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千村狐兔
想到这几天,先是偷错了银两。后又失手杀人。虽心中未存歹意,但毕竟后果严重。师父、师叔伯若知道了,定不会善罢干休。
一想到师父及师门长辈,孺慕之情油然而生。长辈谆谆教诲,似乎还在耳边回响:“……第二戒,不得滥杀无辜。”
武林各派,门规虽有不同,一般首戒为敬重师长,次戒就为戒杀。钟云凯应该是无辜的,却被自己杀了。自己似乎又没做错什么。万临山不禁对世间的是非有些模糊起来。
自己哪来那么高的功力能击出那样一掌,真是卯酉周天的奇效?刚才尊重也这么说。对了,趁现在无人,我试它一试。
万临山站起身,四周一看,身边没有树木,只是些许灌木和茅草,山脚倒有些树木。万临山来到山脚,选了一根儿臂粗的树枝。
击树枝最要紧的是能一下击断。若不能击断,那么树枝反弹回来就有可能受到震伤。万临山练卯酉周天之前,能击断最粗的枝枝便是这么粗。万临山想若自己现在真有击毙钟云凯时那一掌的功力,那么只用三成力就应该能够击断它了。
想到这。万临山用五成力击出一掌,多加二成力以备应付反弹之力。谁知喀嚓一声,枝枝很轻易的就被击断了。万临山见状,心中有种莫名的兴奋,很想知道自己最大力量到底有多大。于是站到一根碗口粗细的树干前面,调息良久,向前猛跨一步,吐气开声,“嗨!”全力一掌击出。
万临山一掌击出,才猛然发觉树前多了一人。但这时收势已经来不及,顿时万临山眼前发黑,心里暗道不妙,又要错杀一人!
“你就是万临山吧?”
万临山还没有回过神来。
“请问,尊驾是西夏昆仑山北麓冰原派的万临山吗?”
万临山这才缓过劲来,见对面站立一村姑。万临山心里还在想刚才这一掌怎么搞的,看来这姑娘似乎没有受伤。一边答道:“我就是万临山。请问姑娘是……”
“尊重没有对你讲吧?我叫温玉华。是我让他带你到这儿等我的。”
万临山一听,原来是温玉华!难怪一掌没事,当然,百掌也没事。
一般常人对出名的传奇人物都有点好奇之心。犹其对方是女性的时候,这种好奇心就愈显强烈。万临山得知对方就是温玉华,顾不上礼貌,着实细细打量了一番。
但见温玉华从头至脚,浑身上下无一特色。犹其是她的相貌,明明是活生生的一个人站在这儿,偏偏就让你记不住她。
万临山第一眼看见温玉华,就觉得似曾相识,有一种亲切感。细细打量之后。感觉反而不认识,陌生感油然而生。
“尊重没对你说我找你什么事吧?”说罢,转了个身。
这一转身,才把万临山惊醒过来。感到自己这样看人家太没礼貌了,不由躬身一揖,道:“失礼,失礼!你刚才说什么?”说也奇怪,只要不再打量,那种亲切感重又生起,虽然对方并没指责,也觉得应该道歉。
“没什么,你也不用细看了。我长相平凡,太普通,没什么特点,不容易记住。连尊重都这么说,何况是你。”温玉华顿了顿,续道:“我猜尊重定然没有告诉你,今晚我约你到此是为了看一看你的冰原剑法。万临山,愿不愿意施展一下?”
“这个……”既然与尊重结交,迟早就会遇到温玉华,迟早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但万临山觉得太遥远,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却不料现在就遇到了。
“冰原剑法创立于世,已有几百年历史。世间泛泛之徒,都能使它个三招两式。今日能见到冰原派嫡传弟子施展,幸何如之!”温玉华见万临山有顾虑,慢慢地道,以免冷场后更不好说。停了一下,见万临山还是没有表示,就转移话题道:
“李远方和你有点误会,正好他同门师兄空明路经此地,尊重已约好空明,呆会儿午时,日正当中,在那边那个形状像罗汉的山头会面,大家解释清楚。另外,钟云凯死后,武陵派在京的都是同辈弟子,他们怕你武功高强,准备回去搬救兵,再兴师问罪,我已说服他们,同去山头,最终由少林空明仲裁,事了之后再不追究。”说着,指了指远处一个山头。
“原来少林派的空明来了,多谢多谢。由他来主持调解,再加上尊兄为我作证,我就可以洗却沉冤、重见天日了。真不知……真不知……”
早先。少林寺与其他门派一样,由掌门作主。后来天下武学昌盛,时常有人到少林寺挑战,斗到后来就找掌门比武。少林寺掌门于日常事务耽误过多,武学疏于习练,曾遭几次败绩。再后来,少林寺内部便将真正作主之人改任达摩堂首座,而将武功最高之人虚挂掌门之职,一时传为江湖笑谈。
眼下少林派掌门乃元信,达摩堂首座乃元执。而空明,则是元信的亲传弟子。由于空明天资聪颖,不仅继承了元信的武功,而且还同时学到了元执的处事之方,有望在他的身上将少林派主事与掌门重新合而为一,故深得少林派器重,同时也为江湖人士所深知。是以,当万临山得知尊重、温玉华请到空明出头时,高兴得竟语无伦次了。
“真不知如何感谢我们?”温玉华含笑道:“入川怎么样?跟我们一起干吧,很有意思的。”像哄小孩一般。
万临山本来已有些想入川了,但听温玉华如此提出来,感到有交换的味道,对官府中人行事的反感情绪顿时又生,冲口道:“入川并非不可。只是我冰原派中无人做过官。我不愿开此先例。”
温玉华道:“你听说尊重和我是什么官职?”
