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聊天群 > 1090 怎么办?

1090 怎么办?(1 / 1)

他这么一嚷嚷,多尔衮就立刻回过神来了。不愧是明末有名的人物,他立刻恢复了正常,只是脸色依旧很严峻,立刻开始发号施令。

此时的他,已经顾不得田地上的粮食,立刻开始调兵遣将,一边再次派人去找仁川逃回的守军问情况,一边又派出大量的探马,前往仁川方向查探明军的动向。

大殿内的人,不管是满清头目,还是朝鲜官员,都顾不得劝谏多尔衮登基为帝了。有领到命令的,立刻行动了起来,没有领到命令的,则匆匆辞别。

一时之间,整个汉城,因为明军在仁川登陆的消息,顿时就变得喧哗起来,一队队地军卒,在街头上来来往往,兵器、盔甲的撞击声,急促地脚步声等等,编制成了一首紧张地乐曲。

这其中,满清上下,都是在忙碌着,一门心思都只是在意怎么对抗即将到来的明军。但朝鲜官吏这边,那心思就多了。

朝鲜国王光海君回到自己的大殿,一进殿门,就一屁股坐倒在地,根本就没有考虑形象如何,而后呆呆地盯着地面,一动不动的。

他的爱妃看到,慌忙冲过去问情况。光海君这个样子,有点吓到她了:“殿下,殿下,可是那人又对殿下无礼了?”

她所说的那人,就是指多铎,可又不敢明说,便只能用他来代替。

也不怪她这么猜测,多铎曾经就有多次侮辱过他们的经历,像疯子一样的人,她实在是怕了的。

在她问出话之后,光海君忽然一下抱住她,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他的爱妃见此,不由得吓到了,连忙拍着他,试图安抚他,同时又说道:“妾身那边还有点银子,要不求人去给殿下递个话……”

她所说的殿下,不是指光海君,而是多尔衮。相对来说,多尔衮比较理智,虽然他们还是能感觉到在多尔衮的眼里,其实他们就是个屁,但至少,多尔衮对他们还能保持表面的尊重。

以前的时候,遇到多铎的侮辱,他们也往往是这么做的。然而,这一次,光海君却还是在哭着,老泪纵横,哭得她有点不解。

就在她怀疑,这次是不是多尔衮侮辱了光海君时,就看到光海君缓缓推开了她,老脸上,眼泪鼻涕一大把,有点绝望地说道:“完了……全完了,他们肯定不会放过孤的……肯定不会放过孤的……”

他的爱妃感觉到了不对,不由得纳闷地说道:“殿下,是谁不会放过您?”

看到光海君的这种可怜相,她实在有点纳闷,到底是谁,把光海君吓成了这个样子?以前就算被多铎百般侮辱的时候,也没见光海君吓成这样啊!

“大明皇帝不会放过孤的!对,肯定不会放过孤的!”光海君有点神经质地回答道,“明军打过来了,明天就能打到汉城,完了,全完了……”

一听这话,他的爱妃楞了下后,随即恍然大悟。

光海君知道多铎最多是侮辱他,不会害他性命。但以光海君的所作所为,要是落到明军手中,确实是会性命不保。如今只想着苟活的光海君,是最怕死的,难怪会吓成这样!

想到这里,她心中不由得微微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大明乃是天朝上国,远比辽东蛮夷要好多少倍,虽然重新夺回了王位,可把满清当主子的日子,又有多少时间能过得开心的?

有一点,其实她是误会了光海君的。要是光海君事先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那当年肯定不会脚踏两只船,最终彻底投靠了满清。那时候的他,看着明军萨尔浒的惨败,看着辽东明军的一步步败退,心中已认为满清不可战胜。可谁能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更是大清已亡,而明军王师则在仁川登陆,眨眼能攻到汉城了!

