行。

要不然有些地方的人收到消息之后再出发的时候,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了。”

王富贵颇为期待的看着李宽。

组织这么一场盛会,对于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奠定在大唐商界的地位是非常有好处的。

王富贵对这样的事情还是非常热情的。

“去吧,大胆地去做!中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跟观狮山书院商学院那边商量着办。

也可以让商学院那边专门开办一门课程,教授大家怎么举办展销会。

相关的研究,可以持续的推进下去。

以后每年都可以搞一场这样大规模的展销会。”

李宽想到了后世的世博会,或者是民国时期就已经有的万国博览会。

大唐的影响力也不断的扩展,方式肯定是多种多样的。

举办这种展览会,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特别是邀请了其他各个国家的商人一起参加,对于提升大唐商家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唐皇家钱庄也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毕竟越是商业交流范围涉及到距离很远的作坊之间,就越是需要大唐皇家钱庄这样的机构从中发挥作用。

要不然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很难一下子就提高到足以让商业合作顺利发展下去的地步的。

最新小说: 三国之我是曹昂 沉默的弹壳 鼎宋 洛国赋 报告,王妃又跑了 三国:我,宦官天子! 王爷,盟主来抢亲啦 贵主 冒牌嫡女很嚣张 特战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