“这倒不清楚。”
“四川知州张永与我们平辈论交,大家朋友一样。他**的,我们干我们的,相互间并没有约束。他有些事需要我们帮忙,而我们也乐意干的,这才帮他。当然,我们有了想法,对他说了,若他觉得有道理他就采纳。我这么说,你清不清楚?”
“那,你们日常花费所需是从何而来的呢?”万临山直指核心。
“每逢帮张永做事。我们都要预先考虑好,然后向他要价,讨价还价之后就得到一笔收入。若未帮他做事,就只能凭朋友情份稍许借支一点。所以,平常若有赚钱的其它机会,我也不会放过。”
万临山道:“也就是说,严格地说,你们尚不能算是官府中人?”
温玉华道:“官府又称朝庭,朝庭又叫天朝。我们觉得张永这人不错,只与他打交道,也可算作四川官府中人,与皇帝没有关系。这么说吧,张永的话我们有可能听,也有可能不听,而皇帝的话,我们向来都是不理睬的。”
万临山有些弄清楚了温玉华的意思,但听此言,又问道:“皇帝的话,你们不听,那张永要听。皇帝的话再从张永口中说出来,你们不是就听了?”
温玉华道:“本来是这个道理。但这个张永偏偏就是个不爱听皇帝的话的人。”
万临山道:“那他这知州恐怕也做不长。”
“不长也有五年多了。嗯,你究竟愿不愿意入川?”
万临山道:“这个,让我再考虑考虑。温姑娘,你别生气。”
温玉华道:“我暂时不生气好了。时间也不早了,你既不愿施展冰愿剑法给我看,就先看我的。”言罢,抽出腰间宝剑,将二十八路冰原剑法行云流水般演将下来。
万临山见温玉华在冰原剑法上的造诣远在自己之上,与自己的师父已不相上下,只个别处略有些似是而非。知道温玉华只是在世间流传的冰原剑法皮毛上练的。不禁感到:世间既有温玉华这种人物,自己冬练三九到底在干些什么!
温玉华剑法演毕,收剑入鞘,道:“这才叫班门弄斧。让你见笑了。”
万临山道:“温姑娘剑法如神,已胜过在下许多。”
温玉华故意严肃地道:“你这是在讽刺我吧。”
万临山忙道:“哪里哪里,绝对不敢。”
温玉华道:“到底是不是,还是不敢?”
万临山道:“不是讽刺,不是讽刺。”
温玉华道:“多谢你。我知道我演错了。但由于这是你的本门剑法,所以也不敢让你斧正。”
万临山道:“我刚才不愿施展剑法,一方面不愿本门剑法外流,另方面尚不知温姑娘造诣如此之深。其实,你的冰原剑法已远胜于我,个别处虽有些差异,但已足以与我师父相当。”
温玉华重又将剑抽出,换了几个圈子,道:“我感觉这两路就有问题。”
万临山见了,道:“这两路名曰‘白云’,虚招为主,你刚才使得很对呀。”
温玉华道:“还有这几路似乎也有问题。”一边又使了几路剑。
万临山忙道:“没有没有。我看,你这几路剑简直深得‘一片孤城’的神髓。不但奇峰四起,而且座座奇峰繁复,只能用城来代替峰字。而各自奇峰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真正是‘一片孤城’的再现。老实说,我如今还只能达到‘几片孤峰’的境界。”
温玉华听了,“哦”了一声,眼珠转了转,转身向远处眺望。万临山不知哪里又说错话了,竟未敢发问。
过了良久,温玉华转过身来,脸上隐隐有流彩游动,似喜动颜色。万临山不敢逼视,低头看地。
耳听温玉华问道:“你到过凉州城没有?”
万临山答道:“常去买东西什么的。”
稍许沉默之后,但听温玉华吟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万临山大惊,急道:“这,我冰原派剑诀,温姑娘如何知道的?”
温玉华笑了笑,忍住了,道:“我刚才所吟,乃古人所作的一首诗篇,名叫凉州词。这首诗流传很广,一般秀才举人皆能称颂。却不料,正好与贵派剑诀相同。”
万临山听了,不禁道:“竟有这样的事!”
温玉华道:“作这首诗的古人是个文士,绝对不会武功。定是另一位武学奇才,以这二十八个字创立了剑法。冰者,凉也;原者,州者。冰原正好就是凉州。”
万临山道:“那,冰原派也应该叫做凉州派了?”
温玉华道:“凉州变作冰原,这倒让我想起一个隐晦之处来。你想想,这诗名叫凉州词,照刚才我的念法也就是世间普遍的认为,它却是一首七绝,应该是凉州诗才对。”
万临山不解地道:“这又有什么分别呢?”
温玉华道:“古人作文,一气呵成。后人不知作者之意,常断错了句。因此,这首凉州词若真的照词来念就应该是这样的,”清了清喉咙,吟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万临山料不到剑诀竟有这等解法,不禁呆了。
温玉华又道:“我原来就觉得冰原剑法似蕴藏了极大威力,却不知怎的发挥不出来,却原来有这等剑诀。来来来,我们照词的断句方法,重新使一遍。”说着,将剑递过。
万临山接剑在手,展开身形,当使到“白云”之时,温玉华叫了声“停”,走过来道:“万兄你看是不是这样:白云二字已经分开了,意思就变了。我到过西夏,见过那里的黄河。我们这里想象古人将中原叫做上国,黄河远上,即黄河流向中原,远远的缓缓的流去。流到哪里呢?白,虚无飘渺。由清楚趋向漠糊,由实而虚。若是‘白云间’,白云缭绕,近处也不清楚,根本就不能看到远处,而只能想象。所以,我们似乎可以将前面几路再使得实一些。你觉得怎样?”
万临山重新按此方法使剑,至“白”之后,停住问道:“再下面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