一如光海君,他名义上的那些臣子,许多人都惶恐后悔了。这时候的他们,没人会觉得,灭掉辽东满清的明军,会被多尔衮给击败。他们这些朝鲜伪官,无不为即将到来的命运而担忧。

这个时候,还一直想着紧抱多尔衮大腿的人,已经不多了。一个个都有着各自的打算,企图保住自己的小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各种应对眼前危机的办法,无关于节操,都一个个想了出来,并付之实施。

然而,接下来的形势,又让所有人有点看不清了。甚至连多尔衮,都有点纳闷了。

进一步证实仁川登陆的明军就是明国新军,且数量至少在上万人之后,多尔衮是真得吓到了。他不觉得靠他目前手头的兵力能挡住明国新军。因为他知道,新军之强大,还体现在火器火炮上。汉城的城头上虽然也有大炮,但和红夷大炮比起来,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远不如的。据城而守,又外无援军之下,汉城被攻破便是迟早之事。

因此,多尔衮立刻就着手准备要向东转移。至少大清的百姓和军队,要向东转移。幸好之前也留了后手,已经准备了船,要是一个不对,就上船逃去倭国。

想起这个,多尔衮又不由得暗自庆幸,要不是豪格突然回心转意,把海船还了一些回来,这次还真没法撤往倭国了。

不过,如今事出突然,仓促撤往倭国的话,撒在各地的兵力就没法收拢,自己的实力也将大减!这么去倭国的话,很可能会被豪格压制!

想到这里,多尔衮也非常头疼。要是能打赢明军的话,就一切都没问题了。可如今既然打不赢明军,就只有撤了。

但仁川离汉城就这么一点距离,明军眨眼便能打到汉城的,要撤的话,就要趁早。如此一来,虽然能逃得性命,可……

想到这些,多尔衮不由得又叹了口气,无奈之下,他只能,也只有一个选择可以选,那就是在明军围城之前撤走!

一边在紧急准备着撤走,一边又带着点希望,关注着仁川明军的动静。

仁川,明军上岸之后,便开始修筑营地,做出的是防御姿态,并没有立刻开始进攻。这个情况,随着满清探马报到多尔衮这里,简直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俗话说,兵贵神速,要是自己是明国将领,那趁着对手来不及集结兵力,肯定第一时间打到汉城来了。多尔衮心中想着,他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探马被明军的假象给骗了,就又连续派出探马继续查证。

结果,反馈回去的军情始终都是一样的,明军上岸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进攻,而是在修筑营地,似乎是在采用防御姿态。

“从之前看,明国新军统帅曹变蛟虽然年轻,可不是愚笨之人,更应该有热血冲动才对啊!”多尔衮想不通了,那男子欲地说道,“难道这里面是有什么阴谋?”

可要是有什么阴谋,多尔衮也想不明白,不直接把汉城打下来更好?

“哥,管他呢,既然不马上进攻,那我们就趁这个机会集结兵马先防守,同时让人赶紧把粮食收了!”多铎倒是没有考虑那么多,头脑简单多了,不像多尔衮一样怀疑这怀疑那的。

被他这么一说,顿时就提醒了多尔衮,对啊,还管明军在搞什么阴谋,先去集结兵力和收了粮食才是正事。这么一想,他便立刻开始传令实施了。不过没搞清楚明军到底在搞什么鬼,他心中始终都有点疙瘩。

阿济格看多尔衮这样子,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该不会是明军把仁川当作是鞍山驿堡,集结久了,等我们麻痹之后突然进攻我们吧?辽阳那么快丢掉,就是因为不知道明军会突然进攻!”

