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淮都清楚这些富商巨贾最为渴求之物,朱厚又岂会不知!
他心中有着上百种方法,让各地的富商巨贾老老实实地出钱修路,而且还是抢着要修的那种!
但有些办法于今而言显得不切实际,而有些办法倘若实行后又会贻害无穷。
因此朱厚觉得仅采用前三者,赐予承包修路的富商巨贾便已经足以令其激烈争抢!
设立收费站看似极具诱惑力,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利润可言,至少前期而言如此。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交通高度发达、汽车普遍推行的后世,在如今的大明,黎民百姓若无要事是不会使用驿路出行的!
大明江山地广人稀,不少落后地区几乎不见人影,更何谈建立收费站收过路费了!
但至少聊胜于无,此举能够给予这些富商巨贾一点金钱上的安慰。
不过伴随各地的道路修缮完毕,国民经济必将迎来一个腾飞阶段,商队往来自然络绎不绝,到时可真就是一本万利、坐着数钱了。
朱厚相信能够成为富商巨贾者,眼光与见识自然不同凡俗,他们能够看到这收费站的长久利润!
而第二条可真就算得上最令富商巨贾心动之事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虽然朝廷并未明文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考,但是大明可是没有“商籍”一说的!
当年布衣出身差点饿死的太祖可谓是对锦衣玉食的商人恨之入骨,甚至明文规定“可以直接逮捕那些不事生产、专门从事末业”的职业商人!
所以太祖在将全国户口分为民、军、匠、灶等籍时,各职业户基本都分属其下,偏偏没有这个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商籍“!
而为了让子嗣后人能够参加科考,商人们纷纷拿出了浑身解数,小商人通过“附籍”,易名冒充;富商巨贾则买田置地、上下打点,成为位列黄册之上的良民。
但商人就是商人,即便百般掩饰,也遮掩不住世人锐利的目光。
真正的书香门第之家看着商人出身的子弟总是带着异样的目光,例如现在的户部尚书顾鼎臣,若非前有金陵世家的支持、后有圣天子的提携,只怕他也会蹉跎一生不得寸进!
这就如同一种默契。
商人子弟可以在朝廷的默许之下通过“附籍”等手段参加科考,但如此一来他们天生便比同龄之人低了一头,如何比得上以商籍参考?
朱厚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