这个猜想,似乎是有道理。但多尔衮仔细一想,却又摇头了。仁川和鞍山驿堡根本就不同,最为关键的是,辽阳和汉城的局势根本不一样,完全不用照猫画虎。对付汉城最好的手段,其实就是一登陆之后就进攻汉城。

在他们猜测明军动机没多久,终于有探马把可能地原因报了上来。说明军应该是海船坐得太久,人马皆生病了,因此不得不先采用了防御体系。

一听这话,多尔衮顿时大喜。要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为此,他立刻传来熟悉海事的朝鲜将领,一番询问之后,得到的答案却是是有这种可能的。

这么一来,他就放心了不少。虽然他还是不敢主动去进攻仁川,但其他事情做起来却是没有顾忌的了。比如传令集结军队,比如立刻抢收粮食。

然而,他却没想到,负责粮食收割的吴达济,在第一时间把汉城的消息,通过聊天群报了出去。

仁川,新军统领曹变蛟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得对冯德华说道:“这个多尔衮,还真是得寸进尺,让他有机会集结兵力就行了,竟然还敢去抢粮食!”

冯德华听了,点点头微笑着说道:“这种情况,我们其实也预料到了,派兵吧!”

登陆仁川的新军,确实如满清探马所看到的情况,有许多将士和战马都因为长时间坐海船而有不适。毕竟新军以前虽然坐过海船,可时间都是从容,因此可以在沿途海岛休整。但这一次,是从鸭绿江那边坐船,几乎没有多少靠岸休整的机会,赶时间,日夜兼程,一直到了仁川才登陆。

但实际情况,其实没有多尔衮所想象的那么糟糕,要不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就是把朝鲜这些满清尽量多地赶往倭国,新军完全可以靠身体能力强的将士向汉城攻击前进的。以新军的精锐,至少有一半人还是能打仗的。严格军纪之下,就是再多一半人也是可能的。

但新军最终没有这样做,而是夸大了长途海运的影响,又或者是为了保证战事的胜利,采取了保守的措施:先防御休整再出击。

这一点,让后世的史学家都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人无完人,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曹变蛟,也有打蠢仗的时候。殊不知,曹变蛟其实也是在抱怨:“都怪满清余孽太弱,要是在倭国的满清余孽就能和德川幕府打的旗鼓相当,我们也不用这样费尽心思做这些朝鲜的事情了!”

哪怕满清军卒确实能打,在倭国有个上万人,也不可能凭此征服倭国。倭国不算小,一次打仗,都能有十来万军队的规模,以全国兵力来说,凑出个上百万都不成问题。而且,这是德川幕府刚成立之初,武力虽然没有一开始那么强大,但根基还是有的。

要不是倭国本土有丰臣国松造反,又有天主教徒造反,光凭着在倭国的几千满清兵力,早就会被德川幕府干掉了。也是因为有这个预估,所以崇祯皇帝才花着心思,要把朝鲜境内的满清余孽,尽量多地赶往倭国,让倭国的各方势力,实力能均衡一点。

当然了,这种驱狼吞虎之策,也就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道,比如新军中是曹变蛟和冯德华知道而已。因此,对于登陆后采取守势,新军将士很多人都是不解的,只是在一开始纷纷请战被否后就只有憋着了。

不过当将令传下,夜不收可以大规模出动时,新军的夜不收,便立刻拥出了仁川,凭借着士气、军纪、装备和身体素质的优势,立刻把建虏探马给赶回了汉城。明军夜不收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汉城周边。

这一下,多尔衮就只有一个选择,拼斥候,他是拼不过的。要想驱赶明军夜不收,完成收粮的目标,就必须出动军队才行。可是,如此一来,也肯定影响收粮。倒是集结各处的军队不影响。毕竟集结的军队在路上行军,是不怕夜不收的骚扰的。

另外,有一个情况他也注意到了,明军的到来,对朝鲜人的影响非常大。朝堂之上,很多朝鲜官员托病不来;私底下,却互相联络,热火朝天;朝鲜军卒,更是开始消极怠慢,一开始派出去收割粮食的朝鲜人,一个个全都在墨迹……

多尔衮连续两天没怎么合眼了,在综合考虑当前状况之后,他忽然咬牙切齿地做出了决定。

最新小说: 报告,王妃又跑了 爆萌痞妃:皇上不要停 鼎宋 医点江山 邪凰琳琅殇:冷煞王妃 明末之领主天下 南明争锋 沉默的弹壳 绝色郡主:六夫接招 萌夫娇妻